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板门店停战协议(1 / 2)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北方开城来风庄进行,同年10月25日起改在了板门店。当时,这里什么建筑也没有,只好搭起临时的军用帐篷作为谈判会场。在停战协议签字的前一天晚上,朝中方面奇迹般地建起了一座有朝鲜民族特色的木结构大厅。

停战协议的签订,就是在这个大厅里进行的。

“板门店停战谈判”是朝鲜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它是在中朝与美方激烈交战各有胜负时的一种缓冲,以便各方面能够对这场战争的发展及结束战争做出选择和准备。历史已经证明,“板门店停战谈判”是非常明智的举措,为停止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朝方在谈判桌上没有输,就意味着赢;美方没有赢,就意味着输。这就是“板门店停战谈判”在历史上的地位。

朝中方面谈判代表团的首席代表为朝鲜人民军南日大将,代表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邓华、参谋长解方,朝鲜人民军的李相朝和张平山。

1951年10月23日由边章五(又名边荣浩,赴朝谈判前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接替邓华;1953年4月26日,丁国钰(时任志愿军42军副政委)接替边章五。

1953年4月26日,柴成文(时任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接替解方出任中国谈判代表。“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为美国海军中将乔埃(1952年5月,由美国陆军少将海立胜即哈里逊接替)。代表为美国远东海军副参谋长勃克少将、美国远东空军副司令克雷奇少将,美国第八集团军副参谋长霍治少将,南朝鲜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白善烨少将。

谈判的地点设在板门店一座帐篷内,谈判桌正好摆放在三八线上。帐篷内一面摆着联合国的旗帜,一面摆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旗帜。

“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的一条军事分界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在朝鲜半岛上以北纬38°为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对日受降区,后来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南部为美军对日受降区,后来成了大韩民国。

而板门店,就是北纬38°线附近的一个小山村。

参加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的中国代表,将会谈场所附近一个临时用木板搭成的酒馆兼小杂货铺,挂上用汉字书写“板门店”的牌子,并且将此地标注在了地图上。包括板门店在内的、以规定以军事分界线为中心的方圆约为800米的圆形地带,是一块由“联合国军”与朝鲜军队“共同警卫”的特殊行政管辖区。

每次谈判前,中朝方代表与美方代表分别从会场的北边和南边进入帐篷。双方代表见面时,脸上没有表情,更没有握手和寒暄的礼节,发言与否由各方自行决定。谈判过程中双方有时唇枪舌剑、剑拔弩张,气氛异常紧张;有时会场异常安静,谁也不说话。

发言先后则要看时机及需要。中朝方代表需要先发言时,就早到会场,趁对方还没坐稳就开口发言,让对方措手不及。谈判进入僵持阶段时,双方都“无话可说”。有一次双方代表团成员都拒不发言,静静地坐着,僵持了132分钟后,美方沉不住气了,先开了口。最短的一次谈判,用时25秒钟就结束了。

美国将军霍治曾提出“用抛硬币的办法”,决定谁先走一步以打破僵局。

停战谈判,只谈停战事宜,不讲政治问题。

停战谈判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军事分界线怎么划分?二是战俘怎么遣返?在停战谈判初期,双方首席代表还交换过授权证书。后来连换代表都不通知对方,会上也不向对方作介绍。

看见对方代表席位上出现了新面孔,就知道他们换人了,至于新来的那个人姓甚名谁、是哪国人(后来也有英国人、泰国人为联合国方代表),就只好看第二天的新闻报道了。

板门店谈判进行之中,各方都在用尽心思压制对方。

谈判桌上,曾经发生过这样几件事情:

板门店“非军事区”里虽然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但是在战争激烈的状态下,各方代表在来往谈判场所途中仍然存在着安全问题。于是谈判代表以及新闻记者的车队或直升机,都标有明显的识别标志,以避免被误打。双方对以什么为安全识别标志曾争论不休。

中朝方曾先发制人建议:“双方车队应挂红旗为标志,因为红色最显眼。”

“不,不!这是不能接受的。联合国的旗帜是蓝色的,双方车队应该挂蓝旗为标志。”

“蓝颜色不醒目,而且我方军民,包括空军和高射炮手,看见蓝色旗帜就打,这是一年多时间里养成的作战习惯。为了不发生误伤,你们千万不要挂蓝旗当靶子。”

美方说:“以醒目的颜色为标志,这是符合科学道理的。除了红色,只有白色最醒目,我方建议双方车队都挂白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既然你们承认红色最醒目,为什么还要选择白色呢?我方提出挂红旗的建议在先呀。”

“不行,红色是你们专用的颜色。”

“太阳是红色的,也是我们专有的吗?”

“你们共产党的旗子全是红的。”

“不对,你缺乏起码的认识。我们的党旗上有金色的镰刀斧头,国旗上有五颗金星,怎么能说全是红的呢?”

