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皇太后,慈禧和慈安,在载湁嗣位之后,依旧保持着对朝政的掌控,继续垂帘听政。
宫中的忙碌并未因新帝登基而减少,反而更加繁忙,因为紧接着便是同治皇帝的大丧典礼需要布置。
这些琐碎的事务,在此便不再赘述。
且说这种拥立载湁为帝的做法,实际上对同治皇帝的血脉传承极为不利,这一点引起了皇后的极大不满。
皇后心中明白,慈禧太后之所以不愿为同治皇帝立嗣,完全是出于一片私心。
如果同治皇帝有了后嗣,那么慈禧太后将成为太皇太后,而皇后则晋升为皇太后。
按照旧例,只有皇太后才有资格垂帘听政,这样一来,朝政大权将落入同治皇后的手中,这对慈禧太后的权力地位无疑构成了威胁。
正是出于对自身权力的考虑,慈禧太后才采取了这种刻薄的手段,避免了同治皇后掌握实权的情况发生。
话说嗣君既立,皇后见嗣立的人选与同治皇帝遗诏上所拟定的人选大相径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恨。
她深知这其中的曲折与权谋,每一思及,便如刀割般痛彻心扉。
皇后忆起往昔同治皇帝在世时的点点滴滴,那份深厚的夫妻情感,那份彼此扶持的默契,皆令她在此刻倍感心酸。
同治皇帝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皇后的心头萦绕。
她记得皇帝在病榻之上,气息奄奄之际,仍不忘江山社稷,亲手写下遗诏,期望能有一位贤能之君继承大统,延续国祚。
然而,如今这一切美好愿景皆因嗣君的变更而化为泡影。
皇后悲痛欲绝,泪水涟涟,她不禁想起同治皇帝在位时的仁政爱民,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那些难忘时光。
那时,他们共同面对国家的重重困难,齐心协力,共谋国是。
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往云烟,令皇后怎能不悲痛?
李莲英得知这一消息后,心知此事非同小可,急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匆匆忙忙地赶往西宫。
他的脚步急促,一路上心中忐忑不安,担心此事会引发宫中的轩然大波。
抵达西宫后,李莲英小心翼翼地向慈禧太后禀报了这一情况。
慈禧太后听后,脸色顿时变得阴沉,她深知皇后心中的悲痛与愤恨,但更为担忧的是此事可能对朝局稳定带来的影响。
于是,她立刻传命,要皇后即刻前来西宫觐见。
皇后在接到慈禧太后的传召后,虽然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凉,但她已经将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
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妆容,强打精神,带着一种超脱生死的态度,缓缓地向西宫走去。
皇后的步伐虽然沉重,但她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坚定与无畏。
她知道,此次西宫之行,或许将是她与慈禧太后的最后一次会面,也可能是她生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