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传承之困:人才难觅(1 / 2)

唐悠悠哼着小曲儿,马车里装着满满当当的宝贝——都是从那藏宝图指引的秘密山洞里淘换来的!

这次收获颇丰,足够她将产业再扩大几番。

她美滋滋地想着,这下孩子们以后吃香的喝辣的都不愁了!

可等她兴冲冲地回到自家工坊,却傻眼了。

偌大的工坊里,老师傅们还在一丝不苟地忙碌着,但年轻的学徒却寥寥无几,跟闹鬼似的冷清。

“刘师傅,这……咋回事?年轻人呢?” 唐悠悠指着空荡荡的工位,一脸疑惑。

刘师傅叹了口气,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唉,现在的小伙子们啊,都想着去镇上做生意,嫌这手工活又苦又累,赚的还少。”

唐悠悠一听,顿时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这传承要是断了,以后谁来接手她这摊子?

难道要她一把年纪了还亲自上阵?

不行,绝对不行!

她唐悠悠可是要躺赢的人!

想到这,唐悠悠立刻有了主意。

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她决定先从学堂入手,培养新鲜血液。

于是,唐悠悠马不停蹄地来到了镇上的学堂,找到了庄夫子。

庄夫子是个老学究,思想古板,一听唐悠悠要改变学堂的教学内容,立刻吹胡子瞪眼:“女子无才便是德!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老夫教书育人几十年,还用你来指手画脚?”

唐悠悠也不恼,她早就料到会碰钉子。

于是,她深吸一口气,开启了“唐氏鸡汤演讲”模式:“庄夫子,时代在进步,咱们也得跟上潮流不是?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只读四书五经可不行啊!我打算在学堂里增设一些实用课程,比如木工、纺织、甚至厨艺!让孩子们有一技之长,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养活自己!”

她越说越激动,仿佛看到了未来人才济济的盛况:“想想看,咱们培养出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那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啊!”

庄夫子听得一愣一愣的,他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一次听到有人把厨艺和造福子孙后代联系在一起。

虽然心里还是有些不认同,但唐悠悠这番慷慨激昂的陈述,确实让他对她刮目相看。

最终,庄夫子半推半就地同意了唐悠悠的计划。

从学堂出来,唐悠悠心情大好,感觉自己像个拯救世界的英雄。

可她还没高兴多久,更大的挑战就来了……

晚上,家族聚会上,唐大哥看着唐悠悠带回来的“宝贝”,眉头紧锁:“悠悠啊,你这……”

唐大哥看着唐悠悠带回来的“宝贝”,眉头紧锁:“悠悠啊,你这……又是从哪儿鼓捣来的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咱们老老实实种田织布不好吗?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也没饿死谁!” 他指着那一堆矿石、草药,一脸的不理解。

这侄女自从落水之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成天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让他这做大哥的操碎了心。

唐悠悠笑眯眯地给唐大哥倒了杯茶:“大哥,您说得对,祖宗之法不可废。咱们确实不能忘了根本。但这根本啊,也得与时俱进不是?就好比咱们种地,以前用锄头,现在用牛耕,以后说不定还能用上更厉害的工具,产量翻几番呢!”

唐大哥喝了口茶,还是一脸狐疑:“你这……类比打得有点牵强啊。咱家这工坊,手艺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稳扎稳打才是正道。你又是搞培训,又是弄什么……考核制度的,这不是瞎折腾吗?”

唐悠悠也不反驳,反而顺着唐大哥的话说:“大哥您说得在理,这老手艺确实宝贵,得传承下去。但您想想,现在愿意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咱们要是墨守成规,以后这手艺失传了可怎么办?我这也是未雨绸缪,为子孙后代着想啊!” 她说着,还故作深沉地叹了口气。

唐大哥被她这一顿“以退为进”说得一愣,竟然一时找不到话来反驳。

唐悠悠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大哥,您放心,我心里有数。这创新啊,就像咱们炒菜,得加点佐料才好吃。咱们既要保留传统的味道,也得添点新花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来品尝,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唐大哥刚想开口,唐悠悠又说道:“其实,我已经找到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 她神秘一笑,故意停顿了一下。

唐悠悠兴冲冲地来到工坊,准备跟年轻人们好好聊聊“美好未来”。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一记响亮的“巴掌”。

大部分年轻人对她描绘的蓝图毫无兴趣,甚至对她另眼相看,觉得她异想天开。

“学那玩意儿有啥用?还不如去码头扛大包,来个快钱!”一个年轻人不屑地撇撇嘴,仿佛唐悠悠的提议是什么天大的笑话。

“就是啊,整天闷在工坊里,跟蹲大牢似的,还不如回家继承两亩薄田,逍遥自在!”另一个附和道。

还有人阴阳怪气地说:“唐家大小姐就是不一样,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可没那闲工夫陪您玩过家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唐悠悠听着这些冷嘲热讽,心里拔凉拔凉的,像吞了一大口冰镇酸梅汤。

难道她的一片苦心,全都要付诸东流了吗?

这传承大计,眼看着就要胎死腹中了!

她感觉自己就像个被时代抛弃的“古代版企业家”,充满了心酸和无奈。

正当她心灰意冷之际,眼角余光瞥到一个年轻人——付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