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凶很快就被找到了,就是死的老太太的儿子张福。】
【刑部的郎中魏应召打算上书皇帝,这时候他又知道了另外一个消息。】
【这个张福竟然是东厂李青的眼线,而且李青还提前给皇帝报告了,说这个魏应召收了贿赂。】
【嘉靖皇帝大怒,下旨痛斥刑部办案官员,魏应召待罪下狱,此案交三法司会审!】
【主持会审的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熊浃,二品大员看问题比魏应召这个五品郎中要高明。此案,案情明了,弄成这样,完全是牵扯政治上的权力斗争。】
【熊浃是个好官,最后决定尊重事实,回复嘉靖皇帝魏应召的判罚是正确的。当然,他也在奏折里留下了转圜的余地,建议将此案的人犯、证人、仵作等所有人“再行会审”。】
【熊浃是嘉靖皇帝信赖的大臣,曾经在“大礼仪之争”中站在嘉靖帝的一边,他现在才明白东厂错了,他被欺骗了,但皇帝心里还是不高兴。】
【让一个人认错很难,让皇帝主动认错更难!朝臣指责东厂犯错,以后自己依靠东厂监督朝臣,就不可能理直气壮了,这会影响自己的统治。】
【嘉靖皇帝很纠结,到底要不要改判呢?他把案件有关的卷宗调到御前,仔细阅读起来,读着读着发现了一个细节,促使他下定决心,不顾事实,制造一个大大的冤案。】
大唐
李世民有些惊讶,他原本以为是几个官员收了贿赂,打算弄个冤假错案出来。
没想到连皇帝都下场了。
但是根据天幕上说的这个张柱就是一个卖水果的小贩子。
他能和皇帝之间有什么牵扯啊。
难道是先帝的血脉?
“承乾,你觉得这是因为什么啊,这两个人之间差的可是很多的。”
“父皇,这天幕之前说过这个皇帝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