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两头下注(2 / 2)

钱忱像是被他的高兴感染了一般,连他岔了辈分都没在意:

“不多不多,粮草三千斤,猪羊各五百头,还有铜板三十万贯。”

这还叫不多……

刘邦轻轻吸了口气:“再封你儿子也做个国公!”

说着,估摸了下他的年龄,又说道:“若是你有年纪合适的孙女儿,便送到宫里头去吧,待朕回了临安,就与她把亲给成了。”

他算是明白了,现在他的几个女人里头,只有种雨怀了孕,而自己又刚好是在壮年,日后不知道还要生多少。

这种模糊不清的说辞,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皇后’‘太子’‘未来皇帝’的这种词儿,而这,也是目前他能够开出来的,最好的筹码了。

果不其然,钱忱乐极了,嘴上却是谦虚道:

“分内之事,分内之事,官家何必褒奖?”

“只是希望陛下惦记着母亲年岁已高,许多事情都看不明白,勿要与她计较太多,勿要怪罪于她……这样的话,臣便是心满意足了。”

这话让刘邦收起了笑容,他看着这个乐呵呵的老头,暗中提醒了下自己:

老小子不是庸人。

若是庸人的话,如何会联想到自己会怪罪在老公主的身上去,要么他有着特别清晰的消息,要么,他有着特别清晰的判断。

更可能的是,两者都有。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可还有别的要求?”

钱忱仍是在笑,对于皇帝脸色的转变像是没看到一般:

“若说还有……等他日官家进了汴京,城中的各项生计终是不能断了去,到时若是有用到钱家的地方,官家尽请吩咐。”

想要做汴京城里头的生意,他话倒是说得灵巧,好像他们不是去做生意的,是去帮自己忙的一般。

这老小子,深不可测呀。

心里头对这人已经有了个初步的评价,不过人家终究是来示好的,这种押注的他大户他也不是没有见过,当年在他身上押注的第一人,就是他的老岳丈、吕雉的亲爹了。

“荣国公开了口,朕便记下了。”

两人笑得越来越大声,让周围的人不禁有些侧耳,却不知道这两位是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

……

太康城外的钱忱送到了礼,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回答。

而汴京城里,紫宸殿中。

尽管完颜兀术尊重哈迷蚩得紧,尽管他知道这位军师向来不会做什么无的放矢的事情,但不久前才刚让人取了几个汉将的性命,又亲口说了‘汉人狡诈’的这种话儿来。

现在偏生哈迷蚩引荐的人,又是一个汉人。

所以完颜兀术并没有露出过多的热情来,甚至生出了几分冷漠:

“若是谈论兵事,本王携千将而来,没有向一汉人下问的道理。”

“若是谈论政事,那军师当带他去见皇帝,带到这里来作甚?汴京城中十万军马,没有一口多余的米饭留给闲人。”

哈迷蚩不以为忤:“既不谈兵事,也不谈政事。”

“那,军师便不必引荐了。”

这蒙面老头儿在完颜兀术面前,全然没有旁人那般拘束,相反的,他看起来还非常的轻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臣下说得不够详细,应该说是既要谈兵事,也要谈政事。”

“这位钱先生,正是江南钱家的人,元帅若是想不起来,当年承建上京会宁府的生意,便是他家做的。”

完颜阿骨打在二十七年前于会宁府建国反辽,后来对辽国作战连战连胜,将辽国财物掠夺之后,大肆兴建其首都,而那个时候,宋国的匠人们正在汴京为徽宗皇帝想办法造园子,女真人打仗可以,建房什么的,确实是不行。

如此,便有了钱家揽下了这笔大活儿的机会,哈迷蚩这么一说,完颜兀术当然也就记起来了,自个儿在会宁府的宅邸,就是这家人建的。

“那……”

“钱先生是知道四太子忧心国事,独自领兵在这开封府,也没个解忧的人。”

“他来……”“我来……”

钱家的人与哈迷蚩一同开口:“正是为四太子分忧的。”

完颜兀术已经隐隐感受到了什么,整个人豁然变得开朗了起来,脸上的横肉不住地抖动着:

“却不知道这位先生,当如何为本王分忧?”

那人作了一揖道:“我姓钱,单名一个恺字,担不起四太子的先生。”

“分忧这种话儿其实是夸张了一些,准确的来说,我是来替四太子进行犒赏之事的。”

“毕竟打仗帮不得忙,别的也插不上手,只徒有些阿堵物,希望四太子勿要嫌弃才是。”

完颜兀术大手一摆:“本王不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