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初见姬丹(1 / 2)

秦镜两生欢 涂山雅 2264 字 1个月前

洛伊依说完此话后,场面一度寂静的可怕。

“哈哈哈,洛姑娘真是个爽快的小姑娘啊。”廉颇笑着说道。

夏无且扭头压低声音和洛伊依说:“伊依,廉颇老将军的威名谁人不知,他可是很严厉的,你现在还太小,修习武艺和兵法是不是太累了些。”

“义父,我知道你是为我,但我希望我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我清楚我在干什么的,义父不必担心的,我有分寸。”

见洛伊依言语坚定,夏无且便不再说什么,他转身和廉颇道:“老将军,承蒙您不弃,小女既然想走这条路,那就让她走吧,作为她的义父我便做后盾就好了。”

“夏神医真是大义啊,一般庶民会觉得女子抛头露面很是不妥,老夫会将洛姑娘亲自带在身边教习的。”

“伊依,快去给廉颇老将军行礼。”

洛伊依上前给廉颇行礼:“洛伊依拜见师父!”

“好好好,快起来,快起来!”廉颇喜笑颜开。

洛伊起身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此次叫你们前来还有关于户家的事,”廉颇让下人拿上来一份书简,“这是刑狱司连夜审理出来的记录,户家事态牵扯之广,范围之大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说罢廉颇便将书简通过下人递给了夏无且和洛伊依。

夏无且拿着书简查看起来,越查看下去夏无且的神色越是难看:“老将军,户家居然还为他国私铸兵器!这·······”

“不光如此,你们夏氏一族早就被盯上了,大小姐夏玉房的行踪,以及她所在的学堂,户家人都掌握的很清楚,邯郸城内很多的小门氏族也同样被户家盯上。”

洛伊依听闻有些不解的问:“师父,为何户家非要寻找这种没落的氏族呢,他们寻求高门望族岂不是更加有利于他们?即使投靠高门望族会有被反制的风险,但收益应该远大于风险的吧。”

“高门望族的庇护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获得的,户家被一部分赵国宗室庇护着,但宗室的胃口可不是一个小小的户家能满足的,每年给予宗室的分红已经让户家苦不堪言,因此他们才会寻求没落氏族的支持和合作,这样的氏族既不会有过多的权利,他们还会因户家的合作获得可能兴盛的机会。”廉颇讲到此不由的叹气。

“原来如此,怪不得他们在第一次与我和姐姐会面时会如此了解夏家的情况。”

“奏报今日就会呈递于大王,他们户家这次就算是完了。”廉颇将书简拿回。

“老将军,那公子平会如何处置呢?”夏无且想到了经常与户家往来的公子平。

“这只能交给大王定夺了,毕竟公子平也是赵氏宗亲,得让大王来决断了。”

洛伊依想到了公子平与他们的点点滴滴,心头一阵不舒服:“公子平或许到现在都不知道,他的外祖父只是拿他当作一枚可以接近赵氏宗亲的棋子,哎。”

“那洛姑娘,以后除了你去学堂的时间,便来老夫这里,我先带你到学馆中见识一番。”

夏无且和洛伊依在廉颇将军府上一直待到了午后才出来。

拜别廉颇后,他们二人坐在马车上由廉颇府上的人送回了住处。

回到住处,赵政和燕国太子姬丹还有夏玉房正在院中喝茶闲聊着。

见洛伊依和夏无且回来,几人起身行礼。

“夏家主有礼了!”

“公子政和公子丹有礼了。”夏无且与其寒暄几句后便准备前往外祖府上。“伊依,阿房,我要去你们外祖家一趟,你们好生接待公子政和公子丹。”

“知道了父亲!”夏玉房开心的回应夏无且。

随后赵政拉着姬丹来到洛伊依身旁:“姬丹这就是我和你说的那位才女洛伊依。”

“洛姑娘姬丹有礼了。”

“公子丹您客气了。”

“我常听公子政与我说起你来,很是好奇这是怎样一位奇女子,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公子丹您真是谬赞了,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子而已,公子政是抬举我了。”洛伊依有些不好意的回应。

“不会的,寻常女子哪里能查清户家这样的大案呢,你不光敢查,还能将被掳的黎庶救出,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啊。”姬丹赞叹道。

“那是有雍先生的帮助我才能将大家救出来的,不光是我自己的功劳。”

夏玉房笑着来到二人身旁:“好啦,不要光顾着你们两个说话,坐下来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吧。”

下人将茶点端到了院子里的石案上。

四人坐下后,吃着点心谈着古今之事,很是投缘尽兴。

“洛姑娘真乃奇女子是也,你的诗赋真的很大气磅礴,一个男子都未必有你这样的胸怀。”谈论到洛伊依之前所借鉴之诗词,姬丹大加赞赏。

“我只是将那些奇人之诗赋转述出来而已,我自己并没有很好的才学的。”

赵政笑着说:“伊依不必谦虚,你的诗赋即使宫中的士官都不一定能写出如此磅礴的态度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不要聊诗赋了,”洛伊依见状赶紧转移话题,“我来说说国家,说说未来好不好。”

“好啊,洛姑娘还会想到国家未来,那我们便聊聊如今大争之势,七国的未来如何?”姬丹提议以天下为题探讨国家未来,“我认为,现如今七国争霸,三家分晋后由以赵楚齐秦为大势,我燕国虽为周朝天子正统,但兵力尚不如这几国,且秦国后起之秀,屡屡东出侵占城池,使得战乱不休,各国应该止戈休整。”

“姬丹这就不对了,秦国东出乃是顺应天时顺应民心,天下苦战久矣,黎庶百姓多灾祸,只有百姓真正脱离战争罹难天下才算是真正的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