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降就劝降,不能劝降就杀将攻城。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千灵王朝的南方完全沦陷。
千灵王朝南方的将领还是比较强硬的,选择投降的只占三成不到。
他们大多数是原本的千灵帝,也就是死去的昭帝培养出来的将领。
为国捐躯,也算是追随昭帝而去。
现在西玄道和栖云道的大军已经整军一处,准备北伐千灵王朝的北方了。
如果说千灵王朝南方的大军是投降的人三成不到,风陵王朝就是完全反过来了。
甚至这个数据更惨。
没有投降的守军,可能连两成都不到。
李晟,李光弼和李牧的三路大军基本上就没有遭遇过什么抵抗。
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他们走到哪,风陵王朝的守军就投到哪。
更有甚者,在他们还没有到达之前,就已经送来了投降书。
即便是便决定抵抗的,但是因为守军和攻城大军的人数差距,还有将领差距,根本没有什么抵抗的余地到哪。
虽然有些无语,但总归是好事。
这种东西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旦有人先投降了,就会有人接连跟风投降。
毕竟不是他先投的,而是别人先投的。
不过武延昭也是有话要说的。
他一个入道境看了赵云杀死龙鳄,
他为什么还要抵抗呢?
活着难道不好吗?
他遇到赵云只会是一枪就被挑落杀死的人,何必抵抗呢?
只会带着另外四万人跟着他陪葬。
面对这种情况,风陵帝气疯了。
他想要寻求外援,
也就是寻求拓苍帮忙解决。
风陵帝给拓苍帝送了一封信,说只要苍皇朝愿意出动大军南征,他愿意投降。
信是送出去了,
可是拓苍皇朝那边没有回应。
信并没有被拦截,
只是拓苍帝不想回应罢了。
拓苍帝决定放弃千灵王朝和风陵王朝。
原本拓苍帝攻打风陵王朝,
就是为了跟大乾隔江对峙。
但是现在大乾大军已经自己过了风陵江,这个隔江对峙的战略就已经失败了。
在拓苍皇朝的大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守住风陵王朝原本的北方门户。
为此,拓苍帝还加强了南方的防御。
风陵帝为自己的摇摆不定付出了代价。
李晟,李光弼和李牧三路大军围住了风陵城,并在猛烈的攻势下很快就破了风陵城。
风陵帝没有选择投降,他自缢了。
两位入道境则是被李牧他们杀死,并对风陵王朝的宗室进行了惨烈的清洗。
当然,李晟他们本来就没有打算接受风陵帝的投降。
风陵帝的举棋不定,他们是知道的。
甚至于风陵帝送出了书信,向拓苍帝称臣这件事,他们也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