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与苏瑶,于翠麓山谷中,宛如栖息于桃源仙境的眷侣,过着平静且温馨的日子。
每日,他们相伴穿梭于青山绿水之间,沉醉在诗画交织的美妙世界里,仿佛时间都为这份悠然惬意而驻足。
这天清晨,薄雾如轻纱般,轻柔地包裹着整个山谷。
草尖上的露珠,恰似晶莹剔透的珍珠,在微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林羽,身着一袭素色劲装,如往常一样,在院子里专注地练剑。他身姿矫健,剑花闪烁,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刚劲与洒脱。
苏瑶则在一旁的石桌上煮着早茶,精致的茶炉中,火苗跳跃,发出“噼啪”的声响。
茶香袅袅升腾,与山间雾气缓缓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一片宁静与美好之中。
然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划破了这份宁静……
只见一个身着官府差役服饰的人,策马疾驰而来。
那匹马气喘吁吁,鬃毛上挂着汗珠,显然是经过了长途奔波。
差役在院门前猛地勒住缰绳,翻身下马,神色焦急万分。他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衣领。
“可是林羽先生?”
差役一边喘着粗气,一边问道,目光在林羽和苏瑶身上快速打量。
林羽听到声音,收剑回鞘,动作干净利落。他上前一步,神色中带着疑惑,问道:
“吾便是,不知何事如此匆忙?”
差役赶忙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封盖着鲜红官印的信件,双手递向林羽:
“林先生,此乃是礼部尚书王启年大人命吾送来,请您务必前往京城一趟。”
林羽微微眯起眼睛,目光落在差役递来的信件上。他伸出手,动作沉稳却又带着一丝隐隐的好奇,缓缓接过信件。
那信封质地厚实,触手能感觉到纸张的纹理,朱红色的官印鲜艳夺目,仿佛在诉说着信件内容的重要。
林羽轻轻捏住信件的一角,沿着封口小心翼翼地拆开,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生怕惊扰了信中沉睡的秘密。
随着信封缓缓打开,一张带着墨香的信纸映入眼帘……
林羽的目光落在信纸上,一行行文字如跳跃的音符般闯入他的视线。
瞬间,他的脸色微微一变,原本平静的面容上,眉头微微蹙起,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只见信中,王启年的字迹刚劲有力,言辞间满是恳切之意。
信中详细阐述了如今朝廷一项意义非凡的重大计划——朝廷有意举办一场规模宏大、盛况空前的文化盛会。
这场盛会,宛如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旨在将天下文人墨客汇聚一堂,他们能以诗词歌赋抒发胸臆;邀请丹青妙手一展技艺,让一幅幅精美画卷跃然纸上;欢迎曲艺名家登台献艺,用婉转唱腔和精湛技艺征服众人。
通过这场盛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明朝文化如日中天的鼎盛风貌,让世人领略大明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这还并非全部,盛会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四海之内的文化交流,让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如同百川归海,进一步巩固国家深厚的文化根基,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
王启年在信中对林羽的才华更是不吝溢美之词,赞誉有加。他提及久闻林羽曾在推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拓荒者,做出了诸多令人瞩目的贡献。
正因如此,王启年怀着满腔的诚意,诚挚地邀请林羽进京,共襄这场意义非凡的文化盛举,并担任此次盛会至关重要的顾问一职,期望林羽能凭借其卓越的才学和独到的见解,为盛会的成功举办添砖加瓦。
苏瑶见林羽神色凝重,心中不禁担忧起来,轻声问道:
“可是出了什么事?”
