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二 他和袁隗从来就不是一路人(1 / 2)

玄德 御炎 1450 字 27天前

荀爽今日卢植府上的最后一位客人,也是第二十七个想要向刘备托付子弟并且愿意付出一些代价的人。

不过大部分刘备都没有接受,只是打个哈哈糊弄过去。

不是每个有名声的年轻人都是荀攸、荀彧这般名副其实的,不是每一个王佐之才都是真正的王佐之才。

刘备认识何颙,这位评价荀彧有王佐之才的名士亲口说过,他评价过五六个王佐之才,可除了荀彧,其他几个没什么名气,刘备听都没听过。

可见王佐之才真实与否,也是要看概率的。

只要成了一个,何颙就是慧眼识珠的大贤,就算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所以说真要深究到底,被这些名士评价出来的“人才们”还真是鱼龙混杂,名不副实的大水货比比皆是,真要全都接下来,自己那边岂不成了一锅大杂烩?

别人不知道,刘备还能不知道吗?

出身寒微之家的可能还需要考察一下,出身牛逼家族却声名不限的,全是水货——有那么多的资源灌溉,结果还捧不出来、扶不上墙,还能怎么说呢?

但是说起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士族还真是有点意思。

以诸葛亮之死为分界线,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到诸葛亮之死,五十年的时间里,士族名门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各村都有各村的高人和高招。

似乎整个华夏大地上的士族名门的人才都集中在这五十年里井喷出来了,萧何重生张良再世一般的人才比比皆是。

诸葛亮死后,再到三国归晋,也是将近五十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整个华夏大地上不说群星闪耀,也能算是万马齐喑,几乎看不到什么亮眼的军事政治人才,以至于靠着阴谋诡计和背信弃义上位的司马氏都能登上顶端,成就基业。

似乎前五十年的井喷已经把这一波人才储备给喷的干干净净,一代人去世之后,下一代人就没有人才了。

前五十年和后五十年几乎不是同一个档次的,断层实在是太明显了,给人以巨大的落差感,由不得人们不去感叹。

当然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迹象可循的,也不可能是纯粹的玄学。

这种事情的发生,和曹魏黄初元年曹丕与陈群开始推动九品中正制脱不开关系。

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得到制度性确立之后,上层社会再也不用和下层忽然杀出的黑马们卷了。

如果说在东汉末年,下层社会偶尔还能杀出一匹黑马震惊四座的话,魏晋以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再是潜规则,而是正儿八经的规定。

于是黑马们再也没有一鸣惊人的机会了。

上流社会的子弟们依靠九品中正制的硬性规定,得以躺赢,再也不需要卷,不需要保持紧张感增进学识,于是上流社会迅速腐化,很快成为一潭死水,其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赢了。

卷,还有可能出精英,不卷,十几二十年之后,全都是虫豸。

哪怕就当前这个时代来说,同样作为荀氏家族的子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人才、都是大才,那也是有区别的。

荀攸和荀彧这叔侄两个是被历史证明了真的有才能,而且刘备也知道如何使用他们可以把他们的才能最大化。

其他籍籍无名之辈最多是中人之资,有心之人想给他们吹捧想给他们长脸,都办不到,实在是没什么事迹可以说,尬吹实在是没什么说服力。

这样的中人,遍地都是。

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倒是荀氏如此露骨的向自己表露出靠拢的意思,是不是已经看出了什么?

是不是已经意识到了天下大势正在发生改变,过去的一切可能都回不来了?

刘备不想多做猜测。

他现在已经具备了不需要胡思乱想的资格和基础了,他现在是《左氏春秋》的传承人,拥有正当的开馆授徒的权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