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守郿城庸才高刚,叙历史名将陈泰(2 / 2)

陈泰率部进至洛门(即洛门聚,今甘肃甘谷西)时,姜维因久攻不克,军粮已尽,被迫撤围退走。

七月,吴军主力围攻新城受挫,士卒疲惫不堪,患疾者过半,死伤惨重,也被迫撤退。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郭淮去世,朝廷任命陈泰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二州的军事,即为当时曹魏西部的最高军事长官。

【狄道之战、曲城之战】

同年七月,大将军司马师病亡,司马昭控制魏国朝政。蜀将姜维乘司马师病亡之机,与车骑将军夏侯霸、镇南大将军张翼等率军攻魏。

时新上任的雍州刺史王经对陈泰报告,蜀姜维、夏侯霸率军分三路向祁山、石营、金城攻来,要求分兵迎击。

陈泰认为蜀军不会分数路而来,要其坚守狄道(今甘肃临洮),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

八月,姜维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

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陈泰闻后,便料到会有变故,即遣大军前往支援。

果然,王经先后败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部伤亡或逃亡,仅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

陈泰星夜驰报朝廷,同时收编王经的残部,作好进攻准备。不久,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

邓艾等人认为:“王经的几万精兵大败于洮水以西,敌兵士气大振,这样的乘胜之兵势不可当,而将军以乌合之众,继败军之后,士气低落,军威不振,陇山以西已经面临被攻破的危险了。

古人说:‘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孙子》里也有‘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的说法,讲的都是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的道理。

如今陇西之害超过蝮蛇,狄道之地难以固守,而姜维的兵马锋芒锐利,正该有所回避,不如割险自保,静观其变,等待时机,然后再图进兵,救援狄道,这才是可行之计啊。”

陈泰说:“姜维轻兵深入,正要和我军平原旷野争锋,以求速战速决。经本当凭借高壁深沟,挫伤敌人的锐气,可他偏恋战,结果使敌人的计谋得逞,大败而回,被姜维围困在狄道城中。

倘若姜维攻克狄道,乘胜向东进兵,占据栎阳,得到足够的粮食,再收罗降兵,招纳羌胡,然后东争关中、陇右,进道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这可是我们决不愿看到的。

而姜维要是被挫败在狄道城下,锐气消失,力量衰竭,那时攻守易势,主客不同,何愁消灭不了蜀军!

兵书上说:‘攻城用的战车等都需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制成。’而这些都不是轻兵远入或姜维的阴谋诡计所能仓促办到的。

眼下姜维孤军深入,粮草跟不上,正是我军速进破敌的大好时机,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势在必然。洮水在外围环绕,姜维等被围在内部,如今只要我们占据制高点和有利地形,卡住敌人的要害部位,蜀军一定会不战而逃。

对敌寇不能姑息放纵,对狄道之围也要树立不久就能解救的信心,诸位怎么能说出‘解腕’、‘不守’的话来?”

陈泰述说自己的见解后,就带领人马越过首阳县高城岭,一路悄然急行,当天夜里赶到狄道城东南的高山上,然后燃起一堆堆烽火,下令士兵鼓角齐鸣。狄道城里的将士一见救兵到了,士气大振。

姜维起初还以为当官的来救部下肯定要把各方人马聚集以后才能发兵,此刻忽听说魏军已经杀到,便认为发生了意外的变化或是敌军早有预谋,于是全军上下都很震惊和恐慌。

小主,

魏军进发陇西,一路上山道深险,陈泰料定敌军必然会在途中设伏,于是伪装成从南路进兵的模样,姜维果然派兵埋伏了三天,结果魏军秘密行军,终于躲过了蜀军的埋伏。

姜维于是带兵绕过山峰追杀过来,两军经过一番争斗,姜维败退返回营地。这时,凉州的魏军已从金城关赶到沃干阪,陈泰和王经秘密约定日期,计划一同攻击姜维兵马返回的通道。

姜维等人听说这个消息,慌忙逃窜,狄道城中的将士终于被解救出来。

王经慨叹道:“粮食供应不足十天,出击方向不合时机,险些全城覆灭呀!”

陈泰一面慰劳将士,一面调度人马,派人驻守险关要隘,并且加紧整修城垒,然后自己带兵返回,仍屯驻在上络。

当初,陈泰听到王经被围困的消息后,认为魏军将士向来团结一心,只要王经带领部下齐心协力坚守城池,姜维不可能很快攻下狄道。

于是,他一面将情况和部署上报洛阳,一面立即率军西进,昼夜兼程,赶奔狄道。朝廷接到陈泰的报告后,召集大臣们商议军情,大家认为王经如果被打败,狄道城很难自保。

倘若姜维切断通往凉州的道路,兼并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占据关中和陇西以西的险要之处,就肯定能够消灭王经的部队而夺取陇右。

因此应该立即征召四方兵马,集合大军前去攻讨。

大将军司马昭说:“当年诸葛亮就常有这种志向,但是最终也没有实现。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要有深谋远虑,这可不是姜维的才智所能办到的。而且狄道城也不会那么快被他攻破,只是城内粮食短缺,甚为急迫,因此,只有像征西将军陈泰那样迅速救援,才是上策。”