林羽将信的内容缓缓告知苏瑶,随后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
“此文化盛会,意义非凡,于国于民,皆为美事。然……昔日遭人陷害入狱之事,恰似一道深痕伤疤,迄今仍历历在目,吾心忧之,恐此事背后,或藏波折。”
苏瑶轻轻握住林羽的手,她的手掌柔软却坚定,仿佛传递着无尽的力量。她看着林羽的眼睛,安慰道:
“然此亦为吾大明文化增砖添瓦之绝佳契机。君素日心心念念者,皆为推动文化之兴。今有如此广阔之平台现于眼前,岂容轻易错过?妾身愿伴君同行,无论前路遇何艰难险阻,吾二人皆携手共对。”
林羽看着苏瑶那坚定而温柔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他微微点头,说道:
“好,那吾等便一同进京。”
几日后,晨曦初露,林羽与苏瑶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漫路途。
他们一路晓行夜宿,穿越了青山绿水,路过了无数村镇。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京城那高大巍峨的城墙映入眼帘。
小主,
他们顺着官道缓缓前行,从广宁门踏入京城。
此时的京城,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棋盘街、崇文门大街、宣武门大街等主要街道上,都挂满了五彩斑斓的灯笼。
这些灯笼造型各异,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圆形宫灯,绘着花鸟鱼虫的八角花灯,还有灵动俏皮的玉兔灯。
微风吹过,灯笼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响,仿佛在轻声诉说着这座古老城市的繁华过往。
街头巷尾处处都洋溢着筹备盛会的喜庆氛围。
街边的店铺忙着赶制各种与盛会相关的物件,绣坊里女工们飞针走线,赶制着精美的戏服;纸扎店里师傅们精心雕琢,制作着各种表演道具。
行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穿梭,手中挥舞着彩色的小旗。
林羽按照信中的指示,带着苏瑶沿着棋盘街向东,拐入一条幽静的胡同,来到了礼部尚书府。
府门高大雄伟,朱红色的大门厚重庄严,门上的金色门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同镶嵌在门上的颗颗明珠。
门口的石狮子威风凛凛,蹲踞两侧,张着大口,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府邸的威严,也守护着府中承载的文化重任。
林羽与苏瑶对视一眼,深吸一口气,迈步向前……
王启年,一位年逾五旬的老者,身形微微发福,却精神矍铄,浑身透着一股历经岁月沉淀的沉稳之气。
他面容和蔼,那一道道皱纹仿佛是岁月镌刻的勋章,每一道都诉说着人生的故事。
眼神中,睿智与威严交织,让人望之便心生敬意。
见林羽踏入厅堂,王启年立刻起身,脚步轻快地迎上前去,脸上瞬间堆满了热情洋溢的笑容,仿佛春日暖阳般温暖。他双手抱拳,高高举起,大声说道:
“林先生,可把汝盼来了!老夫日日夜夜都在翘首以盼呐!此次盛会,关乎吾朝文化兴衰,意义非凡,还望先生不吝赐教,多多建言献策啊!”
林羽赶忙谦逊地拱手行礼,身子微微前倾,恭敬地说道:
“王大人过奖矣,林羽不过是一介书生,平日里也只是喜好舞文弄墨罢了。今能为盛会尽一份绵薄之力,实乃荣幸之至。大人如此信任,林羽定当全力以赴。”
一番热情洋溢的寒暄过后,王启年轻轻挽起林羽的手臂:
“林先生,此处不是详谈之地,去书房细聊。”
说罢,便带着林羽来到书房。
书房布置得古朴典雅,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一股淡淡的墨香弥漫在空气中。
二人在书桌旁落座,王启年微微皱眉,脸上浮现出一丝忧虑,缓缓说道:
“林先生,此次盛会规模之宏大,堪称空前。朝廷本意,乃欲彰显吾朝诗词歌赋、书画名作等传统文学艺术之魅力,亦有戏曲表演、音乐演奏、杂技杂耍等诸般艺术形式精彩呈于世人眼前,使天下之人皆能得见吾大明文化之鼎盛昌隆。为此,朝廷特于各地悉心遴选一批才俊之士,令其汇聚于京城。”
林羽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专注,认真聆听着。
王启年接着说道:
“岂料筹备之际,竟遇诸多棘手之难题。首当其冲者,乃经费匮乏也!此番盛会规模宏大,所需资费,恰似川流之水,浩渺无垠。然朝廷所拨银两有限,致使诸多物资采买与场地布置,皆深受其困。譬如那原本欲打造得美轮美奂之舞台,今因资费不足,只得暂且搁置,实乃憾事。再者,那预备用以展示书画佳作之展厅,亦因缺银修缮,尽显破旧之态,实在难以示人啊!”
林羽听闻,不禁轻轻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担忧之色。
王启年继续说道:
“再者,各地所选送之人才,优劣参半,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徒。此辈为能于盛会之上崭露头角,不惜以重金贿赂负责遴选之官员,致使选拔诸事乌烟瘴气,尽显不公之态。而诸多真正身怀才华之人,竟因未行送礼之举,只得被拒于门外,着实令人痛心疾首啊!”
