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内保存有众多明清时期的文物,如圣旨、牌匾、书画、家具等,展示了孔氏家族的荣耀和文化传承。
曲阜孔庙及孔府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对研究儒家文化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始建年代不详,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 195 年),汉高祖刘邦东巡经过鲁地,祭拜孔子时,曾用少牢祭祀颜子祠。
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 72 年),汉明帝东巡途中到达鲁地,特地前往祭祀了颜子 。
元代泰定三年(1326 年)八月,颜庙迁至陋巷故址进行新建工程 。
元代文宗至顺元年(1330 年),颜子被封为兖国复圣公,颜庙因此又称为复圣庙,成为历代祭祀颜子的主要场所。
颜庙现存规模为南北五进院落,全庙共有元、明、清建筑殿、堂、亭、库、门、坊等 24 座,159 间。
复圣门里有陋巷井,外围有八角露天方亭,井北有明代树立的 “陋巷井” 石碑,是为纪念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 的俭朴品德而立。
庙内现存金、元、明、清碑刻 53 幢 ,其中有两块是元朝所立的 “大元敕赐先师充国复圣公新庙碑” 和 “大元加封颜子父母制词碑”,均用古蒙古文与汉文对照刻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和好学精神着称于世,颜庙作为祭祀颜回的场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复圣殿是颜庙的正殿,供奉着颜回的塑像,始建于元朝,后经明代重修,殿前的石柱雕刻精美。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孔子逝世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当时还是 “墓而不坟”,即没有高土隆起。随着后世帝王对孔子的尊崇,孔林的规模不断扩大。
自秦汉时期开始,陆续有孔氏后裔及官府对孔林进行修葺和扩建。汉代时,鲁相韩敕以官方名义对孔子墓进行了修治,并在墓前建造了神门等建筑。此后,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修,尤其是明清时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如今的宏大规模。
孔林内保存了大量的碑刻墓志,总数达 4000 余块,这些碑刻涵盖了从汉代到民国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