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克斯级的机库甲板装甲为100lb,以STS钢折算为62.6㎜厚度,其实比大都督府情报处汇总分析的结果要更薄弱一些。
就像后世千禧年前后时全国上下琢磨如何打航母一样,而今大明亦是这番景象。
形形色色的构想被提了出来,有海军军官的靠谱经验之谈、有技术官员的专业设计、有民众的奇思妙想……
周长风在其中还看到了非常逆天但又不那么逆天的构想。
此人的想法为:现今炸弹的精度有限,比较准的俯冲轰炸机又无法携带重磅炸弹,因此有必要装备一种有人驾驶的大型滑翔炸弹,搭配上正在研发的弹射座椅,高速迫近,驾驶员对准目标以后弹射脱离,可以做到一弹击沉一艘敌舰,英美洋夷弹指间灰飞烟灭!
这个……姑且当作他在推销自家公司的弹射座椅吧。
除了个别歪门邪道以外,周长风十分仔细的甄别、遴选他认为有意义的构想,然后予以特别关照,加大拨款。
这是作为穿越者的独特优势,减少了试错成本,否则一些有潜力的计划很容易被埋没,直到初露锋芒以后,人们才急忙集中资源加大力度。
最正统的发展路线就是俯冲轰炸机,它具备高突防率和高命中率,即使今后美军防空体系更为完善,也不可能阻止俯冲轰炸机的攻击,只是飞机损失会变多,不像大战初期那么轻松了。
大明海军同步开展了两种下一代俯冲轰炸机的研发工作,一保守一激进。
保守项目其实就是现今三七式舰轰的大幅度升级版,采用正在研发的1475匹马力星形发动机,可以在挂载500㎏航弹时从标准起飞位置滑跑升空。
激进项目就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上行、安腾、昌扬三家公司参与了竞标,现都已拿出设计方案,预计今年夏季各自以原型机进行对比测试。
上行公司的设计很传统,没有亮点;安腾公司采用了类似海盗、斯图卡那样的倒海鸥翼设计;昌扬公司最为独特,使用别具一格的双尾撑、前拉后推设计。
这个设计很有吸引力,因为两台发动机一前一后共同出力,昌扬公司声称起飞重量可达7000㎏,能挂载750㎏重磅炸弹从航母上起飞,还具有充足的作战半径。
“这个劲大,一千五百斤,挨上一发就算美国人有神仙损管也一样废了。”周长风啧啧称奇。
海军航空兵如此,大明空军亦在进行着自己的兵器研发计划。
其一,无线电制导和有线制导的1000㎏滑翔炸弹,射程6㎞,加挂一级固体火箭助推器后可达8.5㎞、二级后可达10.5㎞之遥,威力巨大,精度很高。
其二,高低搭配之中的“高”,高性能液冷发动机战斗机项目,计划使用宝马117或西斯帕诺-絮扎12Y引擎,采用力所能及的高新技术,从而更好的对抗英军的喷火战斗机。
其三,昌扬公司的Cy-72喷气式技术验证机项目,试制二号涡轮喷气引擎为离心式构型,设计推力400㎏,实际稳定推力360㎏,搭载该引擎的Cy-72验证机达到了平飞670㎞/h的速度,不过随后坠毁。
周长风自然是大力支持的。
这是大势所趋,不用担心花冤枉钱和浪费资源,早期喷气机再怎么糟糕再怎么拉胯,至少飞得更快些。没什么可说的,多多砸钱就对了!
他在大都督府的一次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决胜兵器计划”来描述海军和空军的这些技术项目。
很快这个叫法便流传开了。
至于大明陆军,就先苦一苦吧。
何况也远称不上苦日子,要知道那几个展望办法师也是金贵的半摩托化半机械化精锐部队,而且也有许多研发计划,只是拨款力度比较小罢了,其中甚至包括超重型坦克。
总之,不要不识好歹!
当明人开启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没闲着。
1月21日,莫洛凯岛。
天高云阔、风日正和,冬季的夏威夷群岛仍然温暖如春。
一架C-46运输机降落在西部的机场跑道上,二十几名来自华盛顿的军官和记者顺着舷梯缓缓走下来,携带着大量摄影器材。
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
切斯特-尼米兹也从大岛来到了这儿,二人会面于机场。
他看到那些人正在从飞机上把一件件摄影器材和胶卷搬下来,扭头问道:“华盛顿已经确定要开辟新航线了吗?”
“对的,考察船队已经从墨西哥启程。”乔治-马歇尔叉着腰望着热火朝天的景象。
“东南太平洋很危险,那里有咆哮的西风带。”
“但我们要争取胜利。”
来自本土的这支队伍主要是来拍摄纪录片,以纪念开战以来首次彻底胜利——至少美国人是这么认为的。
同时,参谋长要亲自为莫岛战役中的英雄们颁发勋章。
在这场战役中,美军野战炮兵以每天28000发炮弹(不含迫击炮)的强度向明军阵地倾泻火力,每门75㎜榴弹炮日均300发、105㎜榴弹炮250发、155㎜榴弹炮日均200发。
平均发射强度甚至稍高于历史上的范弗里特弹药量。
乔治-马歇尔为隶属于第25步兵师B8补给站的第6独立弹药排颁发了总统嘉奖令,为每个人都授予了银星勋章,并给一名一等兵授予了优异服役勋章。
“一等兵理查德-约翰逊,他在11月28日的战斗中被敌人的飞机炸伤,但坚持岗位继续卸载作业9个小时直到休克,据统计他独自搬运了17吨炮弹,总司令部同意表彰他惊人的勇敢事迹,授予他优异服役勋章……”
在战役初期交战最激烈的前七天,第6独立弹药排从码头开来的卡车上卸下了7340吨炮弹,日均1048吨,是标准速度的两倍多。
随后,在本土的海报和报纸上这样描述授予勋章的合影照片:「我们用钢铁和炸药投射的冰雹粉碎了中國軍隊的进攻!」
美国人自认为他们探寻到了胜利的可行途径,这场战争无疑将继续进行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