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抵达赤木里时,距离目标还有60里,372团迅速向敌军纵深猛然突击。沿途的南朝鲜士兵像猴子般打几枪便迅速缩回,但这支不足百人的中国小队,却如千军万马般,直插敌军几千人的腹地。
在奔袭途中,冷树国带着5班的4名战士疯狂冲了下去,跑在了队伍的最前面,成为了“尖刀排”里的“尖刀组”。
五名志愿军战士发现两名美国军官试图炸桥,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大喊:“抓美国鬼子!”那两名美国人吓得连忙跳上吉普车逃走,五名战士紧追不舍地沿着公路狂奔。教导员担心他们寡不敌众,急忙带队跟了上去,然而人影已经消失不见了。
这五名战士一路追击,途中歼灭了五名南朝鲜士兵,点燃了一辆汽车后继续前进。
冷树国带着5班跑得太快了,把后面队伍甩开了5里路。这让后面的战友们很担心,怕五班遇到太多的敌人无法应付。一场别开生面的追击就开始了,2排拼命地追5班,4连拼命地追2排,372团拼命地追4连……整个通往济宁里的公路上,志愿军战士们都在拼命跑。372团穿插得太快,就连敌机把他们当成拼命逃跑的南朝鲜军队了,没有轰炸和扫射。
跑在最前方的冷树国等五人,追到了一个叫“道大里”的村庄时,发现庄里足足足聚集了好400多人。五人胆大如虎,竟然向道大里发动了猛攻。5人兵分两路,从村子两侧摸过去。
小主,
冷树国爬到一个山坎上,发现下面有个吉普车,4名南朝鲜军官上车正要走。冷树国端起枪就是一梭子,这4名军官没来得及还击就都被打死了。
另外几名士兵也接近了村子,把手榴弹朝敌人扔了过去。村子里顿时一片混乱。这边五个人打得热火朝天,敌军却渐渐回过神来。他们发现志愿军人数并不多,开始组织反击。子弹呼啸着从冷树国等人身边飞过,情况越发危急。
但五个人咬紧牙关,就是不退。他们知道,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大部队就该到了。果然,没过多久,杨清秀带领全连战士赶到,一举将残敌击溃。
这五名战士又继续往前奔跑,呼吸声比坦克还粗重,手上的血管鼓胀得像筷子一般。他们心中立誓,非得立下大功不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辆吉普车,冷树国发现有1个人高马大的美军军官,坐上吉普车要跑,他一下就冲上去,就把这个美军军官给抱住,然后卯足了劲给来了一个抱摔,把这个美军军官从车上一下就给砸到地上了,直接投降了。
然后再看那400多个南朝鲜军被撂倒好几十以后都跑没影了。这时,后面的部队也赶上来了,就把这个美军军官交给后面赶上来的部队。后经审问才知道,这名美军军官是南朝鲜二师三十二团的一名军事顾问,美国陆军少校军衔。当这名美军少校得知冷树国他们只有5个人时,惊讶得合不拢嘴。
然后这5人接着往前冲,一口气干到了济宁里。
刚到地方就看见公路上有几十辆敌人的卡车,冷树国抬手一枪,把最前面的车给打爆,整个路就被堵死了。他们5人就开始各种手榴弹开撇,好巧不巧把手榴弹扔到弹药车里去了,直接把整个公路都快被炸开花了,等4连的大部队赶到的时候,这路上好像就经历过炮击一样,没个好地方。
这时,第372团2营也冲到了济宁里,全营集中8门迫击炮和4挺重机枪开火,毫不犹豫地展开进攻。半个小时就打垮了守军700多人,俘敌30余人,一举攻占了济宁里。
372团团长张景耀赶到后,狠狠一拳砸在冷树国的胸口,赞道:“好样的!”上下打量一番,才发现他的鞋早在激烈的战斗中跑丢了,双脚站在寒冬腊月的雪地上,冻得通红,于是下令:“给英雄找双鞋穿!”
