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成果初现曙光(2 / 2)

他一咬牙,决定帮“文化传播队”一把。

在他的引荐之下,文化使者们见到了大食国内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贵族。

这位贵族在了解了他们的使命之后,对大唐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大手一挥,安排文化使者们在自己的府邸住下,还邀请了当地的一些学者、艺术家和贵族来参加一场大唐文化展示会。

展示会上,大唐的学子们声情并茂地诵读着经典诗词。

那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意境让大食的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描绘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让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心里头涌起了强烈的共鸣。

乐师们演奏起了大唐的传统乐曲,悠扬的琴音、激昂的鼓点、清脆的笛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把人们带进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世界。

工匠们则当场展示了丝绸的纺织和瓷器的制作工艺,大食的人们被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惊得目瞪口呆,对大唐工匠的高超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场文化展示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大食国内迅速传开。

好多人纷纷慕名前来拜访“文化传播队”,都想更多地了解大唐文化。

一些学者开始主动学习汉语,钻研儒家经典;艺术家们则借鉴大唐的绘画、书法和音乐风格,创作出了一批融合了大唐元素的作品。

在大食国内,虽说权力争斗还在没完没了地继续,但大唐文化的传播却像一股清澈的溪流,在这片动荡不安的土地上缓缓流淌。

文化使者们还深入民间,把大唐的农业技术、医学知识和手工艺技巧传授给普通百姓。

他们教百姓们怎么种植水稻、茶叶,怎么用中医的针灸、推拿疗法治病,怎么制作精美的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大唐文化在大食国内渐渐扎下了根。

一些城市开始出现模仿大唐建筑风格的房子,大唐的服饰在贵族和富商中间流行起来。

大食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大唐的影响,茶叶慢慢取代了一部分传统饮品,成了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

可在大唐国内,那股保守势力可闲着。

他们暗中勾结了一个神秘组织,这组织的成员身份神神秘秘的,做事藏头露尾,还擅长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手段捣乱。

他们联合起来,从经济层面给文化交流融合使绊子。

他们偷偷摸摸地操纵市场,把丝绸、香料等和文化交流有关的物资囤起来,哄抬物价,搞得这些原本在百姓当中慢慢普及的东西变得贵得离谱,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好多小商贩因此破了产,那些依赖进口物资的工坊也面临着停工的困境。

老百姓们怨声载道,对文化交流融合的热情也被狠狠地打击了。

林羽等人察觉到这是保守势力的阴谋诡计,决定从根儿上把问题解决了。

他们一番深挖细查,发现神秘组织的老巢藏在城外一座废弃的古宅里。

这座古宅阴森恐怖得很,周围老是弥漫着一股诡异的雾气。

附近的村民都躲得远远的,传说这宅子里有幽灵出没。

林羽一咬牙,率领“文化先锋团”,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对古宅发起了突然袭击。

刚靠近古宅,就感觉一股刺骨的寒意扑面而来,风里好像还夹杂着一些隐隐约约的奇怪声响。

先锋团的成员们心里虽然有点发毛,但还是咬着牙坚定地跟着林羽往前冲。

进了古宅,里面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几支晃晃悠悠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

墙壁上挂着一些奇奇怪怪的画像,画像里的人物眼神好像会跟着人移动,让人毛骨悚然。

突然,一群黑影从四面八方像幽灵一样窜了出来。

这些黑影身形飘忽不定,动作快得像闪电。

先锋团成员们和他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殊死搏斗。

林羽发现这些黑影好像受过特殊训练,他们的攻击方式跟普通的刺客完全不一样,更像是某种神秘的武术流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林羽渐渐发现了黑影的破绽。

他大喝一声,施展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把黑影们一个接一个地击退。

接着往古宅深处走,他们终于找到了保守势力囤积物资的秘密仓库,成功把被囤积的物资抢了回来,然后平价投放到市场上,稳住了物价。

同时,他们还向朝廷上书把这事一五一十地说了,请求朝廷对操纵市场的保守势力严惩不贷。

朝廷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二话不说,下令对那些搞鬼的世家大族进行了严厉的惩处,没收了他们非法得来的财产,还把一部分物资拿来支持文化交流融合相关的项目。

这一招不仅狠狠地打击了保守势力的嚣张气焰,也让老百姓看到了朝廷推动文化交流融合的坚定决心。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在民间的深度融合,林羽、苏瑶等人又琢磨出了一个新点子,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狂欢节”。

这个节日一连搞三天,就在长安城中的广场上举行。

节日期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

第一天,是大唐文化的主场。

大唐的文人墨客们在广场上办起了诗词大会,他们当场作诗,相互切磋,围观的老百姓也能参与进来,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