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一章 一系列问题与掣肘;仿制品的出现(1 / 2)

罗符竭力劝阻周某人不要惹是生非,回去之后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何必闹得不好收场呢?

“确实,那样也行,但效果肯定不好。”

“哎,非要大张旗鼓嘛……”

周长风拒不就此回去,二人来到了街角停着的两辆黑色小轿车旁。

几个侍从人员和亲兵很配合的行礼,接着拉开了车门。

随后,两辆汽车起步拐弯后驶到了应天府官署大门前,略作减速就不管不顾的冲了进去。

不速之客的突然到来让众人为之一惊,周长风指名道姓的让府尹过来,他有事要质询。

然而京城一把手这样的大忙人不是说见就能见到的,他现在并不在官署,最后赶来的只有同知称政端。

“保险作假的事集中爆发也有三、四天了,下边几个县是怎么处理的?别跟我说你们还在商量。”

周某人的兴师问罪让程政端感到莫名其妙——别说三、四天了,官府办事走流程都不止这点时间,何况应天府并未收到来自上元县、江宁县的上行公文。

“周待诏竟是为此事专程而来啊,怠慢了怠慢了,咱们去屋里详谈行不?”他做了个请的手势。

“不用,三言两语的事,有什么好详谈的?”

“呃……”程政端神态不变,“这事我也有所耳闻,您何必担忧,放心好了,定然会给出個说法的,只是上下级之间行文往来不是朝夕就能到位的嘛。”

言下之意是这事我已经知道了,不要催。

罗符生怕周某人在这里当众发火,急忙抢先道:“有程同知看着,这事想必能妥善解决。”

“看起来工作效率有待提升啊。”周长风笑了笑,和颜悦色地说:“态度很好但没动作又有什么用?”

“嗐,周待诏,军有军法,官府也有章程规矩啊,办事要手续、要遵照程序来,不然不就乱套了么?”程政端也担心会惹出什么乱子来,所以好声好气的解释着。

“这样,今明两天,先把基本的调查做好。”

“若是都配合的话,大体上是能行的。”

像程政端这样的官员说起话来密不透风,严丝合缝揪不出毛病。

问就是在办了,能不能办成不知道。

周长风懒得和他多说,直接上车走人。

“吓人,还以为你要在这闹腾一回。”罗符纳闷地说。

“本来想发火的,突然没劲了。”周长风叹了口气,“净是些模棱两可的废话!老滑头官僚真的很让人无奈啊。”

“一下子就体会到从前皇帝的感受了吧?”

“统统砍了!”

“我说你还是少管这些事,心思放在军事上。”罗符递了根烟给他。

“不抽,现在回本土了,夫人闻得出来。”

思想上的不重视显然不是几句说教就能解决的,大明的一些隐性问题正在逐渐暴露。

作为后发工业国,大明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来到尾声时搭上了末班车,虽然表面上基本追平了西方,但学科体系和技术的底蕴仍然存在差距。

另一个对如今大战有直接影响的是对大规模战争的经验匮乏。

论古典战争,中國的动员效率和水平无疑是遥遥领先,但那终究是过去的辉煌,近现代战争中该如何更彻底的发掘国家力量,这是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学问。

诚然大明趁欧战之机壮大了自身,白嫖到了不少第一手战争经验,可并未付出惨重伤亡也埋下了相辅相成的祸根。

英法两国是在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付出数十万伤亡以后才开始临时抱佛脚的改革、完善一塌糊涂的军人抚恤与伤残待遇制度。

如何精准完成与大战相配套的善后事宜?成千上万的抚恤金与伤残士兵眷属该怎样照料?这可都是能直接关系到军心士气的。

早在德马吉之战告终以后周长风就注意到了本国这方面的不足之处,可惜他发出的声音就像丢进玄武湖的小石子,掀起几圈涟漪就销声匿迹了。

有时候会感慨这世界似乎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掣肘无处不在、疏忽大意层出不穷,不吃上一次大亏就绝不主动改变。

周长风放弃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大闹一通的打算——平心而论实在是有些心累。

因此朱泠婧感到不可思议——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厮居然没当场折腾一番?

数个月前平江伯次子的遭遇还历历在目,她觉得周某人可算是有所长进了,越发的有分寸了。

“看他们那架势没个十天半个月肯定弄不出所以然来。”周长风叹道:“太不上心了。”

“可不比你,人家只管份内事,官场之上多做多错。”神态轻松的朱泠婧轻轻晃了晃折扇,“凭你可对付不了那帮油滑的家伙,做好你份内的事便是。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但不是一蹴而就。”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之前陆战一旅和三十八师都跟我反映说他们在从莫城(莫尔兹比)开拔前收到的书信中有为数不少的分手信,严重影响士气,这方面的监管也得赶紧加强。”周长风对此表达了担忧。

朱泠婧微蹙眉头,沉吟道:“有所耳闻,这是个难题,除了暂时扣留或劝说以外不好办。”

许多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却能显著打击士气,尤其是它们累加在一起的影响就更大了。

在此之前明军征战南洋总体而言是较为顺利的,伤亡不大,但随着目标调整到遥远的夏威夷,民间的舆情就出现了转变。

关于夏威夷易守难攻的危言耸听的言论流传于民间,一些报纸、无线电广播节目讨论得不亦悦乎,甚至预估要死伤十万人才能得手。

这导致许多官兵的女友或未婚妻选择提笔写下分手信,最典型的说辞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