“总之,贵方不能强加于人。”

“我方坚持挂红旗。”

“我方坚持挂白旗。”

“好吧,为了谁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对方,我方提出折衷方案:我方车队挂红旗,你方车队挂白旗。”

“这,这……”美军谈判代表一时显得很难堪。

“这是双方自愿选择的标志色,都很显眼,符合科学道理。如果贵方再纠缠此类枝节问题,那只能说明你们蓄意破坏停战谈判。”

面对许多国家的新闻记者,美方理屈词穷,只好在协商记录上签字。

“板门店停战谈判”中, 双方有时也在斗气。

1952年11月,由于美方以所谓“自愿遣返”阻挠战俘问题顺利解决,我方估计美方可能在谈判中玩弄“说完就走”的伎俩。在英文中,have the last word(最后说话)就是“说了算”的意思,也就是说,美方可能要玩一次“我说了算”的把戏。

于是我方也想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小招数。

果不其然,待双方代表刚坐定,美方首席代表哈里逊中将就直接问我方对“自愿遣返”的方案有何新的想法,当我方首席代表、朝鲜人民军南日大将据理表示不能接受时,面带杀气的哈里逊当即宣称“无限期休会”,且不等我方做出反应即率众向帐篷外走。

此时我方人员端坐不动,以一阵大笑为美方人员送行,搞得美国人摸不着头脑。这不是一般的笑,是京剧中那种有板有眼的笑。为了这一段表示轻蔑的笑,我方人员还专门练习了一段时间呢。

谈判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战场上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谈判也曾两次中断。

谈判伊始,就陷入了如何划分军事分界线的僵局。中间打打谈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就军事分界线问题达成了协议,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八线”。

1952年5月以后,双方在战俘问题上严重僵持,谈判进行不下去,中间休会了一年。“板门店谈判“前后谈了2年,召开大小会议575次, 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建议,朝鲜交战双方停火,把军队撤离“三八线”作为解决朝鲜武装冲突的第一步。

6月25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表示中国人民完全支持马立克的建议,并愿为其实现而努力。

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声明愿意举行谈判,并建议在元山港的丹麦伤兵船上举行。

7月1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复电,建议以开城为谈判地点。

7月8日,双方联络官商定了谈判日期,明确双方代表团各由5名代表组成。

1953年7月27日清晨,2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聚集在板门店,全球的目光都聚焦于此,朝鲜战争将在这里签署停战协议,结束这场持续了三年多的战争。

《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署。

原先的计划是双方司令官在板门店的签字大厅里进行签字。但汉城传出消息,告知李承晚将派人去板门店进行刺杀活动。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们向对方提出,签字那天,不得有李承晚集团的人以任何名义参加,也不允许台湾蒋介石的记者在签字那天进入中立地区。美国方面不干,争来争去,最终决定改由双方首席代表在板门店签字,双方司令官送签。

会场区的中央新搭建了一座签字大厅,签字仪式将在这里举行。说起这座签字大厅,其中还有一段插曲:起初,美国人要修成十字形,签字时,双方代表团和各国记者在里面活动。我方不同意。

因为李承晚早就放出风来,要在签字时派特务搞破坏,修建十字形的结构便于他们实施破坏活动。所以我们提出修“T”字形的设想。美国人也同意了我们的意见。根据协议,签字大厅由我们修建,刚修建时,有的美国记者看到规模挺大,便煞有介事地说:“共军没有和平诚意,摊子铺得这样大,要修到何年何月啊?”

哪知,我们只用一个星期就将其修建完毕,那位发表感慨的美国记者哑口无言。

签字大厅的屋顶是三角形,我们起初在三角形的墙上塑制了个毕加索的和平鸽,因为它是和平的象征。美国人表示不同意,坚持说和平鸽是共产主义的宣传象征,一定要我们将其取下。我们让了步,把和平鸽取了下来。

和平鸽虽然取了下来,鸽子的影子还清晰地留在墙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或许是一个预示,美方是不会让朝鲜半岛轻易获得和平的。

会场区的中央从北到南划了一条分界线。这是根据双方协义为维持会场区内的秩序,使签字仪式能够顺利进行而设置的。对方的记者和谈判工作人员只能在分界线东面活动,我方的记者和谈判工作人员只能在分界线的西面活动。

那天,大厅里聚集了三百多人,大多是新闻记者和摄影师。上午十时整,摄影机和照相机一起对准了签字大厅的正面,那里并列着两张长桌,上面早已放好了十八份用朝、中、英三种文字书写的停战协议定文本。

上午9点,双方代表团分别从两个方向同时步入谈判会场。代表中朝一方签字的是朝鲜人民军南日大将,而美方的签字代表则是陆军中将哈里森。双方进入会场后,没有进行常规的握手寒暄,各自就座,静静等待谈判的开始。

上午10:00整,双方按时进入签字环节。开始专注于签署文件,最终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这两项停火协议。

之后,两人几乎同时起身,离座扬长而去。没有寒暄、没有握手、没有讲话,甚至没看对方一眼。之后,双方分别将协议文本分别送交给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联合国军” 总司令克拉克上将。

金日成在平壤,彭德怀在开成,克拉克在汶山,分别签字后,协议即将在12小时以后,正式生效。金日成元帅在停战协定上正式签字,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随后,朝鲜人民抬着大幅标语,和巨大的象征和平的和平鸽,举行游行活动,热烈庆祝这个胜利的到来。

而作为交战双方另一方的韩国根本没有出席,更别说签字了,朝鲜停战协议只有交战双方的一方朝鲜签了字(中国和美国是作为支援国签的字),所以说交战双方的停战,协议只有一方签字,显然是个无效的协议!

但停战协议签署12小时生效后,朝鲜半岛持续3年零1个月又2天的战争停止了,而没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的韩国却和其他参战国一样,都基本遵守了这个协议。

在朝鲜停战后,经过漫长的70年,直到2023年的7月18号,韩国人才看到了当年的《停战协议》副本原迹,而这份副本协议还是韩国政府好不容易从当年联合国为防止朝韩争端再起,而设立监督停火保管副本的中立国委员会四个国家之一的瑞士借过来的!

克拉克在签署完毕后感叹道:

“在执行政府命令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项并不令人羡慕的‘荣誉’——我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签署未获胜利的停战条约的陆军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