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权贵之影(1 / 2)

金銮殿上,沈渊虽然满身疲惫,但声音依旧洪亮,他上前汇报道:“臣在这三个月内,已经将朝廷的拨款尽数发放给了灾民。北原城、南屏府、天山城、银月城的灾民均已妥善安置。”沈渊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只是北原城距离京师较近,大量的灾民在旱灾刚刚开始时,便纷纷涌向京师,这段时间,京师的稳定受到了一定影响。臣已命兵部会同枢密院加强了京师的安保。”

明德听后,点头表示认可:“爱卿辛苦了。京师的灾民问题,李秉直,你们根据人数,再拨一部分款项用于安顿他们。”户部尚书李秉直站出来领命,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他担心京师这部分灾民的增加会影响整个京师的稳定,“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能够劝他们回到家乡北原城。”李秉直说到。

明德环视群臣,问道:“哪位爱卿愿意去完成这件事情。”然而,大殿上一片寂静,有的大臣不愿去,有的则是没有把握完成这项任务。沈渊再次上前,他的声音中带着坚定:“陛下,京师的这一批灾民由于人数分散,且大多数都是举家迁移,所以臣认为简单的赈灾并不能促使他们回去。但臣愿意一试。”

明德对沈渊的勇气和担当表示赞赏,点头同意:“沈渊,朕相信你的能力,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要妥善处理,既要保证灾民的生活,也要考虑到京师的稳定。”

沈渊领命,心中明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也知道,作为朝廷的臣子,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他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灾民带去希望,为京师带来安宁。

沈清歌坐在清音阁中,目光柔和地望着面前的父亲。自从齐王失势后,沈渊便忙于辅佐明德皇帝重建朝堂秩序,岁月的风霜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两鬓的白发愈发明显。沈清歌轻声问道:“父亲,最近身体可好?”沈渊微笑着点点头,他的眼神中满是对女儿的欣慰和愧疚。

沈渊深知,自己未能给沈清歌一个温馨的童年,但同时他也感激那些艰难岁月,因为它们并没有让沈清歌变得乖戾,反而锻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如今,她在朝堂上的能力和成就有目共睹,沈渊为有这样一个女儿而感到自豪。

沈渊像哄孩子一样,为沈清歌带来了各地的土特产,并认真地一一介绍。沈清歌能感受到父亲深沉的关爱,父女俩说说笑笑,气氛温馨而亲切。沈清歌又问:“父亲回京后,这几日可有其他事情?”沈渊面露难色,提到了北原府的灾民问题:“陛下希望能想个办法让他们回到故乡,但是...”他叹了一口气,显得有些无奈:“现在还没有什么好方法。”

看着父亲犯愁的样子,沈清歌心中涌起一股不忍,她想要帮助父亲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她对沈渊说:“父亲,这样,您去赈灾的时候,清歌也想过去看一看。”沈渊知道女儿聪明伶俐,也许她能想出一些新颖的解决方案,于是他欣然同意。

京师的仁泽坊,成了北原府灾民的临时栖身之所。这里,一顶顶临时搭建的帐篷排列有序,朝廷的物资发放点前,灾民们排起了长队,尽管心中充满不安,但他们依旧保持着秩序,等待着领取生活必需品。

沈渊站在物资发放点的前方,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诚意,穿透了仁泽坊的每一个角落:“乡亲父老们,朝廷深知你们的家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我们在这里,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度过难关。朝廷为大家准备了足够的盘缠,以助你们早日重返家园。”

然而,沈渊的动员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热烈响应。灾民们的脸上写满了犹豫和无奈,他们彼此交换着眼神,却鲜有人上前登记领取盘缠。

沈渊见状,心中一沉,但他没有放弃,继续说道:“朝廷不仅为大家准备了回家的路费,还考虑到了今年旱灾给大家带来的沉重负担。因此,除了盘缠,朝廷还会在税赋上给予减免,以减轻大家的压力。”

