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卫风的询问,刘无通点头说道:“卫兄果然心细,谨慎是件好事。我们六人出发,我所负责的是江都,以及江都前往华京路上所途径的三个国家:牯国、庆国以及吴国。牿国、庆国是西路的两个国家,我先前已经完成牿国、庆国的游说,前往华京的东路有吴国,三日后我将返程华京,届时走东路,前往吴国游说。”
“游说这么多诸侯国,若是有人泄露消息。岂不危险?”卫风听到这么多国家,也不知是好是坏,忧虑地说道。
“卫兄放心,忠于周天子是各诸侯的职责所在,我们游说的国家除了河间国,大多是从周国代替成国之时便追随和受封的诸侯。而且我相信河间侯姬子义也不会放任赵氏扩张权力。江都附近的芦国、安阳国等国,我们并没有游说,一来距离远,二来他们是在我周朝不断征服过程中,才归顺我们的诸侯。”
虽然刘无通是芦国人士,但显而易见,他对于周天子的忠诚高于对芦国的忠诚。这大概是时代的特点,士愿为知己而死,以求完成功业。他们追随报恩与个人功业高于对母国的忠诚。刘无通大概是感念大宰乐良的赏识和周天子的任用,愿为周王室服务。不经意之间,刘无通以他们一词区分自己与芦国等后世周朝受封的诸侯国,在潜意识之中,他将自己作为周国人看待,而非芦国人。
对于卫风而言,他又何尝不是。作为卫国贵族出身的他,对于卫国并没有过多的感情。他幼年丧父、家业被毁,也正因卫国而起。自己愿意留在哥秀会这一个帮派组织,也是因为吴长老的赏识。如今吴长老将他和孙六推荐给刘无通,显然这是一个重任,对他们颇为期待。他愿意报答,即便他能感受到这其中所具有的危险。
“刘兄所言极是,令我们颇为放心。只是恐怕华京起兵之后,江都等地也具有一定距离,我们想要短时间支援恐怕较难。这一切可能还得看刘兄在华京的计划了。”
听得卫风担忧,刘无通点头说道:“这一切我们有所考虑,因此我们稳中推进,一旦时机成熟,便神速解决赵太后等为首几人,从而确保权力归于天子。”‘
地方军事力量是雄厚的,但是刘无通并未保证华京地区的军事力量是足够雄厚的。他们能确保的是地方上的力量,华京的力量则凶险异常。倘若华京事变,未能短时间解决战事,赵太后为首的外戚势力纵使见得地方响应周天子,他们也未必轻易放权,毕竟赵国就在华京北方,论支援速度,赵国的能力远胜于各个诸侯与四都势力。
诚然计划有不周密的地方,刘无通听得卫风进一步描述其担忧后,并没有面露难色。反而十分高兴,他笑着说:“吴兄果然没看错人。卫兄所提的忧虑,事实上我在从华京南下江都之时,也有所考虑到。我已经与天子、大宰大人和其他内卿官员发过信件,我也收到了部分信件。倘若华京情况不宜先发动计划,我们便决定先在洛都寻个事由,抢先控制住当朝外戚的官员从而向赵太后一党施压和声援天子,届时华京再动,然后交由各诸侯国和其他三都一同行动,去掉赵太后势力。一旦赵太后势力去除,天子便能革新法制,重整君威,一统全军。届时将是对西方和南方叛乱进行厘清的好时机。”
随后,刘无通将哥秀会与他父亲典史大人联系,进而挟持典尉的计划告知了三人。吴长老将哥秀会内部情况告与刘无通后,四人又对计划进行了重新的商讨,才形成了最终决定。刘无通临走之时向三人抱拳鞠躬致谢。
待得刘无通走后,吴长老问了卫风两人对刘无通看法。孙六对刘无通称赞有加,直言是个果断之人,有勇有谋,将来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卫风闻言,附和道:“刘兄是个厉害人物。但是,吴长老,刘兄是不是身体不太好。今天夜里,我见他咳嗽了许多次。起先以为只是身体不适,后来察觉刘兄应该是抱病在身,但这种情况,我也不方便多多询问。因此待得刘兄走后,我这才想询问下长老您。”
“卫风观察挺仔细的。刘兄是肺部有一点小病,但不必担忧。我听闻,刘兄每日习武,多年来身体已经没有大碍了,只是偶尔咳嗽罢了。”
“卫兄,你观察可真细致,日后这做大事恐怕也得多麻烦你注意细节了。”
吴长老闻言笑了笑说:“孙六,不必戏虐卫风。现在天快亮了,我们早些回去吧。今日之事,你们切记不能泄露出去。到时候,一有声音,你们两人听我号令,率领手下兄弟们行动便是。”
“明白!”两人异口同声道。
不知不觉间,天已经亮了。回到住处的卫风并不未能睡着,在床上翻来覆去许久后,他的脑海中一直是那尊无面神像。
在支撑不住,打了一会瞌睡后,醒来的他迅速整理好行装,再度前往神庙。这一次,他前往神庙是从正门进入,并不需要从侧门进入。
可能因为时间刚好是饭后时间,神庙并没有什么人。院中仅有一名行者在打扫庭院里的落叶与灰尘。
卫风并不知晓,阁楼之上,有一个人正注视着卫风,他在仔细看了卫风几眼后,便立即朝一个房间走去。此人正是夜里为卫风、孙六引路的行者,他将卫风的到来告知了负责神庙的使徒。
卫风正准备朝主殿走去之时,一声“先生留步”叫住了卫风。
来者身着蓝色长袍,长袍的双肩和腹部绣有树叶图案。树叶用金丝绣成,下方左右各有一道横线托着,此树叶图案正是圣言教的标志,被称之为叠金叶。而蓝袍则是使徒的标志,圣言教全国仅祭祀一人身穿红袍,各地使徒身穿蓝袍,行者身着黑袍。
卫风知晓对方是使徒,但不知如何称呼,便询问了对方名讳,他想知道使徒找他有何事?
