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带刀护卫(2 / 2)

于是,从1928年2月起,一型主职防空作战,同时兼具一定反潜和海战能力的舰只,开始陆续投入建造,是为“雷师”级驱逐舰。

该级舰共建造了十二艘,同级其他各舰分别为“九凤”号、“竦斯”号、“比翼”号、“虎蛟”号、“貔貅”号、“鲲鹏”号、“梼杌”号、“饕餮”号、“狻猊”号、“赑屃”号和“狴犴”号。

“雷师”级的建造工作,交由海军的江阴和通州造船厂来完成,前者负责八艘,后者承建四艘,末舰完工于1931年7月,平均造价183.6万华元。

作为航母和主力舰的“带刀护卫”,“雷师”级驱逐舰的火力强劲,装备有四座最新定型的双联装1928年型55倍径100毫米高平两用炮。

四座主炮皆沿舰体的中轴线布置,前后两两背负式摆放,每座主炮的两门火炮之间都采用了宽间距的设计,降低了互相的干扰,防护上则依赖20毫米厚的装甲炮盾。

另外装有四座双联装1925年型70倍径37毫米高射炮,和一座四联装1927年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舰艉还安装了两条深水炸弹投放轨道。

“雷师”级为了保持航行性能,选取了长艏楼的船型,直线前倾型舰艏和方形舰艉,以及双桅杆双烟囱的舱面布局。

舰体全长107.3米,宽10.6米,吃水4.7米,标准排水量1,850吨,舰上官兵编制为243人。

动力方面选用了两套齿轮减速式蒸汽轮机,双轴带动双桨,以及四座高压重油专烧水管式锅炉,总功率50,000马力,设计航速35节,为伴随主力舰而要求较高的续航力,为15节航速下的7,000海里。

值得一提的是,“雷师”级还安装了华夏完全自主研发的,早期实用型号的声呐系统。

国防军利用“雷师”级驱逐舰进行了新理念的尝试,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而且还让海军逐步的认识到,这种新式舰只所具有的广泛用途。

随着“昆仑山”级航空母舰即将建成入役,出于对应护卫舰只数量上的需要,国防军又决定在“雷师”级的基础上,再改进建造一批新的防空型驱逐舰。

这批舰的数量仍为十二艘,由通州、雷州和胶州三家海军造船厂各承建四艘,是为自1930年初至1933年3月间建成的“天吴II”级。

同级其他舰名为“旋龟II”号、“英招II”号、“泰逢II”号、“计蒙II”号、“相柳II”号、“肥遗II”号、“陆吾II”号、“奢比II”号、“刑天II”号、“鼍围II”号和“蓐收II”号。

“天吴II”级驱逐舰的总体设计基本与“雷师”级一致,区别在于舰体更大一些,并且多增加了两座双联装1925年型70倍径37毫米高射炮。

“天吴II”级的全长108.1米,宽10.5米,吃水4.7米,标准排水量为1,880吨。

更大的体型也导致设计航速降至34.7节,标定编员255人,单舰的平均造价为192.4万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