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饶有兴趣地打量着眼前的老道士。
这老道士看起来仙风道骨,说话做事却透着一股子滑头劲儿,着实不像个正经道士。
“哦?道长可否详细说说,你那南方,到底是什么情况?”
老道士一看有戏,顿时来了精神,他清了清嗓子,绘声绘色地描述起南方的“惨状”:
“殿下有所不知啊!那南方,山高路远,瘴气弥漫,百姓们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苦不堪言啊!虽然有玉米和红薯,可收成一直不好,唉,说起来都是贫道的错啊……”
“道长此话怎讲?”
老道士长叹一声,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想当初,贫道也曾试图改变这一切,可是,贫道法力低微,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后来,贫道听说,长安城里来了一位奇人,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更重要的是,他能让粮食产量翻好几倍!贫道一听,顿时就看到了希望啊!于是,贫道不远万里,一路打探消息,终于……”
说到这儿,老道士故意停了下来,眼巴巴地看着李泰,那眼神,就好像是在说:“您倒是问我啊!问我啊!”
李泰强忍着笑意,配合地问道:
“终于什么?”
“终于,打听到,那位奇人,就是殿下您啊!”
老道士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殿下,您可一定要救救南方的百姓啊!”
李泰心中冷笑,这老道士满嘴跑火车,真假难辨,不过,他倒是对老道士口中的“南方”来了兴趣。
“道长所言甚是,南方百姓疾苦,本王也早有耳闻。”
李泰故作沉吟,随后话锋一转,问道,“只是,你说你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不知是真是假?可有什么证据?”
老道士一听,顿时急了,连忙摆手道:
“殿下明鉴啊!贫道哪有那般通天彻地的本事!只不过,贫道在海上修行多年,略通些水性,若是能为殿下分忧,愿效犬马之劳!”
李泰点点头,正准备动身,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殿下,袁守城袁先生求见!”
李泰闻言,心中一惊,袁守城来了?
“宣他进来。”
李泰挥了挥手,示意侍卫将袁守城带进来。
“贫道袁守城,见过魏王殿下。”
李泰微微颔首,示意袁守城落座:
“袁先生突然造访,不知有何贵干?”
袁守城捋了捋胡须,笑眯眯地说道:
“贫道听闻殿下招揽了一位奇人,故而特来拜访。”
李泰心中暗道,这消息传得倒是快,连袁守城都知道了。
他瞥了一眼身旁的老道士,只见老道士正襟危坐,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样,心中不禁有些好笑。
“袁先生的消息倒是灵通。”
李泰淡淡地说道,“不过,先生怕是有些误会了,这位道长只是略懂一些岐黄之术,并非什么奇人异士。”
李泰又看向袁守城:“袁先生可愿与本王一同前往?”
袁守城欣然应允:“能为殿下分忧,是贫道的荣幸。”
于是,李泰带着老道士和袁守城,浩浩荡荡地朝着高老庄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