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爆炸伤紧急治疗与注意事项(1 / 2)

爆炸伤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摘要: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引发爆炸伤的各种因素,包括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不善、工业生产违规操作、恐怖袭击与战争冲突、交通运输事故、燃气与粉尘爆炸以及自然灾害引发的爆炸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成因的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社会各界对爆炸伤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减少爆炸伤的发生及其危害。

一、引言

爆炸伤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创伤类型,往往会在瞬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爆炸事故的发生原因也日益复杂多样,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层面。深入研究引发爆炸伤的各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不善

民用爆炸物品如炸药、雷管等在矿业开采、建筑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若管理环节出现漏洞,极易引发爆炸事故。

1. 非法制造与贩卖

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私自制造民用爆炸物品或从事非法贩卖活动。这些非法制造的爆炸物质量不稳定、安全性极低,在存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爆炸。例如,某些偏远地区曾出现小作坊式的炸药制造窝点,其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安全防护和质量控制措施,所生产的炸药被用于非法采矿活动,最终导致爆炸事故发生,造成周边人员严重伤亡。

2. 储存不当

民用爆炸物品的储存需要严格遵循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安全规范。如果储存仓库不符合防火、防潮、防爆等要求,如通风不良导致炸药受潮变质、仓库温度过高引发爆炸物自燃,或者仓库选址不当靠近居民区或其他易燃易爆场所,一旦发生爆炸,其产生的冲击波、碎片和火焰会对周围人员和建筑物造成巨大破坏。

3. 运输违规

在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过程中,违规操作也屡见不鲜。例如,运输车辆未采用专用车辆或未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改装,运输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爆炸物品的运输特性和应急处理方法,车辆超速、超载行驶,运输路线规划不合理经过人口密集区或交通繁忙路段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摩擦、颠簸等意外情况的概率,从而引发爆炸。

三、工业生产违规操作

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众多易燃易爆物质和复杂的生产工艺,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极易引发爆炸事故并导致人员受伤。

1. 化工生产

化工行业大量使用各种危险化学品,如石油化工中的原油蒸馏、裂解,化肥生产中的合成氨工艺等。在这些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老化、密封不严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遇到明火、静电火花或高温热源就可能瞬间引发爆炸。例如,某化工厂反应釜因长期未进行维护检修,搅拌装置密封失效,内部易燃易爆物料泄漏,与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相遇,引发剧烈爆炸,造成大量工人受伤,周边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

2. 煤矿开采

煤矿井下存在瓦斯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瓦斯浓度在一定范围内(5% - 16%)遇明火或电火花时就会爆炸。一些煤矿企业为追求产量,忽视瓦斯监测与通风管理,安全设备投入不足,如瓦斯传感器故障未及时更换、通风系统不畅等,导致井下瓦斯积聚,最终引发瓦斯爆炸事故。此类事故不仅会造成井下矿工的大量伤亡,还可能引发巷道坍塌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重事故的危害程度。

3. 金属冶炼

金属冶炼过程中,如铝粉、镁粉等金属粉尘在特定条件下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车间通风不良,粉尘浓度超标,在有火源(如焊接火花、电气短路火花等)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粉尘爆炸。例如,某铝制品加工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未有效控制粉尘飞扬,且在车间内进行违规焊接作业,产生的高温火花引发铝粉爆炸,强大的冲击波摧毁了整个车间,附近的工人遭受严重爆炸伤,同时爆炸引发的火灾也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四、恐怖袭击与战争冲突

在当今世界,恐怖袭击和战争冲突依然存在,爆炸作为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手段被频繁使用,造成大量无辜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1. 恐怖袭击

恐怖组织常常采用爆炸袭击来制造社会恐慌、达成其政治或宗教目的。他们可能在公共场所如地铁站、火车站、商场、机场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安置炸弹。这些炸弹可能采用定时引爆装置、遥控引爆装置或通过自杀式袭击者手动引爆。例如,某城市地铁在高峰时段遭受恐怖袭击,恐怖分子携带自制炸弹在车厢内引爆,爆炸产生的强烈冲击和碎片致使车厢内乘客伤亡惨重,同时爆炸引发的火灾和浓烟迅速蔓延至整个地铁站,造成了更大范围的人员伤亡和混乱,给当地社会秩序和民众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创伤。