这番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人群中,一个沙哑的声音愤恨地响起:“我们的土地都被收购了,回去,我们拿什么生活!”这句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刺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对啊,哪里还有土地?”“这个年月,能活下去太不容易了。”灾民们纷纷附和,声音中带着无力和绝望。

一个老者,满头白发,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开始默默地流泪。她的悲伤迅速感染了周围的人,妇孺和老人也忍不住哭泣起来,低低的啜泣声在仁泽坊内回荡,让人心酸。

沈渊看着眼前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无力。他深知,这些灾民面临的不仅仅是旱灾的打击,更有失去土地的绝望。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回家的路费和税赋的减免,更需要的是土地,是生活的根本保障。

在仁泽坊的一片寂静中,沈渊的话语回荡在空中,却未能激起灾民们的响应。就在这时,一个清亮而温和的声音划破了沉默,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众人的目光转向沈渊背后,只见一位身着翠绿长裙、面遮轻纱的女子,款步从他身后走出,她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是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带着疑惑发问。慧心见沈清歌微微点头,便高声宣布:"站在你们面前的,是当今的贵妃娘娘。"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低语,当意识到眼前这位女子便是皇上最宠爱的贵妃时,众人不约而同地跪下,齐声高呼:"贵妃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沈清歌轻轻挥手,示意大家起身。沈渊在一旁轻声提醒:"贵妃娘娘的话,你们还未回答。"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在众人的目光中犹豫了片刻,最终再次跪下,声音中带着颤抖和绝望:"贵妃娘娘,我们的土地在这次旱灾中,都被守备赵大人收走了。" 他的话语激起了众人的共鸣,越来越多的人跪下,哭泣声逐渐响起。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着说:"我们辛苦耕耘了一辈子的田地,换来的却只是微不足道的二升米。没有了田,我们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助和对未来的恐惧。旁边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扶着老人,眼中也噙满了泪水,跟着老人一起哭泣。

沈清歌看着这些受苦的百姓,心中涌起了深深的同情和责任感。她知道,自己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要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利和尊严。她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坚定地说:"乡亲们,你们的痛苦,本宫和陛下都感同身受。朝廷一定会给大家一个公正的答复,帮助大家重建家园,让你们重新拥有自己的土地。"

沈清歌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温暖了灾民们冰冷的心。她的出现,不仅是一个象征,更是一个希望的信号。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她和明德皇帝的支持,或许能够为这些灾民带来一线生机,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沈清歌站在仁泽坊中,目睹了灾民们的悲痛与无助,她的心中早已翻涌着一股暖流。不顾身边龙影卫的紧张阻拦,她缓步走向那位哭泣的老奶奶,温柔而坚定地扶起了她。沈清歌清亮的声音在人群中回荡:“父老乡亲们,明德皇帝以仁德治国,以民为本。若诸位所言属实,本宫定会将此情此景禀告陛下,查明真相,为大家讨个公道。”

人群中,一个轻轻的质疑声飘荡而出:“可是,我们已经签了田产契约,土地怎么还能要得回?”慧心立刻大声回应:“娘娘言出必行,岂会相欺?”沈清歌见众人仍有疑虑,便更加坚定地承诺:“乡亲们,今日本宫以贵妃之名,向你们保证,定会为大家寻回公道。”

沈清歌的真诚话语如同晨钟暮鼓,唤醒了灾民们心中的希望,他们纷纷高呼:“谢娘娘体恤,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声音中充满了对沈清歌的感激与信任。

看着这些背井离乡、眼中失去光彩的百姓,沈清歌心中明白,朝廷所要做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物资救助和税赋减免。更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让这些灾民重燃回家的希望,给予他们重建家园的可能。

沈清歌在心中默默立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要为这些苦难中的百姓寻找到一条出路。她的眼中闪烁着决心的光芒,她知道,这不仅是对灾民的承诺,也是对自己责任的坚守。

