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梯队各军(第50军、第38军、第42军、第66军)陆续撤离现有防御阵地,向后方指定位置转移;第二梯队各军(第26军、第39军、第40军)则在预定区域占领阵地,继续承担机动防御任务。
负责春川方向防御任务的是第40军。
根据志司的部署,第40军作为实施机动防御的第二梯队,任务是在洪川江以北依托现有阵地进行纵深部署,接替第42军阻止敌军推进。当第39军、第42军和第66军通过后,派出一个师在春川以南掩护主力部队向北转移,并在华川以北区域继续展开纵深阻击。
3月14日17时,志司通过电令要求第二梯队各军在接替防御后,必须坚守7至8天,并且“务必力争超出这一时限,不得少于此时间”。
17日凌晨4时30分,第40军接到志司在16日午夜24时发出的电报,命令部队向昭阳江以北转移。然而,在志司的详细部署还未下达前,第40军就已指示所属部队当晚立即北移。
不料稍后又收到志司正式部署的电报,明确将北移时间统一定为19日开始。此时,第40军各部队已开始行动,军部与各师的电台联系中断,导致无法及时停下部队。
军长温玉成只好向志司发电进行检讨:“对于十六日二十四时的电报未能深入研究,未能充分领会志司的意图,部署转移时过于仓促。”
第40军撤到昭阳江以北后,春川成为一座空城。李奇微原本预计,攻下春川势必经历一场激战,因为这里是中朝军队的重要补给站和交通枢纽。与此同时,情报显示,中国军队在洪川至春川之间的29号公路附近有“组织顽强迟滞战”的迹象。
因此,他决定在春川方向采取强硬的空降突袭行动,特别制定了代号为“老鹰”的空降计划,打算将第187空降团投放到春川以北,切断春川盆地通往北方的通道,并与第9军的正面进攻部队会师,夺取春川并歼灭当地的中国守军。
然而,19日美军第1骑兵师的一支巡逻队抵达春川时,却没有发现任何中国军队的踪迹。
李奇微亲自冒险乘坐一架轻型飞机直接降落在“这座被废弃的城市中”,然而他“失望地发现,敌人什么都没有留下”。
李奇微称,占领春川是“撕裂者行动”的“一项额外成果”。美军战史记载,占领春川标志着“撕裂者行动”所有主要地面目标的实现。
由于提前占领春川,原定于22日清晨在春川以北执行的“老鹰”计划空降行动因此被取消。
几天后,第187空降团在另一个方向上发挥了作用。
美军战史记载,尽管“撕裂者行动”实现了主要目标,但在摧毁敌军部队和资源方面却远未达到预期的成功。
小主,
大多数艰苦的战斗发生在3月上半月,预计造成了中朝方面数千人死亡。而自3月15日以后,随着中朝军队的快速撤退,这一数字几乎没有显着增加。
即便是在被视为中朝军队补给枢纽的春川地区,依然未能找到任何储备物资。因此,“总体而言,敌军最高指挥官至今已成功保全了前线的大部分部队及补给资源”。
就在中线美军因未能对中朝军队造成更大损耗而感到懊恼时,西线美军却有了新的发现,这让李奇微意识到前方有机会歼灭大规模敌军。
根据美军当时掌握的情报,西线人民军第1军团的3个师驻扎在议政府以西的区域,依托临津江下游河段,地理位置极易受到攻击。
如果在临津江渡口附近将其北移通道封锁,就能形成对这三个师的包围圈。李奇微决定,以第187空降团在临津江渡口附近的汶山实施代号为“战斧”的空降行动,以支持美军第1军的地面攻势。
这次临时增加的空降作战,被李奇微命名为“勇敢行动”。
3月23日凌晨,72架C-119和48架C-46运输机将第187空降团空投至汶山地区。随同空降的除了3400多名伞兵外,还有轻型坦克、吉普车以及105毫米榴弹炮等重型装备。
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这是美军在战场上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空降行动。李奇微亲自乘坐飞机,在空降场上空盘旋以监督战况,并在一条堤道上降落,进行贴近指挥。
然而,这次空降行动同样未能实现既定目标。人民军第1军团早在3月18日便下令,所属的第8、第17和第47师于20日至22日从当前驻地出发,在汶山以北约25公里的高浪浦里渡过临津江,成功突破美军的包围圈。
李奇微耗费大量精力策划的这次空降行动,最终还是再次落了空。
截至3月底,中朝军队在第二道防线坚守了20天(自3月12日开始),顺利完成了预定的阻击任务,主力部队已全线撤至三八线以北的附近区域。
与此同时,“联合国军”也已全面推进至三八线。
4月21日,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成功阻挡了敌军的行动。与此同时,志愿军的二线兵团也已经抵达了集结地点,敌军被迫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宣告结束。
这场战役持续了87天,是五次战役中时间最长的一次。中朝军队共歼灭敌军7.8万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人;同时,中朝军队的伤亡人数超过5.3万,其中志愿军伤亡人数超过4.2万。敌我双方的伤亡比例为1.5:1。
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志愿军圆满完成了防御任务,不仅为二线兵团的集结赢得了时间,还为随后的第五次战役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从第一次到第四次战役,我们制定的作战方针都是要歼灭美军一两个师、南朝鲜军若干个师,但每次都未能达成这一目标,显示出我们的作战计划过于雄心勃勃,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
中央和志司深思熟虑,迅速调整了作战方针,将原先的“大举歼敌”转变为“打小规模歼灭战”,并从“速胜”的目标改为“准备持久战斗”,确立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同时指出,历次战役表明,我军实施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规模迂回,试图一次性包围美军几个师、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难以实现完全歼灭的目标。
今后,只要求我军每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到两个整营,已经足够。如果连这样也难以实现,那么每次战斗每个军歼灭敌军一个整营便合适,逐步积累小胜,最终形成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