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一凡说道:“皇上,如果忽必烈真的是这样的想法,臣就不会说让大宋出兵是阴谋了,忽必烈现在集结的军队就足以打败安南,为什么还要求大宋出兵五万。”
王华阳说道:“让大宋出兵五万,是想以绝对优势兵力快速的打败安南军队,结束战争。”
庄一凡摇了摇头说道:“皇上,先不论忽必烈能不能打败安南,咱们先说大宋出兵五万,需要多少战舰运输?”
王华阳说道:“这个朕知道,大宋的三十丈宝船,分上中下三层,一次能转运两千士兵,设计有四十门火炮的炮位,十五丈的楼船,分上下两层,一次能转运六百士兵,设计有二十门火炮的炮位,普通的十丈海船,一次能转运二百士兵,设计有十门火炮的炮位。如果运输五万士兵到安南作战,宝船、楼船、海船同时出动,最少得需要五十艘船。”
庄一凡说道:“对,这还仅仅只算士兵,没有算武器装备和粮草补给,如果算上这些,最少的需要一百艘战船,而当年大宋从崖山撤退到神州城,二十万人所带过来的船只有一千艘,其中以十丈的海船居多,十五丈的楼船只有一百艘,三十丈的宝船只有二十艘,并且经过这么多年,一半的船只已经老化,而这些年每年新造的三十丈宝船有一艘,新造的十五丈楼船每年只有五艘,十丈的海船造的不少每年大概有五十艘,但是一半用于商业了,现在大宋能够参加海战的三十丈的宝船应该只有十艘左右,十五丈的楼船在八十艘,十丈的海船有五百艘,如果运输五万士兵和粮草装备到安南,宝船、楼船、海船三者相结合,最少的需要两百艘才能完成运输。”
王华阳还不明白庄一凡的意思,示意庄一凡继续说。
庄一凡接着说道:“当年崖山海战,大宋有一千艘各类船只,但是战船也就三百艘左右,参战的将士大概是八万,其余船只拉着十二万家眷,并且大宋来到神州城后,经过部落两次的叛乱,死亡了数万将士,虽然现在大宋还保持着二十万的官军编制,但是其中四分之三都是新兵,还没有参加过一次战斗,更别提海战了,如果大宋派出五万军队参加安南战争,派遣新兵无异于送死,派遣老兵,那这些老兵就是大宋的整个家当。”
王华阳突然明白了庄一凡的意思。
王华阳说道:“庄爱卿的意思是,如果大宋派遣五万老兵去参加安南战争,在大元、高丽、大宋联军打败安南后,大元军队会直接消灭大宋的五万大军。”
庄一凡说道:“如果臣是忽必烈,那么臣首先会借助高丽、大宋的兵马消灭安南,之后在大宋的兵马还在岸上的时候,将大宋的军队消灭在安南,然后用大宋的船只和从阿拉伯订购的战舰杀向神州城,如果大宋发现了臣的计划,那么就用从阿拉伯订购的一百艘战舰将大宋返回神州城的船只挡住,即使打不赢,也会死死的拖住大宋,直到大宋舰队的粮草耗尽,然后一鼓作气将大宋的水军歼灭,之后攻下神州城,彻底消灭大宋。”
王华阳听得后背发凉。
王华阳一直也觉得奇怪,忽必烈一代雄主,能够为了统一日本而发动两次远征行动,为什么大宋跑到菲律宾,忽必烈就不追击了,按照忽必烈的性格,不管大宋跑的天涯海角,忽必烈也会消灭大宋的,而忽必烈却在八年的时间里对大宋不管不问的。
现在回头想想忽必烈赐婚给自己,同时要求大宋出兵协助大元攻打安南,王华阳还想着帮助忽必烈统一安南,为后世中国保住安南,没想到人家忽必烈的目标根本不是安南,而是自己。
小主,
忽必烈从赐婚到要求大宋出兵攻打安南,其实真正的目的一直都是大宋,但是忽必烈的做法让所有人都觉得他要攻打的是安南,甚至连大元的丞相和那木罕、铁穆耳都未必知道忽必烈的战略意图。
王华阳这时才感觉忽必烈是多么的有定力和战略,为了能够统一中国,忽必烈竟然能够将自己的孙女其其格作为筹码迷惑王华阳,为了能够放松大宋的警惕,竟然能够想到从阿拉伯帝国订购战舰。
忽必烈作为一个帝王,为了统一中原,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王华阳由衷的佩服忽必烈。
而与此同时,王华阳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做的真是不合格。
作为帝王,王华阳不仅没有帝王的杀伐果断,更没有帝王的心狠手辣,甚至还一厢情愿的想要帮助忽必烈完成统一安南的战争。现在想想,真是愚蠢。
王华阳说道:‘朕真是小看了忽必烈了,没想到忽必烈的战略格局如此之大,怪不得蒙古人能够打下那么大的疆土。’
庄一凡说道:“是啊,忽必烈隐藏的太深了,估计知道忽必烈计划的人也没有几个,如果不是阿哈迈德告诉微臣,忽必烈的计划简直就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瑕,将来有一天,蒙古人乘着阿拉伯战船出现在神州湾灭亡了大宋,大宋到死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王华阳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王华阳问道:“你还知道大元的上一个丞相伯颜吗?”
庄一凡说道:“记得,八年前,文大人代表大宋跟大元签订宋元和约,大元的代表就是伯颜,但是后来不知道何故,伯颜被忽必烈罢免了丞相之位,将伯颜贬黜出大都,之后便没有伯颜的消息了,伯颜被罢免后,忽必烈提拔了自己的亲信马札儿台做了大元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