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三次战役(1)目标缩小能吃就吃(2 / 2)

要避免过度消耗部队的战斗力,尽管目前形势还未达到极限,但我军已经两个月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整,物资补给也未能及时到位,再加上气候寒冷,这些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在8日的电报中建议暂时不越过三八线作战。收到你13日的复电后,现已遵照指示越线作战。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失败的可能性不大,但攻击受阻、胜利成果不显着的风险依然存在……

小主,

计划先集中四个军歼灭伪军第一师,然后伺机歼灭伪军第六师。如果战役进展顺利,再攻击春川的伪三军团;若形势不利,则适时收兵。

12月21日,中央复电,明确表示完全赞同这个作战思路,指出当前美英军队集中在汉城一带,进攻条件不佳,我军应以伪军为主要打击目标。

从总体战略来看,只要能够消灭全部或大部分伪军,美军将陷入孤立状态,无法在朝鲜长期驻留。如果能够歼灭美军几个师,朝鲜问题将更容易解决。关于此次战役,如果战局顺利并能找到足够的粮食,春川、加平、洪川一带可能会有机会歼灭更多的伪军。

并指出,这次战役的主动权掌握在我方手中,因此可以从容不迫地展开战斗,避免让部队过度疲惫。对于适时收兵、适可而止的建议,表示认可,并强调:“如果战斗进展不顺利,就应当及时撤退,转移到合适的地点整顿休息,再伺机作战。这一意见也是正确的。”

二人在战略和战役两个层面达成了对作战方针的共识。

随后,志愿军领导人进行了商讨,并征求各部队的意见,最终敲定了具体的作战部署方案。与此同时,韩先楚受命前往前线指挥作战,他在对敌情和战场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后,形成了自己的判断。

19日中午12时,他致电志司,提出以春川为中心建立基本战役布局的建议,核心在于尽可能多地歼灭布防在一线的韩军。对于集中在汉城方向的美英军主力,他的建议是先在其侧翼制造威胁,之后视情况再进行侧后方的攻击。

李奇微当时认为,中国军队有可能将其最强的力量集中在第8集团军防线中心的西侧,而在东侧则可能进行次要攻击。

韩先楚提出以春川为主要打击目标,这显然超出了李奇微的预期。

稍后,志司正式发布了作战部署令:西线志愿军将6个军编组为2个突击集团,分别称为左纵队和右纵队。

其中,右纵队由第38、第39、第40、第50军组成,配备了6个炮兵团,负责主攻任务。右纵队由韩先楚统一指挥,计划在永平以西30公里宽的战线进行突破,向议政府方向展开进攻。

左纵队作为辅攻力量,由第42军和第66军组成,并配属了一个炮兵团。由第42军军长吴瑞林和政委周彪共同指挥,他们将在永平以东36公里的正面发起突破,进而向加平和春川方向展开进攻。

志愿军六个军共23万人,以及人民军三个军团共7万余人,浩浩荡荡地向朝鲜南方进发。

与此同时,在大后方,为了确保数十万大军的补给,全中国上下都已全面动员,号召大家务必完成炒面煮肉的生产任务。炒面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方便食品,由小麦、大豆、高粱米或玉米按照一定比例炒熟、磨碎并加盐制成。

在打仗的时候,志愿军战士随身挎一根炒面袋,饿了就抓一把炒面塞进嘴里,再就上几口雪,便能继续战斗。这是当时中国军队能够获得的最佳野战食品。这种食用便捷的炒面伴随着战士们取得了无数胜利,大家感激的喊出了“为炒面立功”的口号。

然而,炒面作为军队长期的主食是行不通的。负责志愿军后勤工作的洪学智回忆道,炒面的含水量很低,长期吃很容易上火,许多战士因此患上口角炎,甚至出现肚胀的情况。另外,炒面营养成分单一,也缺乏维生素,许多战士因为长期吃,甚至患上了夜盲症。

面对这些问题,洪学智不得不集思广益,绞尽脑汁寻求解决方案。最终的办法虽然简单有效,却令人心酸:一是煮松树叶子喝;二是闭着眼喝活蹦乱跳的蝌蚪。

由于国力的孱弱,虽然中国军队英勇善战、堪称举世无双,却依然遭受了诸多艰难困苦。

一直想上前线的洪学智,没有得到批准,被命令把后勤的重任给承担起来。

接连两次战役,都因为后勤问题而遭遇重创,部队中怨声载道。

韩先楚所反映的部队困境更让洪学智寝食难安。他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改善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让前线的将士吃饱穿暖,打败美国人……”

洪学智几乎被逼到了绝境,意识到若要打赢现代化战争,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小米加步枪、仓库设在前方”的传统后勤模式,在他的脑海中,已开始酝酿一场关于中国军队后勤系统的重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