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藏剑(2 / 2)

自从十一年前开始练习那本古怪的剑经之后,他就特别容易感到饥饿。不仅每餐都会吃得很多,还非得有肉食不可。这些年一路大吃大喝下来,手头固然总是拮据,身上却始终不见胖。

不过肉眼可见的是——他双手、双足上的筋脉和血管都渐渐变得粗壮,骨骼也坚硬密实起来。偶尔站到电子称上,显示出的数字总是远远超过一个看起来像他这么精瘦的人应该有的重量。

窗外灯影寥落,汽车一直在城郊间穿行。坐过大概六、七站后,郭大悟在一个无人的站台下了车。

~~~

一斤熟牛肉,三十根油乎乎、有点可疑的羊肉串用铁签子穿。外加一碟干豆腐丝,摆在简陋的条桌上。

郭大悟本想再来份猪头肉,却不料这家拉面馆虽小,居然还是个清真餐厅。

时近子夜,能在郊外找到一处尚未打烊的小店,已经足够令人满意。尤其是方才下车后,他又施展开飞纵术,无问西东地疾驰了二十多里路,使得此刻腹中饥火更盛。

羊肉串的味道吃起来有点像某种会游泳,亦会“呱呱”叫的动物,但牛肉煮得还不错。

风卷残云般,他就着两瓶啤酒扫光了面前的饭菜。

勉强填充了肚子,郭大悟开始寻找过夜的地方。为着谨慎起见,这两天他不打算再回自己的那处蜗居。

在什么地方睡觉?

这根本不是问题。有时候他甚至会觉得自己早已无需睡眠。

自从十五岁那年春天,为了“盗天机”,连续一个多月半夜溜出家门,露宿坟场之后。这些年来,他所有的眠寐仿佛都是在一种半睡半醒半修行的状态下渡过。即便偶尔进入梦中,也只会梦见漫天的鬼神轮流倒在他的兵器之下。

食住无忧,郭大悟唯一有点心烦的是——在这初夏天气,两三天不能换洗,会让人变得衣冠不整。

~~~

偏远的郊区总是很容易就能找到无人打扰的地方,尤其是在夜半时分。

这些年城市环境建设力度很大,环城绿化带和广场、公园比比皆是。

郭大悟悄无声息地越过一道围墙,跳进一处以梨树众多而得名的公园。

在这小公园最角落,树木丛生、腐叶遍地、蚊虫滋生。即使在最喧嚷热闹的周末,也鲜有游客会闲逛至此。

没入熟悉的黑暗之中,他慢慢活动筋骨,收敛心神……忽地,他连续做出几十个奇异的动作——仿佛在舞动着无形的巨兵,每一式都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一遍遍地重复。腾跃的速度渐渐加快,快到整个人都化为了道道残影!

