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检测到这些问题,对于减少事故、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有重大意义。
我们在传统的超声、电磁及声学检验中,开发出了移动式自动扫描,综合应用了多种技术。
已与精密仪器厂制造出了自动扫描的超声电磁、传感器系统,还有声学一激光自动扫描系统,现在我们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对整架飞机的无损检测。”
在六人发言完成后,刘同桂总结说:“各项技术都进展喜人,完成或超过了下发的计划指标。
下一步我们要进行零件制造过程中的专业化成套制造技术。
因为我们正在研发制造的战斗机用航空发动机和大型飞机所用的航空发动机,将会有巨大的市场,这个技术将为我们打下坚实的竞争优势。
这项技术是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数字化生产线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航空发动机行业提高生产质量和柔性的关键技术。
现在世界上几个主要航空发动机生产厂商都采用了这一技术,象GE、罗罗、普惠等都建成了一系列典型零件自动化生产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我们还要再向前迈一步就是要形成模块,随着研发的进行和完善,这一项技术需要提上日程。
会后会有相关的任务下发,相关资料库将相应开放。
万里长征我们正在路上,希望各位再接再励,让我们早日到达终点。
小主,
下面欢迎张院长讲话!”
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些人对张冲志只能用崇拜表达了。
因为上面一项项技术都说是研发,实际是实验生产,各项技术资料都齐全,只是要求他们制造生产出来。
而前面的工作据说都是这个人完成的,所以唯有崇拜。
张冲志站起来微微鞠了一躬,坐下后说:“航空发动机各项技术和材料的突破,都是在坐各位专家、教授和工人的功劳,我代表内燃机厂和工业园表示感谢!”
会场上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掌声平息,张冲志认真地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航空发动机以其高复杂性、高可靠性等要求,使它精深到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
这需要长期数据和经验的积累以及大量的投资,这也使得拥有它的国家充分保护并利用该领域的成果,我国就深受其困挠。
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必须按照“制造→试验→再制造→再试验”的模式,这就注定了这是一个高科技和高投入的事业。
我们虽然有成熟的设计和资料,但是我们底子薄,所以我们就要多实验、多试错,打牢我们的基础,将这些技术扎实掌握,传授给下一代,让我们在高起点上更有创新的能力。
现在提高技术成熟度,成为当务之急,接下来我会与各位共同努力,争取做到创新和突破,在接下来的半年内完成大小两种发动机的样机生产,一年内实现量产!”
每日稳定更新4000+,求支持、收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