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嬴政的话,白起愕然的抬头。
嬴政看着对方,“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大秦,公孙起……长平之战的事,你放下吧。”
“那四十余万赵国降卒的命,不是你的错。”
听到这白起眼里带着泪光,紧紧的抓住嬴政的手,眼泪无声的流下。
四十多万赵军一直是他的心病,秦昭襄王的态度也是他的心结。。
当时长平之战,他虽然围困了赵军三年,切断了赵军的粮道,但是三年的对峙秦军也已经疲惫不堪了。
(当然长平之战有说打三年的,也有说打半年的,而且都有证据,我就写三年了啊。)
当时他确实答应了赵军,只要赵军投降他就不会让赵军挨饿,他当时是真的没有打算骗赵军的。
但是当时赵军俘虏太多了,他不能擅作主张就把事情报告给秦王(秦昭襄王)了。
当时秦王没有下诏让他杀了降卒,也没有下令让他放了他们,而是下令停止给他运送粮草。
那一刻他就懂了秦王的意思,这四十余万人他养不起,秦王又不愿放虎归山。
因为赵国当时国力是很强的,民风也异常彪悍,赵国实战经验丰富又有廉颇等大将。
如果把人放回去赵国就将成为大秦一个强有力的敌人。
秦国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上牺牲的战士已经够多了。
为了那些为秦国开疆扩土的亡魂,他不能止步于此,他相信大秦一定会一统六国的。
他要赢这一场仗,他要攻破邯郸,他要彻底消灭赵国,帮铲除秦国统一天下的一个顽石。
那些降卒养又养不起,放又不能放,如果一直拖着只会把秦军拖垮。
一边是秦国统一霸业,一边是几十万条性命。
于是他做了艰难的选择,这个刽子手只有他来做了。
因为他知道如果放了这些人,回头他们的大刀就会砍向自己的士兵,而他们也攻入不了邯郸。
那个夜黑风高的夜里,他违背了诺言,坑杀了所有赵军。
虽然他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但是那一夜他坐在营帐内,听着外面赵军的哭喊声,痛苦的哀嚎声,让他遍体生寒。
随着他的呼吸间,每一次他吸气呼气外面的赵军就会有人断气。
当时他觉得很压抑,压抑得让他呼吸不上来。
看着手里的军事图,强行压下心里的森寒,看着邯郸城,他觉得一切都是对的,都是值得的。
当外面的声音哭喊声越来越少,他知道决战时刻开始了。
可是就当他准备向着邯郸发起总攻的时候,秦王的一道诏书把他彻底击垮。。。。
他愿意背负千古骂名坑杀四十余万赵军,只为了能一举攻下邯郸。
他背负了千古骂名,做了那背信弃义之事,日夜忍受着人性的煎熬,就是为了能一举消灭赵国。
秦王的一道诏书不让他攻打邯郸了,那他那四十余万赵军白杀了吗??
秦国也错失了灭赵的最好时机。
他不得已班师回朝,不久后他就大病一场。
之后几年里,秦王再三邀请他领兵伐赵,他老了,也不想动了。
那些日子里他夜夜被那天夜里的哭喊声惊扰。
他没有等来秦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