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清川江(有插图)(1 / 2)

由于华日战争的直接起因是日本欲图吞并朝鲜,使得朝鲜半岛必然成为这场战争中双方交锋的主要战场之一,而那里也成为了两国陆军之间最为重要的演武场。

朝鲜半岛上的战事,起自日军在开战之初不宣而战的越过鸭绿江入侵华夏国土,但企图靠偷袭来取巧的日军,却如同踢到了铁板,反被国防军打得惨败,狼狈的退回了半岛纵深。

在历时二十余天的“江畔会战”中,日本陆军伤亡颇大,既失了先机又丧了锐气,并且在认识了国防军的强大之后,又想先以防守来消磨对方,然后再试图在战场上谋得新的转机。

因此,在初战之后便转取守势的日军,为了能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用以建立稳固的防线,便开始了大踏步的向后退却。

于是从1931年10月中旬起,原集结于鸭绿江沿岸地区的日本陆军主力,全线且快速的撤往100至140公里外的清川江流域。

而这部分日军的不断后退,又让驻于朝鲜半岛东北部图们江右岸的日军部队变得十分孤立,他们为了防止后路被截断,不得已也跟着进行了长距离的“转进”。

该部日军相继放弃了会宁、清津和端川等地,一口气撤至东朝鲜湾沿岸的咸兴外围,等于一下子放弃大半个咸镜道的地域,随后与西面的日军配合,一道结成了新的防线。

日军这条防线的西段,以整条清川江为前沿,东段凭借盖马高原南缘的赴战岭设置防御阵地,在东西之间则依托妙香山,其总体阵线在半岛的蜂腰处北面形成了一个突出部。

在这个突出部的南侧,日本陆军第2、第3和第4军,分别承担着阵线的东、中、西三部分的防御任务,而在“江畔会战”中损失最重的第1军被列为了靠后布置的预备队。

尽管日本通往朝鲜半岛的海上交通,在国防军第七分舰队等部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开战仅一个多月就有数万吨船舶被击沉。

但初战失利后的日本陆军,还是竭尽可能的对部队进行着补充,同时又增调来一批新的作战单位,并对各军的编制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调配之后,日军的第2和第3军的实力得到加强,其中前者下辖第1、第3、第4和第8师团,以及一些辅助部队,兵力共近10.8万人马。

经过整组的第3军,主力包括近卫、第6、第10和第11师团,兵力与第2军相当。

第1军的情况则截然相反,其在转出了两个师团后,留下了在前面战斗中损失较重需要休整的第2和第5师团,又增补了从本土调来的在战时重建的第13师团,这三个师团共计7.8万余人。

由于日军有多个新的师团抵达朝鲜半岛,第4军的编制也随之有了一些改变,辖有第14、第15、第16和第17师团,共10.3万多兵力。

这四个军汇总在一起,使得日本陆军在朝鲜半岛的正面防线上一共部署了十五个师团,总计约39.7万人的部队。

另外,日军为了确保朝鲜半岛后方的安全和秩序,并保卫重要的港口和地域,以防国防军在背后登陆,还组建了一支“半岛防御部队”。

这支部队由陆军大将武藤信义出任司令长官,下辖第9、第18、第19、第101和第102师团,共拥有11.8万余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