陈泰每每因为某个地方有事,就虚张声势,扰动天下,然后简明扼要将真实情况上报朝廷。驿书不过六百里,和平常的公务邮件一样。

姜维也感震惊,只好分兵攻陈泰。姜维督军沿山进攻,陈泰据险而守,击退蜀军。

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蜀军震恐,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狄道之围遂解。

王经慨叹道:“粮不至旬,向不应机,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陈泰慰劳将士,加强城防工事,增添防守兵力后,率兵还屯上邽(今甘肃天水)。

司马昭据此对荀顗说:“玄伯一向沉着勇敢,多谋善断,这次肩负一方的重任,解救将被攻陷的城池,又不请求朝廷增兵,而且在表章里把情况讲得很轻淡,看来肯定有办法平定敌寇。作为都督大将,都应该像他这样啊!”

后来,司马昭将陈泰调回朝廷,任尚书右仆射,负责选举任命官员,又加侍中、光禄大夫。

【调归朝廷】

甘露元年(256年),吴将孙峻率军出淮、泗,司马昭即调陈泰为镇军将军、假节、都督淮北诸军事,并诏命徐州监军以下皆受陈泰节制。孙峻退兵后,朝廷又召回陈泰,改任左仆射。

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起兵寿春,采取联结东吴,以逸待劳,拒守扬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的方略,起兵反司马昭。

司马昭亲率六军征讨,驻军丘头,由陈泰总管行台。

陈泰自幼与司马师、司马昭为友,与沛国武陔的关系也很好,有一次司马昭问武陔:“玄伯和他父亲陈群司空相比怎么样?”

武陔回答:“通达儒雅,渊博练畅,以天下教化为己任,玄伯不如其父,但严明纲纪简捷精干,建功立事,则超过他父亲。”

回京后,陈泰前后以功增加食邑至二千六百户,子弟一人被封为亭侯、两人为关内侯。

【忧愤而亡、司马昭弑君】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能忍受威权日去,便亲率殿中宿卫、苍头、僮仆等,欲攻打司马昭。在南阙与司马昭的亲信贾充展开激战,混战中,贾充指使太子舍人成济弑杀曹髦。

《魏氏春秋》记载,曹髦死后,尚书右仆射陈泰与太傅司马孚倒在地上,枕着曹髦尸体号哭尽哀。

不久,司马昭也进入宫禁,见此情景,便问陈泰:“玄伯,天下人当怎么看我?”陈泰说:“只有斩杀贾充,才能以谢天下。”司马昭又说:“你再考虑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陈泰回答:“难道还能让我说别的话吗?”

又《汉晋春秋》记载,陈泰对司马昭说:

“您家数世光辅,功盖天下,应当并迹于古人,垂美于后世,一旦摊上杀君之事,岂不太可惜了!速速处死贾充,仍可以证明您的清白。”

《晋纪》记载,司马昭弑君后召朝臣一同商议善后事宜,太常陈泰没来,司马昭就让他的舅父荀顗yi去叫他。陈泰对荀顗说:“舆评拿我跟您相提并论,现在来看,舅父不如我啊。”

【顗yi:1.安静。2.庄重恭谨的样子。】

但在家人的逼迫下,陈泰还是哭着过去了。司马昭与陈泰在密室中商议,陈泰劝杀贾充,对话大致同前,但《晋纪》记载陈泰说:“陈泰之言唯有进于此,不知其次。”之后司马昭就不说话了。

小主,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认为:“案本传,泰不为太常,未详干宝所由知之。孙盛改易泰言,虽为小胜。然检盛言诸所改易,皆非别有异闻,率更自以意制,多不如旧。凡记言之体,当使若出其口。辞胜而违实,固君子所不取,况复不胜而徒长虚妄哉?”

此事过后,因过于气愤悲痛,不久即呕血去世。

【当然,逝世说法不一,咱就是说别生那么大气嘛!】

陈泰死后,被追赠为司空,谥号穆侯,并被厚葬,后来石苞死时受到的待遇“帝发哀于朝堂,赐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及葬,给节、幢、麾、曲盖、追锋车、鼓吹、介士、大车”被史称为“皆如魏司空陈泰故事”。

由其子陈恂袭爵。陈恂无子,他去世后,便由弟弟陈温袭爵。

咸熙元年(264年),朝廷恢复五等爵制,因陈泰“着勋前朝”,所以改封陈温为慎子。

【人物评价】

陈寿曾评:“泰弘济简至,允克堂构矣。”

司马昭曾评:“陈征西沉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邪!”

【公惭卿,卿惭长】

陈泰与曾祖父陈寔(太丘县长)、祖父陈纪(大鸿胪)、父亲陈群(司空),

家族四代在东汉、曹魏两朝都有很高的名望,但德行却一代稍弱于一代,所以时人称之为:“公惭卿,卿惭长。”此语后意为威德世代相减。

且看下文那郭则去禀郭淮,陈泰如何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