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青囊经(2 / 2)

风水卜卦 余生不相聚 1795 字 2个月前

惟有一家能发福,

去水来山尽合情,

宗妙本是阴阳玄,

得四失六南为全;

三才六建虽是妙,

得三失五尽为偏,

只因一行扰外国,

遂把五行颠倒编;

以讹传讹竟不明,

所以祸福为胡编。

《青囊经》上卷

经曰:

天尊地卑,阳奇阴耦,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耦,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洪布,子母分施。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阴德洪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

白话翻译:

《易经》说:“天高上,地低下。

”阳为单数,阴为双数。

一六共族,二七同路,三八一起,四九交好,五十同途径,此共括为奇偶。

阴阳之气生成五方亊物,阴阳之气流行于时间的每时每刻,阴阳之气宏布于空间的各方各位,阴阳之气按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分别实行。

小主,

确认天空与大地的高上与低下位置;地面高耸的地方(山)与聚水的地方(泽)互通电磁波;云层发出的响声(雷)与由于气压不均而产生的空气流动(风)互相博击;水与火不互相送放而相反相成。

立五在中间,共十的四面八方的数就受限制了。

站在中间,背后的数为一,面向的数为九;三七在旁边,二八四六,在纵横之间。

阳是相对阴来说的,阴却包含着阳。

阳生于阴,柔弱生于刚强。

若阴化育大施行,则阳也化育顺利昌盛。

所以,阳的根本在阴,阴生育了阳;天空倚仗形体,大地从带电磁波;所以,上面谈论的是亊物演化的开始。

《青囊经》中卷

经曰: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天分星宿,地列山川。

气行于地,形丽于天。

因形察气,以立人纪。

紫微天极,太乙之御,君临四正,南面而治。

天市东宫,少微西掖。

太微南垣,旁照四极。

四七为经,五德为纬,

运干坤兴,垂光乾纪。

七政枢机,流通终始。

地德上载,天光下临。

阴用阳朝,阳用阴应。

阴阳相见,福禄永贞。

阴阳相乘,祸咎踵门。

天之所临,地之所感。

形止气蓄,万物化生。

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

白话翻译:

天有金木水火土五星,地有金木水火土五行。

天空分布二十八宿,大地排列山峰河流。

气场通行大地,形体依附天空。

从形体观察气场,由此确立风水影响人们吉凶祸福的判断准则。

紫微垣宫,太乙星在宫外服侍,北极星为君,坐北朝南而管理政事,天市垣在东边,少微星座在西旁,太微垣在南,旁照四方极远的地方。

四七二十八宿为经线,五行为纬线,运转大地,照耀天象时令。

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为关键,运行每时每刻。

大地的形势格局是上承天的光辉装载而成的。

用阴要阳见,用阳要阴应。

阴阳相随,福禄永正。

阴阳不平衡,灾难至门。

天据高临下,地向上盛装。

形势若停止不前去,则气就储蓄;有气则演化生育为万物。

气为气场,当其频率相适时,活人有这种感应;祖先死后其骨肉保留原来的气场频率,也能导引坟墓中的气场与相适频率的后人相通,有益于后人。

所以,天有象地有形,上象下形紧密联成一体,这就是演化生育的规律。

《青囊经》下卷

经曰:

无极而太极也,理寓于气,气囿于形,日月星宿,刚气上腾,山川草木,柔气下凝,资阳以昌,

用阴以成,阳德有象,阴德有位,地有四势,气从八方,外气行形,内气止生,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

此之谓化成。

白话翻译:

最大集合是从非最大集合得出来的。

道理寄居于气场,气场聚集于有形物体。

日月星宿是刚硬之气上升形成的,山川草木是柔软之气下结形成的。

助阳昌盛发展,必须用阴方能完成。

阳气得有形象,阴气得有位置。

地有四面情势,气从八方来去。

外气塑造形状,内气生成万物。

气受风则散,毗连水则止。

所以,顺应五方事物之理,应用八卦,排列六十甲子,布置奇门遁甲的八门,推究金木水火土五气的运动变化,确定风、君火、相火、湿、燥、寒六种气候的变化,认识地气的规律,确立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遵顺各种变化规律,研究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这是演化生育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