林羽听后,神色凝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王启年:
“王大人,此事十万火急,刻不容缓。谈及经费,吾等不妨向京城诸位富商巨贾筹措募捐。以此次文化盛事之名,弘扬大明文化之瑰丽,想来众多仁人君子定会心怀大义,慷慨解囊。
至于人才选拔一事,务必重新拟定严苛考核标准,且选拔全程务必公开透明,使众人皆能目睹选拔公正无偏,杜绝一切贿赂行径。唯有如此,方能确保盛会之品质,不负朝廷所托与天下人之殷切期望。”
王启年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连点头:
“林先生所言极是,就依先生之计。只是此重新考核选拔之事,关系重大,还得劳烦先生亲自操办。先生才学过人,又公正无私,在京城之中,无人能出其右。由先生来把关,定能选出真正人才,为盛会增光添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羽面露难色,无奈之下,只得应允:
“既然王大人如此信任,林羽定不辱使命。只是此事艰巨,还望大人能多多支持。”
王启年拍了拍林羽的肩膀:
“林先生宽心,老夫必当倾尽全力以佐之。吾等齐心并力,务须使此盛会圆成无憾!”
在接下来那些争分夺秒的日子里,京城的夜,静谧而深沉,万籁俱寂。
林羽与苏瑶所置身的书房,宛如一座孤岛,被黑暗紧紧包裹,唯有书桌上那盏孤灯,散发着昏黄且温暖的光。
在这寂静的夜里倔强地跳动着,将两人忙碌的身影,长长地映在斑驳的墙壁上。
林羽与苏瑶相对而坐,神情专注而凝重。
桌上堆满了各种纸张,有的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有的则是勾勾画画的草图。
他们时而低声交谈,时而奋笔疾书,精心雕琢着每一个细节,只为制定出一套详尽且公正的考核规则。
从诗词创作的韵律平仄、意境营造,到绘画技巧的笔墨运用、构图布局;从音乐素养的音律把握、乐器演奏,再到戏曲表演的唱念做打、神情韵味,每一个方面都被他们反复斟酌,力求全面且严谨。
终于,考核的日子来临,现场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却又弥漫着热烈的期待……
天还未亮透,墨色的天幕上还残留着几颗稀疏的星辰。
报名者们便怀揣着对梦想的炽热渴望,带着精心准备的作品和才艺,如潮水般涌向考核场地。
人群中,一位年轻的书生紧握着手中的诗稿,手心里微微沁出汗珠,他身旁的同伴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兄,观汝神情如此紧绷,且放宽心。兄台此诗作,在下可是熟知的,文采斐然,定能在此次诗会中独占鳌头!”
被称作李兄的书生深吸一口气,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张兄,话虽如此,可此次盛会汇聚天下英才,吾难免心中忐忑。只盼能借此机会,一展所学,不负多年苦读。”
不远处,一位背着画夹的画师,正与身旁的同行交流着:
“王兄,君观吾此画,以京城春日之象为摹本,其间融入新的技法,未知能否获考官之垂青?”
王画师仔细端详了一番,点头称赞道:
“赵兄此幅画,笔法细腻,意境独到,定能脱颖而出。说起来,吾此次带来之画作,着重表现了山水之间气韵,也不知能否符合考官心意。”
一位身姿婀娜的女子,手持一把琵琶,对身旁同样拿着乐器的友人说道:
“刘姐,吾昨夜紧张得辗转难眠,就怕今日发挥失常。”
刘姐微笑着安慰道:
“妹妹勿忧。汝平日琵琶技艺,吾皆耳闻。届时但凭寻常发挥,必能技惊四座。吾等为此筹备久矣,所愿定能得偿。”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与紧张的光芒,相互之间低声交谈,话语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整个考核场地,弥漫着一股既紧张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仿佛即将拉开一场精彩绝伦的大幕……
林羽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神色庄重,稳稳地坐在主考官的位置上。他的目光犹如猎鹰般锐利,专注地审视着每一位参赛者,仿佛要透过他们的作品和表演,看穿其灵魂深处的才华与努力。
在考核绘画人才的区域,人群熙攘,气氛热烈而紧张。
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周云的年轻画家,宛如一颗悄然绽放光芒的星辰,吸引了林羽的目光。
周云身着一袭淡蓝色长袍,那长袍的质地轻柔细腻,在微风的轻抚下,如同平静湖面上泛起的涟漪,又似一泓清泉悠悠流淌,带着一种灵动的美感。
他身材略显单薄,面容清瘦,脸颊上透着几分因长期沉浸于绘画创作而形成的苍白,但那微微上扬的嘴角与坚毅的下巴线条,却又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坚韧。
尤其是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藏着无尽的星辰,燃烧着对绘画坚定不移的执着与热爱,那光芒仿佛能穿透眼前的一切,直达艺术的深邃殿堂。
此刻,他站在画案前,深吸一口气,双手微微颤抖着,缓缓伸出,轻轻握住画卷的两端。
