随着尼国的国家架构和法律体系初步建立,新建立的国家如冉冉红日初升,即将开始新一轮的积累和爆发。
哦,还没完,好的制度和架构有了,对治理、管理类的执行人才的渴求便顺理成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呼之欲出——接下来,按照我的设想,并同首宝柱、佘向纯他们反复探讨后,第一次“册封”开始了。
除了已经册封的诸侯外,册封高级官员无疑是更加迫切的事情——目前尼国的诸侯基本上只是个空架子,各诸侯将要担任的官职、或者叫承担的责任,才是对国家发展更重要的事情。好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官瘾”基本上没有,也不会像后世一样为谁官儿大、谁权力高打个头破血流,趁着这么得天独厚的机会抓紧把文官系统和军队的高级职务定下来才好——后续如果发现了新领域工作,可以随时调整,增设新官员,一如历朝历代所做的那样。
历朝历代的官制虽然不同,但大体理念相仿,即“决策—执行—监察”三部门的逐渐分离,秦汉的三公,丞相负责执行,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决策则由皇帝和三公共同负责,以皇帝为主;隋唐三省则进一步完善了三部门分离;宋代中书、枢密、三司的架构同秦汉类似,以上的组织架构中最重要的便是决策权,也是最难进行权力划分的,即“皇权同相权之争”。而明朝由于皇权加强,除内阁为执行机构外,依靠内廷增加皇帝权威,和内阁共同决策,使君权被推高,而内阁由于废除了丞相,变成“一盘散沙”,成为主管参谋和执行的机构——仅仅是理论上的。
尼国的官制同时借鉴了后世的经验,带有秦制、隋制和宋明制的共同特点——即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的影子都能够找到。
首先,国王具有最高决定权,是国家的象征,可以任免其他官员。任免高级官员时同样需要按照任免条例进行,不可肆意妄为。
国家最高级别的官员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丞相和御史大夫下辖九卿,其中丞相分管大司寇、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农、大司商、大司礼、大司工七人,御史大夫下辖大司法、大司寇两人,此外,御史大夫还掌握谏台和大理寺两个独自的机构。
太尉下辖北军、南军、海军和参谋部,三军下面分为旅—营—大队—小队四级。
首宝柱、严青眼和佘向纯众望所归,荣升三公,获得开府权。首宝柱为丞相,开丞相府,总览尼国政务,同他下辖的七卿一起确保政务运转和执行。佘向纯为御史大夫,开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和政务,同下辖的两卿和两机构共同审核丞相府的事务。严青眼为太尉,开大都督府,负责征兵、军事训练和征战等事务,其中选拔将领和军队后勤则由丞相府下辖的大司马掌握,形成制衡。
上述架构以秦制为原型,又有三省六部的影子,即——丞相类似尚书省,主管政务;御史大夫类似门下省,主管审查。至于尚书省的决策权,则由国君会同三公九卿组成的“内阁”来行使。
九卿分为正官一人,左右副官各一人,目前由于人才“凋零”,仅能确保正官和少部分副官有人担任:
大司徒元柯明,左司徒卢杞,负责官吏选拔和任用,类似吏部。
大司马林秉,左司马严扣,负责军队将领功过升迁以及军队后勤,类似兵部。
大司民暂时空缺,元柯明代管,左司空胡兴(胡侯),右司空元储,负责管理民户、征收赋税、统计人口、丈量土地等,
大司农伯托,左司农元石头,负责农耕、农业扩张、农业技术发展事宜。
大司商后建,左司商佘迩,负责商业运营。大司空、大司农、大司商加起来类似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