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宴请刘星(1 / 1)

侠盗刘星 小胡涂佛 1086 字 6个月前

睿王微微眯起眼睛,看着刘星,似乎在思考他的话。过了一会儿,他叹了口气,说:“将来的事,谁又说的准呢?刘星,你可知本王为何要派叶将军前往林州?”

刘星一脸疑惑地看了看睿王,随口说道:“王爷派兵能有何事?自然是要攻打林州,夺取我国城池了。”

睿王嘴角微微上扬,轻笑一声:“呵呵,你这人倒是坦率。如今,我西梁国仅剩下长安这一座孤城,倘若再不向外拓展,恐怕迟早会被他国吞噬。本王派兵进攻林州,无非是想夺回原本属于我西梁国的领土罢了。”

刘星嘴角微扬,笑着说道:“王爷所言甚是,然而过去的事情如同烟雾般消散,如今已然落定尘埃。王爷又何必再次挑起战火,连累无辜百姓呢?况且,不仅是西梁,这南梁和北梁原本就是大梁的一部分,大家皆为大梁的子民,现在却搞得四分五裂。王爷若想谋求发展,未必只有通过战争这一条路可走啊。”

“哦?不战而胜之策,难道小兄弟是要送本王一座城池不成?”睿王嘴角轻扬,笑着说道。

刘星一阵无语,这话题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原点。不过他心里也清楚,若不给这位精明的小王爷一点甜头,恐怕他不会轻易援手。于是,刘星略加思索后说道:“殿下可以发展商贸,经营商道。我这里有许多新奇的玩意儿,在您的长安城必定大受欢迎。此外,还可以卖给其他国家,保证让殿下您富甲一方。”

睿王听了刘星的话,眼中闪过一丝精明,他微微点头,似乎对这个建议颇为满意。他站起身来,拍了拍刘星的肩膀,说道:“如此甚好!只是,本王突然觉得有点饿了,摆下宴席,本王要宴请刘星,以感谢他的献策之功。”

李云馨轻嗔地瞪了睿王一眼,娇嗔道:“二哥,你总算是知道饿了。你这昏迷许久,才刚醒来,好久都没吃东西了,还聊了这么久。”说完,她便吩咐下去大摆宴席。

很快,宴席上,珍馐美馔琳琅满目,歌舞升平,好不热闹。睿王目光炯炯地看着刘星,好奇地问道:“不知小兄弟身上可携带稀世珍宝?若有,不妨拿出一两件来,让本王鉴赏一二。”

刘星微微一笑,见到眼前的酒杯,他灵机一动,刘星抬手变出一瓶茅台酒,他拿起酒瓶站了起来,他说:“这茅台酒之珍贵,可谓世间罕有,王爷今日有口福了。”说着,他打开瓶盖,一股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在空气中。他小心翼翼地将酒倒入睿王的酒杯,酒液清澈透明,宛如琼浆玉液。

睿王端起酒杯,轻嗅着酒香,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将酒杯送到嘴边,轻轻抿了一口,顿时,浓郁的酒香味在口中散开,醇厚而绵柔。

:“妙哉!此酒真是极品。”睿王不禁赞叹道,“刘星,你竟有如此美酒,实乃难得,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刘星微笑着回答:“此酒乃是我特意为殿下准备,希望殿下喜欢。”

睿王又品了几口,越喝越觉得这酒美味无比,他不禁对刘星的品味和见识更加赞赏。

:“此酒堪称世间一绝。”睿王由衷地说道,“刘星,你真是让本王大开眼界。”睿王心中甚是欢喜,将剩下的半瓶美酒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他心中对刘星越发赞赏,暗想此人不仅有治国之才,还能拿出如此珍贵的宝物,实属难得。

睿王举杯,对刘星说道:“此酒若能在我长安城售卖,必定火爆。此次富国之策若能顺利实施,你当居首功。本王在敬你一杯!”刘星赶忙起身,谦逊地说道:“殿下谬赞了,我只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睿王与刘星相谈甚欢。他们谈论着国家的未来,交流着治国理政的心得。刘星的才华让睿王赞叹不已,而睿王的气度也让刘星深感敬佩。

在这欢声笑语中,两人的关系更加深厚,也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交谈中,刘星获知了一个消息,原来这就是睿王派兵攻打林州的真正缘由。

其一,如睿王之前所说,西梁国如今仅剩下长安城这一座孤城,尽管此城规模较大,但也难保哪天邻国不会打来,所以拓展疆土乃是大势所趋。

其二,是西梁太子向皇帝进献计策,让西凉的五万铁骑与本国的五万精兵相互配合,共同攻下林州。只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西凉国可不是白白帮忙的。西凉国向西梁国索要了大量的物品,包括金银财宝、粮食布匹、兵器战甲等。这些东西对于西梁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西梁国的皇帝十分为难,他知道如果不满足西凉国的要求,可能会引发战争。但是,如果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自己国家的百姓将会遭受苦难。

在这个关键时刻,睿王站出来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认为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个问题,睿王打算策反南梁建安城的姜财,让姜财反叛林州,并许诺姜财可掌管林州,特封姜财为元帅,掌管林州十万兵马。

他了解南梁建安城姜财的个性和野心,深知如何点燃他的欲望。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安排和诱导,睿王成功地策反了姜财。

姜财原本在林州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只是掌管了建安城,而且刘元帅还对他总是不太放心。但现在,他被许诺了巨大的权力和地位。他将成为元帅,掌管林州的十万兵马,这是他梦寐以求的荣耀。

为了确保姜财的忠诚,睿王还特意安排了一场秘密的会面。在会面中,他向姜财透露了更多的计划和战略,让姜财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西梁皇帝在心中仔细权衡着太子和睿王的计策。他对睿王的计策确实更为欣赏,因为它更具稳妥性,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然而,皇帝也意识到这样做可能会得罪西凉,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