那双手,因长期握笔,指腹处布满了厚厚的茧子,可此刻却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紧张。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幅长卷,动作轻柔得如同生怕惊扰了画中沉睡的世界。
随着画卷一寸一寸地展开,一股淡淡的墨香缓缓飘散开来,萦绕在空气中,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呈现的故事。
画卷终于缓缓展开,一幅栩栩如生的京城朱雀大街市井生活图,如同一幅承载着时光记忆的活灵活现的历史长轴,在众人面前徐徐铺陈开来……
只见街头巷尾,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仿佛将整个京城的繁华喧嚣瞬间浓缩在了这一方画纸之上。
每一个人物都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惊叹不已。
在这幅画中,街边商贩身着粗布麻衣,挽起袖口露出结实手臂,正扯嗓叫卖,脸上带着专注、急切与对生意兴隆的期待,嘴角上扬似刚喊出响亮吆喝,眼中透着渴望与精明。不远处,一群身着五颜六色衣衫的孩童如欢快小鸟在人群中穿梭,嬉笑追逐,一个穿红肚兜的小男孩奋力奔跑,脸上绽放着纯净灿烂的笑容,身后小伙伴们迈着小短腿边追边喊。街角亭台楼阁下,一群身着华丽锦袍、头戴高儒冠、手持折扇的文人雅士聚在一起。一位年长先生站在桌前挥毫泼墨书写诗词,周围年轻人或静静欣赏,或点头称赞、低声讨论,还有一位公子哥儿手托下巴凝视远方,似在构思画作灵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整幅画,不仅人物刻画得生动逼真,就连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描绘得细致入微。
街道两旁的房屋,青瓦白墙,错落有致,每一块砖瓦的纹理都清晰可见;墙角下,几株嫩绿的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活力。
远处的柳树,垂下细长的柳枝,宛如绿色的丝绦,随风飘舞,为这幅热闹的市井图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气息。
这一切,都生动地展现了明朝的社会风貌,将京城的繁华喧嚣,以一种细腻而生动的方式,毫无保留地带到了众人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繁华的时代。
林羽不禁微微前倾,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与欣赏,赞叹道:
“汝之画颇具灵气,于生活之察细致入微,笔触之间尽显深厚功底。此番盛会,汝之佳作必能大放异彩。”
周云听后,激动得满脸通红,如同熟透的苹果。他连忙躬身行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多谢先生夸赞,得先生垂青,实乃在下三生之幸。在下定当竭尽全力,为此次盛会增辉添彩。”
然而,并非所有的考核都这般顺利。
在戏曲表演的考核场地,气氛陡然变得微妙起来。
一位名叫孙耀祖的富家子弟,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镶满宝石的冠冕,大摇大摆地带着他的戏班子走进场地。他仗着自己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孙宏业,眼中满是傲慢与不屑。
戏班子的阵容看似豪华,演员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戏服,头戴精美绝伦的头饰,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夺人眼球。
然而,表演一开始,便破绽百出。
唱功方面,那声音沙哑得如同破锣,跑调严重,仿佛脱缰的野马,完全不受控制;身段更是生疏得可怜,动作僵硬得如同木偶,毫无美感与韵律可言……
林羽眉头紧锁,当场便识破了他企图通过贿赂蒙混过关的把戏。他脸色一沉,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愤怒,严厉地斥责:
“此乃文化盛会,乃彰显大明艺术精华之神圣舞台,岂容汝此般弄虚作假!欲通过考核,必凭真才实学,否则,休想得逞!”
孙耀祖恼羞成怒,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如同即将爆炸的气球。他猛地伸出手指,指着林羽,大声威胁道:
“汝不过区区一顾问,竟胆敢不给本公子颜面!家父乃朝中显要,汝难道不惧得罪之?”
林羽毫不畏惧,冷冷地直视着孙耀祖,眼神坚定如铁:
“吾唯认艺术,不趋权势。若令尊真重文化之道,岂会纵容汝如此胡作非为。”
孙耀祖见林羽软硬不吃,气得浑身发抖。他深知无法得逞,只得冷哼一声,带着他那灰溜溜的戏班子,狼狈地离开了……
此事犹如一阵疾风,迅速在京城的官场与坊间蔓延开来,很快便传进了孙宏业的耳中。
彼时,孙宏业正于书房中悠然品茗,手中的书卷尚未展开,管家匆匆而入,神色慌张,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孙宏业原本闲适的面容瞬间凝固,手中的茶盏“啪”的一声,重重地搁在桌上,茶水溅出,浸湿了一旁的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