金銮殿上,沈渊虽然满身疲惫,但声音依旧洪亮,他上前汇报道:“臣在这三个月内,已经将朝廷的拨款尽数发放给了灾民。北原城、南屏府、天山城、银月城的灾民均已妥善安置。”沈渊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只是北原城距离京师较近,大量的灾民在旱灾刚刚开始时,便纷纷涌向京师,这段时间,京师的稳定受到了一定影响。臣已命兵部会同枢密院加强了京师的安保。”

明德听后,点头表示认可:“爱卿辛苦了。京师的灾民问题,李秉直,你们根据人数,再拨一部分款项用于安顿他们。”户部尚书李秉直站出来领命,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他担心京师这部分灾民的增加会影响整个京师的稳定,“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能够劝他们回到家乡北原城。”李秉直说到。

明德环视群臣,问道:“哪位爱卿愿意去完成这件事情。”然而,大殿上一片寂静,有的大臣不愿去,有的则是没有把握完成这项任务。沈渊再次上前,他的声音中带着坚定:“陛下,京师的这一批灾民由于人数分散,且大多数都是举家迁移,所以臣认为简单的赈灾并不能促使他们回去。但臣愿意一试。”

明德对沈渊的勇气和担当表示赞赏,点头同意:“沈渊,朕相信你的能力,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要妥善处理,既要保证灾民的生活,也要考虑到京师的稳定。”

沈渊领命,心中明白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也知道,作为朝廷的臣子,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他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灾民带去希望,为京师带来安宁。

沈清歌坐在清音阁中,目光柔和地望着面前的父亲。自从齐王失势后,沈渊便忙于辅佐明德皇帝重建朝堂秩序,岁月的风霜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两鬓的白发愈发明显。沈清歌轻声问道:“父亲,最近身体可好?”沈渊微笑着点点头,他的眼神中满是对女儿的欣慰和愧疚。

沈渊深知,自己未能给沈清歌一个温馨的童年,但同时他也感激那些艰难岁月,因为它们并没有让沈清歌变得乖戾,反而锻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如今,她在朝堂上的能力和成就有目共睹,沈渊为有这样一个女儿而感到自豪。

沈渊像哄孩子一样,为沈清歌带来了各地的土特产,并认真地一一介绍。沈清歌能感受到父亲深沉的关爱,父女俩说说笑笑,气氛温馨而亲切。沈清歌又问:“父亲回京后,这几日可有其他事情?”沈渊面露难色,提到了北原府的灾民问题:“陛下希望能想个办法让他们回到故乡,但是...”他叹了一口气,显得有些无奈:“现在还没有什么好方法。”

看着父亲犯愁的样子,沈清歌心中涌起一股不忍,她想要帮助父亲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她对沈渊说:“父亲,这样,您去赈灾的时候,清歌也想过去看一看。”沈渊知道女儿聪明伶俐,也许她能想出一些新颖的解决方案,于是他欣然同意。

京师的仁泽坊,成了北原府灾民的临时栖身之所。这里,一顶顶临时搭建的帐篷排列有序,朝廷的物资发放点前,灾民们排起了长队,尽管心中充满不安,但他们依旧保持着秩序,等待着领取生活必需品。

沈渊站在物资发放点的前方,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诚意,穿透了仁泽坊的每一个角落:“乡亲父老们,朝廷深知你们的家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我们在这里,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度过难关。朝廷为大家准备了足够的盘缠,以助你们早日重返家园。”

然而,沈渊的动员并没有得到预期中的热烈响应。灾民们的脸上写满了犹豫和无奈,他们彼此交换着眼神,却鲜有人上前登记领取盘缠。

沈渊见状,心中一沉,但他没有放弃,继续说道:“朝廷不仅为大家准备了回家的路费,还考虑到了今年旱灾给大家带来的沉重负担。因此,除了盘缠,朝廷还会在税赋上给予减免,以减轻大家的压力。”

这番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人群中,一个沙哑的声音愤恨地响起:“我们的土地都被收购了,回去,我们拿什么生活!”这句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刺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对啊,哪里还有土地?”“这个年月,能活下去太不容易了。”灾民们纷纷附和,声音中带着无力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