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案中案(326)(1 / 2)

夜色如墨,京城的街道在微弱的灯笼光线下显得格外阴森。狄仁杰与李元芳并肩走在石板路上,两人的身影在摇曳的灯光下时隐时现。

“大人,这京城最近真是不太平啊。”李元芳沉声道,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四周的动静。

狄仁杰轻轻点了点头,眉头紧锁:“是啊,先是城郊的百姓家中频现怪影,紧接着便是朝中大臣接连遭遇不测。此事若不尽快查清,恐怕会人心惶惶。”

两人边说边走进了一座古老的宅邸,这里是京兆尹的临时办公地点。一进门,狄仁杰便感觉到一股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

“狄大人,李将军,你们来了。”京兆尹赵文远迎了上来,神色凝重。

狄仁杰点了点头,径直走向案发现场。这是一间书房,书房中央的桌上摆放着一封血迹斑斑的信,信上只写了几个字:“午夜时分,来世相见。”

狄仁杰拿起信,仔细端详着字迹,眉头皱得更紧了:“这字迹……似乎有些熟悉。”

李元芳在一旁查看书房的陈设,突然他指着一处书架道:“大人,你看这里。”

狄仁杰走过去,只见书架上的书排列得整整齐齐,但其中一本却显得格格不入。他抽出那本书,发现里面竟然夹着一根细长的银针。

“这银针……似乎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狄仁杰沉吟道。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捕快匆匆走了进来:“大人,又有大臣遇害了!”

狄仁杰和李元芳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凝重。他们迅速赶到现场,只见一位大臣倒在血泊中,身旁同样放着一封血迹斑斑的信。

狄仁杰打开信,信上的内容与之前那封如出一辙。他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这背后之人,似乎在向我们挑战。”

李元芳紧握剑柄,目光坚定:“大人,无论如何,我们定要将其绳之以法。”

狄仁杰点了点头,开始仔细勘察现场。他发现大臣的伤口细小而深,显然是被高手所伤。而且,现场并没有打斗的痕迹,说明大臣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袭击的。

“此人武功高强,且行事谨慎。”狄仁杰沉声道,“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接下来的几天里,京城中又接连发生了几起类似的案件。每次案发后,都会留下一封血迹斑斑的信,信上的内容如出一辙。整个京城陷入了恐慌之中,百姓们夜不敢出门,朝中大臣更是人心惶惶。

狄仁杰和李元芳每日奔波于各个案发现场之间,试图找到一丝线索。然而,案情却如同迷雾一般,让人看不清真相。

这一日,两人来到了一座偏僻的庙宇。庙宇破败不堪,周围杂草丛生,显得格外荒凉。

“大人,这里似乎有些不对劲。”李元芳警惕地环顾四周。

狄仁杰点了点头,他走到庙门前,轻轻推开门。只见庙内烛光摇曳,一名身着黑袍的女子正背对着他们,在神像前虔诚地祈祷。

女子的身材纤细而匀称,皮肤白皙如玉,长发如瀑般垂落肩头。她转过身来,露出一张绝美却带着几分忧郁的脸庞。

“你们是谁?为何来此?”女子的声音清冷而悦耳。

狄仁杰拱手道:“在下狄仁杰,这位是李元芳。我们乃朝廷命官,特来调查京城中的一系列怪案。”

女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原来是狄大人和李将军,小女子失礼了。小女子名唤婉儿,乃这庙宇中的尼姑。”

狄仁杰仔细打量着婉儿,发现她虽然身着尼姑服,但举手投足间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质。他心中暗自留意,却没有表露出来。

“婉儿姑娘,你可曾听说过京城中的怪案?”狄仁杰问道。

婉儿轻轻摇了摇头:“小女子久居庙中,对外界之事知之甚少。”

狄仁杰闻言,心中不禁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问道:“那婉儿姑娘可曾见过什么可疑之人来此?”

婉儿想了想,道:“前几日,曾有一位身着黑袍的神秘男子来此,他在庙中逗留许久,似乎在寻找什么。”

狄仁杰眼睛一亮:“神秘男子?你可还记得他的模样?”

婉儿摇了摇头:“他戴着面具,小女子无法看清他的面容。”

虽然线索有限,但狄仁杰还是决定追查下去。他告别了婉儿,与李元芳一起离开了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