小主,

2. 战争冲突

在战争环境下,各种武器弹药如炮弹、导弹、地雷等的使用会引发大规模爆炸。战场上的军事目标如军事基地、弹药库、桥梁、交通枢纽等往往成为攻击对象,一旦被击中发生爆炸,不仅会对军事人员造成伤亡,还会波及周边平民。此外,战争遗留的未爆弹药(如地雷、炸弹等)在战后很长时间内仍然对当地居民构成严重威胁,平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可能因误触或无意引爆这些未爆弹药而遭受爆炸伤。例如,某些曾经经历战争的地区,农田里遗留的地雷导致农民在耕种时被炸伤,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安全。

五、交通运输事故

交通运输领域由于涉及大量燃油、燃气以及危险化学品的运输,交通事故引发的爆炸也时有发生。

1. 汽车运输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运输汽油、柴油等易燃易爆液体或液化石油气等气体时,如果发生严重的碰撞、追尾或翻车事故,导致罐体破裂、燃油或燃气泄漏,遇到车辆电气系统产生的电火花、发动机高温部件或路面摩擦产生的火花等点火源,就可能引发爆炸。例如,一辆载有汽油的油罐车在高速公路上与一辆货车追尾,油罐车罐体破裂,汽油大量泄漏并迅速蔓延,随后被后方车辆的发动机火花点燃,引发剧烈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火焰对周围多辆车辆造成严重破坏,车内驾乘人员大多遭受爆炸伤,周边道路设施也遭到严重损毁。

2.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的危险化学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列车脱轨、颠覆或发生车厢碰撞等事故,装载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并引发爆炸的后果将更为严重。因为铁路运输通常涉及较大批量的危险货物,一旦爆炸,其影响范围更广、破坏力更强。例如,某铁路线上一列运载化工原料的列车因铁轨连接处故障导致部分车厢脱轨,车厢内的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并发生爆炸,爆炸不仅摧毁了附近的铁路设施和周边建筑物,还造成了周边大片区域的环境污染,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3. 航空运输

虽然航空运输相对严格的安全检查降低了爆炸物登机的可能性,但仍存在一些极端情况。如恐怖分子或个别极端人员试图将爆炸装置带上飞机,一旦在飞行过程中引爆,飞机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机上人员几乎无生还可能。此外,飞机在起飞、降落或飞行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如发动机起火爆炸、燃油系统泄漏引发爆炸等,也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历史上曾发生过飞机因发动机故障引发燃油泄漏并爆炸的事故,飞机在空中解体,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同时飞机残骸坠地也对地面人员和建筑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4. 船舶运输

船舶在海上或内河运输石油、天然气、化学品等货物时,如果船舶发生碰撞、触礁、火灾等事故导致货物泄漏并引发爆炸,不仅会危及船上人员生命安全,还可能对海洋环境或河岸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例如,一艘油轮在港口附近与一艘货船相撞,油轮油舱破裂,大量原油泄漏到海面,随后因船舶电气系统短路产生的火花引发原油爆炸,爆炸产生的火焰和浓烟弥漫在港口上空,对周边船舶、码头设施以及海洋生物都造成了巨大危害,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恢复。

六、燃气与粉尘爆炸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环境中,燃气与粉尘的不当处理或意外泄漏也可能引发爆炸事故并导致人员受伤。

1. 家用燃气爆炸

居民家中使用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气,如果燃气管道老化、腐蚀、破裂导致燃气泄漏,而室内通风不良,燃气在空气中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如厨房炉灶点火、电器开关产生的电火花等)就会发生爆炸。例如,某居民住宅因长期未对燃气管道进行检查维护,厨房燃气管道出现微小裂缝,燃气缓慢泄漏并在厨房内积聚,当主人早晨打开厨房灯时,产生的电火花瞬间引发爆炸,厨房设施被炸毁,客厅、卧室等相邻房间也受到严重冲击,居住者遭受不同程度的爆炸伤,整栋住宅楼的结构也受到一定影响。

