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徐老师感情真好,你们是青梅竹马吧?”盛春成问李老师。
“不是,我们不是青梅竹马。”李老师说,“但我们是天选之人,也可以说,是天注定的伴侣。”
“不明白。”
盛春成没太听懂,李老师说的天选之人是什么意思。天注定的伴侣?他能够理解,那就是你的另一半必须是我,我的另一半必须是你。可是,在这个世界,真的有男女是天注定要在一起的吗?就是在一起了,他们就注定不会分开?盛春成将信将疑。
盛春成开玩笑:“你的意思,是老天爷摇色子,把你们摇到一起的?”
李老师大笑:“对对,你这个说法更形象,我们还真的是老天爷摇色子,把我们摇一起的。小盛,你这个说法我要剽窃,下次和人就这么说。”
李老师告诉盛春成,他和徐老师,是在一个知青点好上,最后在一起的。
那个时候,他们两个都是知青,他们那个知青点人很多,一个公社,就是现在一个乡镇的知青都集中在一起,男男女女有一百多人。他和徐老师,在一个公社的知青点,但并不属于一个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他们不在一个村。
白天干活的时候不在一起,各自去各自的大队,只有晚上收工,回到知青点的时候,所有的知青才会在一起。
知青点人多,他们两个,又都属于那种很普通,也不出风头的人。那个时候,有人学毛选学得好,很出风头。有人跳舞跳得好,经常各种庆祝活动上台表演,也很出风头。有人画画得好,美术字写得好,到处提着油漆桶和广告颜料,去写标语,画宣传画,也很出风头。
还有篮球打得好的,象棋下得好的,手风琴拉得好的,打架特别勐的,都可以出风头,当然,长得漂亮,肯定也是很出风头。
他们两个长得普通,也没有能让他们出风头的一技之长,属于淹没在人群里的那种人。因此彼此,连认识都说不上认识,也没讲过话,最多就是在化工新村的街上看到,会觉得对方面熟,应该是一个点上的知青,仅此而已。
那个时候,不仅像他们这种城市里的小孩,被赶到了农村去接受再教育,连城里的那些国营工厂也是,为了备战备荒,迁到了山沟沟里。离他们知青点十几里路,就有三家从城里迁过去的化工厂,有好几千工人,和一个规模很大的化工新村。
加上家属,化工新村住着一万多人,形成了一个没有正式名字的镇。
和他们知青点,孤零零地在一个山坳里,一个院子,几排茅草房子的寒酸不一样。和公社所在地,除了一家供销社,就没其他什么商店也不一样,化工新村,在他们看来就是人间天堂。
在化工新村里,不仅有百货商店、照相馆、新华书店、理发店、化工饭店和化工招待所,还有电影院、图书馆、文化宫。还有长途汽车站和一个轮船码头。还有一个自发形成的马路集市,周围农村的农民,会把自留地和山上水里的出产,拿那里去卖。
那个地方,实在是太热闹了。
因此,他们知青,只要有时间,就都会往化工新村跑。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峰是六十年代,到了七三七四年,新增的知青已经不多,主要是城里的青年,哪怕没有工作,留在城里,整天瞎逛闲混,街道上管得也不像前几年那么严,一定要把你往下面赶。
知青点上的知青,开始一年年减少。有去上大学的,那时也有大学,不过大学生不是考试进去的,而是上面分配指标,发到下面,下面就搞推荐,主要是绞尽脑汁开各种后门,而去上的大学。这批大学生和后来高考进去的学生,有个区别,他们叫工农兵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