快至极致后,身形又放慢下来。

越来越慢……一直慢到使人根本看不出他的身体是否仍在运动……

在这种极度舒缓的节奏下,他仿佛已经站立着陷入了沉睡。

如果此时碰巧有个视力绝佳之人在郭大悟身旁。他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所有靠近郭大悟的蚊虫蝇蚋,当要触及他身体的那一瞬间,便如同雷击火燎了一般,悄然坠地……

~~~

郭大悟,二十五岁,原名郭大武。出生在中原腹地一个普通小县城里的一户普通居民家中。唐朝时有高人说他家乡那一带刚好是天下的正中。

父母工薪阶层,祖辈本本分分。郭大悟也就这么平平安安、普普通通地长到十一岁,遇见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大变故。

他的母亲在那年秋天因意外身亡。追悔当时未能及时救下妻子的父亲,精神受到刺激,几个月后选择了离家出走。留下封书信说要削发为僧。走之前,他还特意跑到户籍处,把儿子的名字改成了郭大悟。

从此以后,年少的郭大悟就一直跟随爷爷奶奶在小县城里继续过着平淡的生活。

父亲出走后不久,爷爷卖掉了他们原先位于县城中心的楼房。随后又在城东边的镇上买了一处院子。就是这个不经意的行为,最终改变了郭大悟的人生。

院子的故主是位八十多岁的老者,直到去世前一直独居在这里。郭大悟的爷爷和他也算旧识,在一起下过象棋。

老人去世后,闲置的院子被他的儿子以熟人价卖给了郭大悟一家。

收拾遗物时,老人的儿女们只是取走了一些值钱物件和电器。剩余的粗笨家什之类,统统留了下来。就在搬进新家的那天,郭大悟在院中的一个厢房里,发现了整整几大柜子的书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父母先后离开。对一个刚刚十岁出头的孩子来说,这种打击不可避免地会使他变得有些孤僻和自卑。成绩不佳、身体瘦弱。在学校里被排挤、欺负更是常有的事情。

于是在那些孤独寂寞的日子里,书本就成了郭大悟唯一的慰籍。

老人留下的书不仅数量庞大,种类也是包罗万象。从武侠小说到科普读物,从国内外名着到兵器知识,从诸子百家到儿歌俚语。甚至还有给郭大悟进行了性启蒙教育的几本诸如《灯草和尚》、《如意君传》、《痴婆传》《炀帝艳史》之类的“小黄书”。

整整三年,只要一有时间,他便会躲在那间厢房里埋头苦读,即使在寒暑假也几乎足不出户。

开始只看《蜀山剑侠传》、《说岳全传》、《东周列国志》、《七剑十三侠》、《包公案》、《八仙得道东游记》之类的闲书。

后来,《聊斋》、《唐宋传奇》、《阅微草堂笔记》、《豆棚录》等等文言志怪亦能读得不亦乐乎。再后来,就连《史记》、《左传》、《资治通鉴》、《三国志》这些史家经典,他都敢于搬出来翻翻了。

初中三年,学校里唯一一个没有责骂过郭大悟的,就是他们的语文老师。

~~~

直到那天,郭大悟在其中一个柜子的最下面,费劲地扒拉出一本大部头——《十粒金丹》。正在吹上面灰尘的时候,书里夹着的一本小册子掉了出来,薄薄的,只有三十多页。

翻开一看,通篇皆是用毛笔手写而成。线条刚劲有力,清晰而洒脱。

尽管他不懂书画,但觉得满页墨迹如龙飞青天、鹤舞雪原,只要一打眼望去,便使人有种心胸舒畅、通透之感。

小册子所用的纸质亦极好,虽然陈旧泛黄却毫无朽坏。不过后来再回忆起的时候,他才醒悟到,那些并非纸张。

册子的封皮上写着五个字——《剑经.体外篇》。

在那个武侠小说层出不穷、大行其道的年代,哪个小朋友没有做过剑侠梦?

不曾被仇人逼下悬崖,就得到了一本真正的“武功秘笈”!这个半大孩子的欣喜之情可想而知!

册中内容既不晦涩亦不艰冗。每页都有一幅用笔寥寥却又栩栩如生的小图画。画中男子拿着根忽长忽短的棍子,几欲破页而出。

那一年,郭大悟十四岁。他所有的时间不再用来看书。而是对着这本小册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文中的每个字眼,一次又一次地练习着图中的每个动作。

十三个月后,他点燃一根火柴,烧掉了它。

~~~

到了高中,郭大悟孤僻依旧。虽说个头骤增,但体型还是很瘦。

不过已经没有人再想欺负他——尤其是某次班级组织去操场除草,他轻松折断了一根打来的铁锹把子之后。

从此,几乎所有同学都对他敬而远之。

十七岁那年,郭大悟第一次杀人。那也是一个夏天,在偏僻的河边,他用一把水果刀轻松结果了三个正打算轮奸一名女子的流氓。

那些年的灯很少,夜晚的郊野总是又黑又危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