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设计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节省重量,还要对关键部位重点加强防护,其装甲的最大厚度为115毫米。
如此一来,“湖南”级的主装甲带的下缘与水线以下的防雷结构相连,上缘的最高处与主甲板齐高,最低处则只达到下甲板的高度。
舰体侧舷在主装甲带之外便再无装甲防护,舰体内设有多道最大厚度为55毫米的横向装甲隔舱壁,水下的防护措施则与“云南”级基本相同。
水平防御方面得到了加强,甲板装甲的最大厚度增至65毫米。
“湖南”级主炮塔的外形为相对低矮的样式,每座炮塔内的两门火炮采用了宽间距的设计。
主炮塔的正面装甲和炮座的最大装甲厚115毫米,炮塔侧面、后部和顶部的装甲厚55毫米。
舰上的其他部位,如指挥塔的侧面装甲厚115毫米,顶部则为55毫米,烟道装甲的最大厚度为75毫米,舰上还设有完善的损管设施。
在动力系统方面,采用四套齿轮减速式蒸汽轮机,四轴推进,配套装有八座新型高压水管式锅炉,最大输出功率为110,000马力,设计航速33.5节。
“湖南”级还装有四台用于低速巡航和供电的柴油机,使得续航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15节航速下可最多连续航行8,500海里。
在防空火力方面,舰上共装有六门单装1928年型55倍径100毫米两用炮,和四座双联装1925年型70倍径37毫米高射炮。
鱼雷武器则为两舷的各一座四联装1927年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在一般情况下每舰编有725名官兵。
在华夏国防军那场规模宏大的“1927年大操演”中,陆军通过一系列的演习和对新式装备的测试,也收获了诸多心得体会。
其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关于在空中力量的支援下开展陆上作战,实施战略性大纵深地面突击和包围,以及机械化条件下的战争模式等。
这些宝贵的总结,对国防军面对未来的战争时必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随着华夏汽车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至1920年代国防军中各种车辆的装备比例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陆军各主要部队都基本完成了摩托化的建设。
这对于拥有漫长国境线和辽阔国土的华夏来说,在国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和战术意义。
但是从摩托化向机械化的演进,则还需要坦克装甲车辆等重型陆上装备的支持,以增强部队的战场打击和突击能力。
而在1920年代中后期,通过华夏军工业的不懈努力,让这些重型装备出现了一轮全新的发展,也为国防军开启了一扇跃进之门。
【今天换了个封面,希望能收到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