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江北道。
在金刚和他的族群的帮助下,大方江上的大桥成功建成。
江北道和江南道的大都督荀彧和荀攸乘坐着巨大的战车,在全长五公里的桥上会面。
桥就不起什么花里胡哨的名字了。
就以下方的大方江为名,大方桥。
这座大方桥在这之后,还要进行各种测试之后才能通行。
大方桥放开通行的话,代表着江北道和江南道又多了一条商道,又多了一条运输线路。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江北道的百姓,更多了一点归属感,他们不像是被一条江给隔开的其他百姓。
这座桥成功的连通了两岸的百姓。
因为这座桥并不是只有金刚和他的族群修建的,江北、江南两道的百姓也出了很大的力。
合力建一座桥的意义完全不一样,在这过程中,已将双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大方江的第一座桥只是一个起点,
风陵江南北两岸也要建桥。
因为北方的风陵道与江北道中间还隔着一条风陵江,总不能运输完全靠水路。
风陵大桥的修建也早就在进行了,
有了大方桥的修建和成功经验,
风陵大桥的修建速度只会更快。
而且风陵王朝要架的桥更多,
至少需要三条大桥。
但是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
目前其实已经做成了一座简易的桥,
采用的是铁索连舟。
对船头和船尾进行改造,让船头和船尾能衔接在一起,其中还运用了一部分榫卯结构。
再将船用铁锁紧紧的连在一起,
再用船锚固定,两岸还用铁索固定,
这样就形成了简易的船桥。
其实真要全造船桥也不是不行。
那样就不能这么随便了,目前这种做法是简易做法,只是做临时通行用的。
前几天的调动,只是部分将领的调动和军队改了个名号,其实对大军是没什么影响的。
尤其是剑北道、黔中道和黔东道,
可以说是毫无影响了。
李承泽并没有限制关羽、李靖,徐达,苏定方等人要七月一日以后才能进攻拓苍皇朝。
李承泽给了他们做主的权限,
如果觉得可以打的话就打。
洛王城的北方和洛东道的北方均是山林,隔着山林,正是拓苍皇朝的地界。
不过苏定方并没有打算翻越北方山林,强行翻山去打拓苍皇朝。
这跟拓苍皇朝大军不翻山来攻打南方是一样的,山路太崎岖了。
将领自己虽然能走,但是战马还有军队基本上走不了,尤其是没有这种经验的话。
再者,现在原本的北齐王朝已经是拓苍皇朝的地盘。
苏定方想要攻打拓苍皇朝的话,从西边一路长驱直入即可。
但苏宁方不会擅自攻打拓苍皇朝。
如果要进军的话,肯定是与黔中道,黔东道,还有剑北道四路一起进军。
四路大军齐推才能让拓苍皇朝感受到更多的压力,这样才能延缓他们攻打北方王朝的进度。
李靖的意见是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