战后统计,冷树国带着5班5个人,18个小时急行军75公里,打了7仗,打死打伤敌人150人,有4名是军官。还抓了40多个俘虏,他本人亲手活捉美军少校军官1人。
在这次战斗中,冷树国带领的“尖刀组”行被42军授予“追击英雄小组”称号,冷树国被授予“追击英雄”荣誉称号。
1952年6月29日,42军给冷树国记一等功;
7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决定授予冷树国“二级英雄”荣誉称号;
同年7月,冷树国等人被朝鲜金日成首相授予“二级国旗勋章”和“战士荣誉勋章”;
1952年9月26日,冷树国被大将军指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应邀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月1日12时,第124师抵达济宁里以南的石长里,成功切断韩军伪2师的退路。此役共歼灭敌军2721人(其中俘虏2068人),缴获各类火炮92门(包括榴弹炮13门)及百余辆汽车,自身伤亡209人。歼敌数量约占左集团歼敌总数的近40%。
124师在本次穿插作战中8个小时打了大小9仗,按时占领济宁里,切断了韩军两个师的退路。随后又和66军部队一起携手作战,重创韩军的三个团加两个炮兵营,一共歼敌2700多人,而自身伤亡仅170人,伤亡交换比高达15:1,以极小代价取得重大胜利,是志愿军有一个极寒天气下穿插作战的典型战例。
隶属于左集团的第66军,在行动中也表现出色。
第66军奉志司命令,由第42军首长吴瑞林负责调度,各部需在12月31日8时40分之前,陆续到达攻击准备位置。
这支军队发动攻击的方式与其他部队有所区别。
总体而言,第三次战役是志愿军入朝后各次战役中炮兵参战规模和炮弹发射量最多的一次。第一次战役中,实际参战的炮兵部队只有5个营,每营配备12门火炮,总计60门火炮。
第二次战役参战炮兵部队更少,总共仅有48门火炮,平均每个军只增强了5门火炮。这两次战役中,参战炮兵一共发射了1054发炮弹,平均每个军仅能获得36发炮弹支援。
相比之下,第三次战役参战炮兵部队共有7个团,装备106门火炮,发射炮弹总数达到4287发,是前两次战役总和的4倍,这成为战役顺利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第66军在此战中,依然未能获得任何炮兵部队的增援。虽然在进攻区域内,兵力是敌军的三倍,但炮兵火力的对比大致为1:1,仅稍微占据一些优势,几乎没有形成有效的火力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面对这种情况,军长萧新槐采取了一种较为特殊的突破策略,在攻击前不进行火力准备。利用风雪天气和有利的隐蔽地形,他率先在敌方防御阵地前的障碍区域秘密开辟通道,随后发起突袭,令敌方火力难以有效发挥,从而取得行动的突然性。
12月31日19时50分,第66军主力发起攻击,迅速突破龙沼洞、马坪里、圆坪里一线,向济宁里方向展开进攻。担任主攻任务的第196师前卫团(第587团)在一夜之间推进了20公里,歼灭并俘虏敌军806人(不包括伤者),自身仅伤亡94人。
截至1月1日下午,第66军主力已与第42军第124师会合,将韩军伪2师大部分及伪5师一部分围困在修德山和上下南淙一带。
经过整夜激战,至2日拂晓成功完成围歼战,彻底歼灭韩军伪2师第32团两个营、伪31团和第5师第36团各一个营,以及一个炮兵营,共计毙伤俘敌3200余人,缴获各类火炮60余门、汽车40余辆。
这场围歼战是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全建制消灭敌军数量最多的一次战斗。
1月3日上午9时,志愿军总部特意发出电报,庆贺第66军取得歼敌的重大胜利。
在第一次战役中,第66军因行动迟缓,未能抓住向龟城前进的美军第24师,结果在志愿军党委会上被大将军点名批评。该军共有26名干部因害怕牺牲、惧怕艰苦、指挥不力以及执行命令不够果断坚决等问题而受到处理。
在第二次战役中,该军同样表现平平,尤其是第197师因误判和战术不当,错失战机,再次遭到志愿军总部的批评。
然而,在此次战役中,第66军一次战斗便歼灭敌军3200余人,歼敌数量位居志愿军各军前列,可以说夺得了胜利的首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歼敌战果较大的军队分别为在战线两翼作战的第66军和第50军,而这两个军在志愿军编制内并非一流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