圣言教有规定,除了相关活动外,使徒不轻易露面。故而卫风明白,对方一定知道他是谁,这才叫住了自己。
听得卫风的询问,刘无通点头说道:“卫兄果然心细,谨慎是件好事。我们六人出发,我所负责的是江都,以及江都前往华京路上所途径的三个国家:牯国、庆国以及吴国。牿国、庆国是西路的两个国家,我先前已经完成牿国、庆国的游说,前往华京的东路有吴国,三日后我将返程华京,届时走东路,前往吴国游说。”
“游说这么多诸侯国,若是有人泄露消息。岂不危险?”卫风听到这么多国家,也不知是好是坏,忧虑地说道。
“卫兄放心,忠于周天子是各诸侯的职责所在,我们游说的国家除了河间国,大多是从周国代替成国之时便追随和受封的诸侯。而且我相信河间侯姬子义也不会放任赵氏扩张权力。江都附近的芦国、安阳国等国,我们并没有游说,一来距离远,二来他们是在我周朝不断征服过程中,才归顺我们的诸侯。”
虽然刘无通是芦国人士,但显而易见,他对于周天子的忠诚高于对芦国的忠诚。这大概是时代的特点,士愿为知己而死,以求完成功业。他们追随报恩与个人功业高于对母国的忠诚。刘无通大概是感念大宰乐良的赏识和周天子的任用,愿为周王室服务。不经意之间,刘无通以他们一词区分自己与芦国等后世周朝受封的诸侯国,在潜意识之中,他将自己作为周国人看待,而非芦国人。
对于卫风而言,他又何尝不是。作为卫国贵族出身的他,对于卫国并没有过多的感情。他幼年丧父、家业被毁,也正因卫国而起。自己愿意留在哥秀会这一个帮派组织,也是因为吴长老的赏识。如今吴长老将他和孙六推荐给刘无通,显然这是一个重任,对他们颇为期待。他愿意报答,即便他能感受到这其中所具有的危险。
“刘兄所言极是,令我们颇为放心。只是恐怕华京起兵之后,江都等地也具有一定距离,我们想要短时间支援恐怕较难。这一切可能还得看刘兄在华京的计划了。”
听得卫风担忧,刘无通点头说道:“这一切我们有所考虑,因此我们稳中推进,一旦时机成熟,便神速解决赵太后等为首几人,从而确保权力归于天子。”‘
地方军事力量是雄厚的,但是刘无通并未保证华京地区的军事力量是足够雄厚的。他们能确保的是地方上的力量,华京的力量则凶险异常。倘若华京事变,未能短时间解决战事,赵太后为首的外戚势力纵使见得地方响应周天子,他们也未必轻易放权,毕竟赵国就在华京北方,论支援速度,赵国的能力远胜于各个诸侯与四都势力。
诚然计划有不周密的地方,刘无通听得卫风进一步描述其担忧后,并没有面露难色。反而十分高兴,他笑着说:“吴兄果然没看错人。卫兄所提的忧虑,事实上我在从华京南下江都之时,也有所考虑到。我已经与天子、大宰大人和其他内卿官员发过信件,我也收到了部分信件。倘若华京情况不宜先发动计划,我们便决定先在洛都寻个事由,抢先控制住当朝外戚的官员从而向赵太后一党施压和声援天子,届时华京再动,然后交由各诸侯国和其他三都一同行动,去掉赵太后势力。一旦赵太后势力去除,天子便能革新法制,重整君威,一统全军。届时将是对西方和南方叛乱进行厘清的好时机。”
随后,刘无通将哥秀会与他父亲典史大人联系,进而挟持典尉的计划告知了三人。吴长老将哥秀会内部情况告与刘无通后,四人又对计划进行了重新的商讨,才形成了最终决定。刘无通临走之时向三人抱拳鞠躬致谢。
待得刘无通走后,吴长老问了卫风两人对刘无通看法。孙六对刘无通称赞有加,直言是个果断之人,有勇有谋,将来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卫风闻言,附和道:“刘兄是个厉害人物。但是,吴长老,刘兄是不是身体不太好。今天夜里,我见他咳嗽了许多次。起先以为只是身体不适,后来察觉刘兄应该是抱病在身,但这种情况,我也不方便多多询问。因此待得刘兄走后,我这才想询问下长老您。”
“卫风观察挺仔细的。刘兄是肺部有一点小病,但不必担忧。我听闻,刘兄每日习武,多年来身体已经没有大碍了,只是偶尔咳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