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虽然七少哪怕最大的窦亮都还没到初中二年级的年级……
“组团出战的话,”小六眨着眼:“在诗榜上好提升段位呀。”
王小五看了一眼陈成,心说外地人果然没啥见识,清了清嗓子道:“诗榜规则:如果是诗歌团队中的成员,鉴于平日切磋交流的机会比较多,可以比诗力相当、却单打独斗的那些人段位多赠半段、一段、两段不等,视团队的整体实力、规模而定。”
郭小四点头:“而且,在诗榜那里获得了认证的团体,每月还能领取免费的当月诗榜,书籍资料,甚至还送大米乃至桂林米粉呢!”
“啊!”陈成一拍脑袋,想起来这是怎么回事了:
不出意外,这规则仍然是陈总编制定下来的,针对的问题是:豪华版诗榜无人问津。
为啥改版之后,内容更加丰富的诗榜——每月更有王昌龄大叔、王维老师、刘慎虚大哥、崔颢前辈等陈总编亲自谈来的独家撰稿人首发新作,没人买?
不是不想买,贵啊,不值得啊!
买这一册书,够吃好多顿饭呢!
为此陈总编琢磨出来的对策就是,要让原本独立的学子们联合起来,组成各种形式的学社,免费赠送给他们!
反正一个社团里如果有几十人,只发一本,成本也高不到哪去,这就好像后世杂志社向各个大学捐赠样书一样。
而且,年轻人在一起也能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学习,更加扩大诗榜的影响力。
再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各个团体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双方各有理念冲突,两派在一起掐起架来,那就好玩了……
这是陈总编原本内心规划的蓝图,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最大的问题就是:
大唐禁绝民间非法社会团体啊!
别说结社了,想一想李隆基过生日的时候,赐天下“大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喝酒。搁在平日里——你一群人约定在一起喝酒取乐,那都是不允许的!
怎么可能让你发展出一堆成群活动、还各有意见的大团体啊!
陈成理想中最后形成的是武侠小说里华山派、嵩山派、恒山派这样的帮派,差一点也要有巨鲸帮、海沙派,最不济也要是林平之家福威镖局嘛。
可最后形成的却只是“东学西读”、“风情三士”这种两三人的所谓“团体”,或者几个表兄弟、堂兄弟组成的“某氏N杰”。
这些人都是钻陈总编的空子,领取免费诗榜和权益来的。
反正诗榜又没说两个人就不算团体了。
陈成想起来也还觉得脸红,他本人还和江森时而组成“Twins双侠”,时而组成“黑白双煞”呢。
原来桂州近来这奇异的风气还是从他这里来的。
至于“始安七少”这样足足有七个人的,那可以说的确是“豪华天团”了,可毕竟他们是小孩子;
“正义联盟”和“复联”都有数十人之众,但他们并不是在诗榜登记过的“合规组织”,也不合法,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在段位评比的那几天集结,一个买卖段位,一个不让买卖段位而已。
平日他们也不会专门聚集在一起开个研讨会啥的。
倒是平鸿轩、路承允、梅英卫、窦明的这帮徒弟师兄们,有点往“帮派”发展的意味了。
可他们也没什么严密的组织,四派的四位大诗师们也各自都是好友,四家的弟子们也没啥定性,今天去听听平师兄讲讲七律,明天跟梅英卫学学五绝,后天觉得作诗没啥意思,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再平常没有了。
可毕竟四家渐渐有了始安七少、李氏三杰、梅英卫几个师弟这样对自家门派很有认同感的存在,搞不好以后分道扬镳,各分一块地盘,成为陈总编理想中那种情况,也说不定。
“哎,团队有半段到两段的加成,”陈成饶有兴致道:“我记得你们几个,基本都是诗之力一段——”
莫非,这区区一段,还是因为团队的原因,得到的“同情分”?
“胡说!”小六瞪眼。
“血口喷人!”小五不高兴。
“无中生有!”
“无理取闹!”
“暗度陈仓!”
……
好吧,“始安七少”是一个没有被诗榜认可的非法团体,就连每月的诗榜,都是他们掏自己的零花钱自购的……
“我们可都是凭真本事呢!”七少年们自豪道。
陈成心说:是的没错。
不过我觉得你们几个猜谜语的天赋怕是要比作诗来得强……
“这团队名字谁想的啊?”陈成又问。
众少年指着窦亮,窦亮也腼腆地笑。
“嗯,响亮是响亮,就是没啥特色。”陈成点评着,看着众人又要瞪他,补充道:“但肯定要比李家三兄弟那什么什么‘三杰’好听一些。”
“这还差不多!”七少们觉得比李家那几个“吉”要强就行了。
可是,“七少”“三杰”有什么本质上区别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是我当老大嘛,我就要给他们的组合改个名字。”陈成饶有兴致道。
“改叫什么?”
“他们不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