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世子孙成为大明的蛀虫,世世代代在大明百姓身上吸血。
而且海外土地辽阔都是无主之地,也正需要他们这些子孙们去开疆辟土。
只是朱元璋还有些犹豫,毕竟那海外路途遥远并且风险太高,如果由他这些子孙去开疆辟土,只怕有不少人将回不来。
而且这样也会抽调大明大量的人力物力,让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有可能翻盘。
为了大明国不出现这种事情,朱元璋并没有同意,而是让这些藩王们派人跟随朱元璋一起开疆辟土,等那里建好后,再把他们这些藩王封藩到海外。
这些藩王听到朱元璋的命令之后,他们赶紧谢恩。
同时也期待着自己的奴仆们,在跟随朱棣去新大陆之后,能够在那新大陆早早的为他们建立封地,也好让他们迁移过去。
《自古以来: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我一出生就流放宁古塔[微笑]。》
《人生就要吃鱼:说实话,小时候我觉得被流放岭南瘴气之地好可怜,可是后来我发现,说的就是我这里。》
《好吃喵!:说我们这里是烟瘴之地也对,说起来也怪,我们这里本来雾气挺多,近几年几乎没见到了,难道是因为自古以来不断开发的原因?》
各个朝代看的天幕上评论,他们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种经历他们也拥有,本来在天幕上看到一个地方,认为那个地方很可怜,最后才发现竟然是他们这里。
不过看到后世那烟瘴之地的瘴气越来越少,各朝代的百姓坐不住了。
他们很想知道天幕上是用什么方法,竟然让那些地方变得更加适合人类生存。
他们觉得自己也需要这样的方法,毕竟天幕上可是说道,那地方的土地种植庄稼可是一年三熟。
如果他们这个时代解决了这些问题,那么他们也可以迁移到南方。
各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也和那些百姓一样,非常想知道后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只是让他们可惜的是,天幕上并没有告诉他如何去解决。
不过根据他们在天幕上得到的所有消息,他们觉得解决这个问题肯定和社会工业化有关。
各个朝代的皇帝越来越期待自己的朝代的技术的发展,他们也希望自己国内的领土能够更加适合百姓生存。
《向南飞:蜀州应该是皇帝保命之地,不管哪个皇帝,只要在丢失了宝座之后,都会跑到这里。》
《一念通天:的确,不少皇帝逃难都喜欢来这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而且是粮仓[看]。》
各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深深赞同天幕上所说。
蜀州因为自己地理条件的特殊,通常都是国家的大后方。
等到国家没落之时,更是国家最后的领土。
只可惜的是,除了三国时期刘备在那里建立了政权,并没有任何国家在那里再次崛起。
而且随着一次又一次战争的来临,整个华夏的百姓也逃向了五湖四海,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民族一次又一次融合,不再分彼此。
对于他们这些百姓来说,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更希望这世界没有战争。
各个朝代的皇帝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们同时陷入沉默。
那蜀国自秦朝开发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大后方。
更是在三国时期刘备在那里建立了政权,让那里融入了华夏。
只是朝廷对那里并没有重视,毕竟那里的自然条件环境,让中原和那里沟通并不方便。
而现在天幕上的评论,并根据他们看过的《三国演义》,让他们再一次意识到了蜀州的重要性。
那里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大后方,在国家危难之际,也可以在那里安营扎寨,积蓄再一次夺取天下的力量。
而有的皇帝却并不这样想,他们更想消除蜀州这样的优势。
毕竟在他们看来,天下的领土都是他的,又怎么能给别人占山为王的地方。
不过那里的环境实在是让他们头疼,也更想知道后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国时期。
刘备看到天幕上的评论,他郁闷的喝了一口酒。
他能够在这乱世当中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势力,多亏了诸葛亮给他提议。
可是当时他也明白,如果他把所有的势力都迁移到这个地方,只怕后面北伐之时,情动将会无比的艰难。
毕竟这里是一个安乐窝,被消灭掉,所有人的雄心壮志。
而他刘备作为大汉的皇叔,又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奸邪之辈挟天子以令诸侯。
于是他不断的积蓄着力量,准备北伐魏国,让华夏再一次同意。
只是让他可惜的是,随着天空上出现天幕,三国的势力出现了变换。
小主,
本来就弱小的蜀国,更是被那魏国和东吴拉开了距离。
虽然有诸葛亮的智慧,让蜀国也得到了发展,冰吞并了周围其他的势力,可相比那魏国和东吴来说,还有着先天的不足。
而且这蜀州地理位置条件特殊,也限制着蜀汉的发展。
可是这天下的局势早已经成了定局,他如果想改变的话,只怕将艰难万分。
他也只期望着自己的子孙当中,能够出现雄才大略之辈,不至于像他的儿子刘禅一样乐不思蜀。
虽然天幕上为他这位儿子一次又一次解释,可心有大志的刘备,对他还是很不满意。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