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南翼的接触(2 / 2)

在这样装备精良的正规军面前,谢苗诺夫拼凑起来的部队根本无法抵御,防线很快便形同虚设。

谢苗诺夫只得把兵力集中退往赤塔,在这处统治中心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国防军在赤塔遭遇到了整个东线最顽强的抵抗,不过战斗也只是持续了将近三天,最终便以守军弃城败逃而告终。

谢苗诺夫的残部一路溃散,再未形成有组织的抵抗,而他本人则带领着一部分人马逃向鄂木斯克,投奔高尔察克去了。

就这样,当1918年的冬天来临时,国防军已经完全控制了一直以来主张的北方国土,甚至比世界大战的结束还要早上一些。

如此轻而易举,与当年“东方战争”的血战,和此后这十几年来与沙俄的谈判拉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不禁令人感慨。

国防军在达成了收复国土的目标后,随即遵照指令停下了进军的脚步,开始转入巩固、肃清和建设的工作当中。

华夏政府则对外发表了正式的声明,重申了国土主张,宣示了主权,并得到美、英、日、法等国的相继认可。

面对华夏的强势,高尔察方面表示了强烈的抗议,但除此之外便再无下文,更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因为此时的他在支持者们的推动下,正在酝酿着如何夺取临时政府的最高控制权,随后他取得了成功,在1918年11月成为了“最高执政官”。

另一方面,对于华夏的行动和宣言,“红色露西亚”由始至终都未做明确的表态,但同时其领导下的武装,也有在意识的回避着国防军的锋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是在局势发展的驱使下,华露两方只靠刻意是很难避免冲突的,不久后双方间的首次武装接触就出现在了中亚的南翼地区。

当年的年底,受到布哈拉埃米尔阿里姆·汗的一再请求,华夏决定从驻靖西的第五集团军中,抽调一个军的部队进驻该国。

阿里姆·汗之所以热衷于邀请华夏派兵,是因为布哈拉正受到着,接受“红色露西亚”领导的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的严重威胁。

这个自治共和国是在原沙俄“突厥斯坦总督区”的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地域位于中亚南部,北接阿拉什,南临波斯和阿富汗,布哈拉和希瓦则被其包围在中间。

突厥斯坦的存在,不仅从外部让布哈拉、希瓦乃至阿拉什受到压迫,还通过内部运动不断危及着这三国的政权。

这令在沙俄倒台后好不容易获得新生希望的三国,感受到了比从前更为可怕的生存危机。

而此时希瓦的实权,已掌握在土库曼部落首领朱奈德·汗的手中,君主阿卜杜拉·汗则沦为其手中的傀儡。

朱奈德·汗在听闻布哈拉请来了华夏派兵进驻后,便也如发现了救星一般,提出了相同的邀请。

于是,国防军从派往布哈拉的那个军中,又抽出一个师前往了希瓦。

也正是在这之后不久,国防军终于被卷入到这一地区的冲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