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隽今年二十六岁,年长柳韫四岁。肖隽本是江南人氏,从小才华横溢,父母颇为重视,虽然家里清贫,但也不惜重金聘请知识渊博的师傅来教他。师傅看着他是可树之才,也是尽力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了他。
皇天终究是不会辜负那些一直坚持不懈、用心努力之人。他十九岁那年参加科举考试,凭借着自身出众的才华以及深厚的学识底蕴,一举夺得了状元之名!许多高官显宦皆对这位年轻有为的才子青睐有加,纷纷欲将其招至麾下,成为自家的乘龙快婿。
然而,他面对权贵,却始终坚守初心,未曾有过丝毫动摇。他怎能忘记那位侍奉自己父母多年的未婚妻子呢?尽管如今他已功成名就,但那份深藏心底的情谊从未改变。因此,他毅然决然地回绝了诸位高官的美意,其忠贞不二的品质以及不趋炎附势、攀附权贵的铮铮骨气令人赞叹不已。而这一切也传到了当今圣上的耳中,圣上对他更是赞赏有加,认为此子乃国之栋梁,遂下定决心要着重加以培养。
待到他金榜题名之时,满怀喜悦之情踏上归乡之路,准备返回江南老家迎娶那位等待已久的未婚妻子时。可命运弄人,就在他满心欢喜归来之际,却惊闻噩耗——那未过门的妻子竟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恶疾,不幸撒手人寰,芳魂已逝。这一沉重打击犹如晴天霹雳,令他悲痛欲绝。但念及昔日情分,他最终还是决定放下悲伤,为亡妻守孝整整三年,以表哀思与深情。
与此同时,圣上为了能让他尽快成长起来,委以重任,派遣他前往阳州出任地方官,负责治理该地诸多棘手问题。彼时的阳州可谓是满目疮痍,匪患横行肆虐,加之频繁爆发的水灾,致使当地百姓苦不堪言,难以安居乐业。无奈之下,大量民众只得背井离乡,逃离这片曾经的故土。
他初临阳州,深知当务之急乃是彻底肃清留山一带猖獗已久的匪祸。为此,他不辞辛劳,深入实地考察匪情,并精心谋划布局。历经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成功将留山的匪患一网打尽,还百姓一方安宁。
匪患解除,他立即治水,他把当地的地形、水况和大禹治水的方法相结合起来,慢慢的,阳州水患渐渐消除。逃离的百姓开始返回这一块桑梓之地。
当时阳州贫穷,但是当地生长着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可是上好的染衣颜料——就是茜草和蓝草。
于是他因地制宜,拿出府库的钱,先自己种植茜草和蓝草,然后找来有名的染色师来提取色素,进行染色。这两种草的色素染出来的衣服,颜色鲜艳,不脱色,不变色。而且染出的布料大受人们喜欢,特别一些达官贵人,不远万里前来购买。他开始带领乡民们大力种植,阳州染料也开始名声远扬,以前逃离的百姓都纷纷来回。至此,阳州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祥和。
朝廷也越发关注此地。皇帝听闻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于他,并将阳州所产的染料定为宫廷专用。
这一来,阳州更是吸引无数人的目光。不少商贾纷纷涌入,希望能分得一杯羹。然而,这繁荣背后却暗藏危机。京城中的一些官员嫉妒他的功绩,暗中勾结起来向皇帝进谗言,污蔑他私自抬高染料价格以谋取暴利。
皇帝半信半疑,派遣钦差前往阳州调查。他得知消息后,并未慌乱,而是坦然应对。他将所有账目明细整理清晰,并且召集阳州的百姓为其作证。钦差到来之后,看到阳州百姓安居乐业,对他赞不绝口,如实回禀皇帝。
皇帝知晓真相后,严惩了进谗言之人,召他回京述职,并升为刑部侍郎。他以前在京时,便听闻辞修书院的山长学识渊博,思想深远,一直想前往喆山拜访。但是因为出京前往阳州为官,此时不得作罢。而今已经留在京里为官,他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那时也是一个春暖花开之时,他身着一身青色文士服,手拿折扇,前往喆山辞修书院。快到喆山书院时,只看见一个女孩子站在一棵高大的树下,仰头说道:“你往上一点,往上一点。”
他听见了声音,忍不住好奇,便走到树下,仰头望去,只见一个女孩子坐在树枝上,手托着一个鸟窝,正在把鸟窝放在一个安全的树枝上。当她放好后,朝树下看了一下,可是她发现树下站着一个男子时,脚一滑,便从树上摔了下来。
他眼疾手快,伸出双手去护住她。他倒在了地上,她跌落在了他身上,而且她的唇吻在他的鼻尖。那一刹那,他血液凝固了,眼神直直的盯着爬在自己身上的她。她也顿时羞红了脸,从他身上爬了起来,提着裙裾就跑了。
他慢慢直起身子,坐在地上,左手摸着自己那颗跳动的心,看着女孩子逃跑的方向,不禁一笑。当他起身时,发现他胸前的衣服上有一个耳饰,他知道是她遗留下的,便小心拿起,轻轻的握在了手心。
他站起来,整理了一下仪容,然后直接前往山长的住所。当时柳无为正在院中看书,他没有打扰,而是静静地站在院子外面。待到山长把书放下时,他开口说道:“晚辈肖隽早闻先生圣名,今日冒昧打扰,还望先生见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柳无为听到“肖隽”俩字,立马站起来转身恭敬的说道:“久闻肖大人的贤名,今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