2. 工业粉尘爆炸

除了前面提到的金属冶炼行业中的粉尘爆炸外,在粮食加工、木材加工、塑料加工等行业也存在粉尘爆炸风险。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面粉、木屑、塑料粉尘等,如果车间通风系统不完善,粉尘无法及时排出而在空气中悬浮,形成高浓度的粉尘云,一旦遇到火源(如设备摩擦产生的火花、静电放电火花等),就会引发粉尘爆炸。例如,一家面粉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除尘设备故障,车间内面粉粉尘浓度严重超标,当工人清理设备时,工具与设备摩擦产生的火花引发面粉粉尘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摧毁了整个车间厂房,众多工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或遭受爆炸冲击受伤,同时爆炸引发的火灾也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七、自然灾害引发的爆炸

某些自然灾害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引发爆炸事故,进一步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

1. 地震引发爆炸

地震发生时,可能导致化工企业、加油站、天然气储存设施等场所的设备损坏、管道破裂,从而引发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爆炸。例如,在一次强烈地震中,某沿海地区的一座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遭受重创,地震导致原油储罐破裂、化工管道断裂,大量原油和易燃易爆化学品泄漏,随后因电气短路或摩擦火花引发多处爆炸和火灾,爆炸产生的有毒烟雾和火焰向周边扩散,对附近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雷击引发爆炸

雷电击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质的设施或场所时,可能引发爆炸。如石油储罐、炸药库等在雷击作用下,如果避雷设施失效或不完善,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和高温可能引发储罐内的油气爆炸或炸药库爆炸。例如,某山区的炸药库在雷雨天气中被雷电击中,由于避雷装置年久失修未能有效发挥作用,雷电引发炸药库内部分炸药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飞石对周边山林和村庄造成了严重破坏,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八、结论

爆炸伤的引发原因是多方面的,涵盖了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工业生产、恐怖袭击与战争冲突、交通运输、燃气与粉尘以及自然灾害等多个领域。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地理条件下都可能引发爆炸事故并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有效预防爆炸伤的发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制定与监管执法力度,完善爆炸物品管理和安全监督体系;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个人则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熟悉身边的安全隐患并掌握基本的应急知识。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爆炸伤的发生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爆炸伤紧急救治:生命守护的关键行动

摘要: 爆炸伤往往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和复杂性,对伤员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本文详细阐述了爆炸伤紧急救治的各个环节,包括现场急救、伤员转运、院内救治等方面,旨在为医疗急救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以提高爆炸伤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最大程度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功能恢复。

一、引言

爆炸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会出现大量伤员,且伤情严重复杂多样,涉及多系统多器官损伤。及时、高效、科学的紧急救治是挽救伤员生命、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入研究和规范爆炸伤的紧急救治流程与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场急救

1. 现场评估与安全保障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要迅速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二次爆炸危险、火灾隐患、建筑物坍塌风险等。设立警戒区域,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确保救援环境安全后再开展救治工作。例如,在化工爆炸现场,要检测空气中是否仍有易燃易爆气体泄漏,若有则需协同消防等相关部门进行驱散或控制处理。

2. 伤员搜寻与分类

尽快在废墟中搜寻伤员,按照国际通用的创伤分类标准(如 START 分类法:简单分类和快速治疗)对伤员进行快速分类。将伤员分为需立即处理的危重伤员(如呼吸心跳骤停、严重出血等)、可延迟处理的重伤员和轻伤员。一般可通过观察伤员的呼吸、循环、意识状态等进行初步判断。例如,对于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的伤员标记为红色(危重伤),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对于有自主呼吸、脉搏和意识清醒但有骨折等损伤的伤员标记为黄色(重伤),可稍缓处理;对于仅有轻微擦伤、挫伤等的伤员标记为绿色(轻伤)。

3. 心肺复苏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员,应立即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CPR)。按照 C - A - B(胸外按压 - 开放气道 - 人工呼吸)的顺序进行操作。胸外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伤员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医疗救援人员到达并接管。例如,在某次爆炸事故现场,一名伤员被救出时已无呼吸心跳,救援人员迅速展开心肺复苏,经过持续约 5 分钟的抢救,伤员恢复了微弱自主呼吸,为后续转运和进一步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4. 止血包扎

控制出血是现场急救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开放性伤口出血,应根据伤口位置和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如四肢出血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即用干净纱布或绷带在伤口上方适当位置进行环形包扎,加压以达到止血目的;对于较大动脉出血,可采用止血带止血法,但要注意准确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一般每隔 1 小时放松 1 - 2 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例如,某伤员腿部被爆炸碎片划伤,伤口大量出血,救援人员立即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成功控制了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