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哩啪啦的爆竹声,响彻了一整夜,或长或短,或连或断,或近或远,似乎都没有停歇过。
天刚蒙蒙亮,乡村里的人们争先恐后起了床。
依照代代相传的习俗,无论男女老少,都是不允许赖床的,也不管除夕夜熬得有多晚,年初一困得能不能起来。
一通忙活,烧火,煮饺子,放鞭炮,较着劲,生怕落后了似的。
“琴,快起床,吃过早饭,要挨家挨户拜年去。”
相类似的唤词。先是老爸,然后老妈。
湘琴挣扎着想要起来,奈何一夜迷梦,困得实在睁不开眼。听到唤声,迷糊着应一声,翻个身,又瞬间眯着了。
天很冷。哪怕拢了一夜的火筒,仍是不觉怎么暖。
小时候不觉得,习惯成自然,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什么天气什么温度,都能适应得来。
后来,随爸妈去了城里,住进密闭性好些的楼房。可一到冬天,仍是没暖气。太冷了,冻得哆哆嗦嗦,就开空调救急,才不觉难熬些。
乡村习惯变化慢。多少年了,还是用火筒取暖。烧时就暖些;不烧呢,屋外屋内一个温度。
湘琴明明盖了两床被子,将身子捂得严严实实,被头只开一个小缝儿,紧挨着鼻孔眼,方便一呼一吸,可还是冷了大半夜,将至天亮,才觉得被窝暖起来。
迟迟不见湘琴起床,饺子已经快出锅了,提醒早饭的鞭炮也已放过。
奶奶怕饿着湘琴,就亲自过来叫。
她慈爱地笑着,伸出热乎乎的手,去掀湘琴的被角,见露出年轻的酣睡的侧脸,才乐呵呵地说:“小懒虫,快起床,吃热乎乎的饺子喽。吃了饺子,去支书家,去邻居家……”
湘琴感受到奶奶的抚摸,睁开惺忪的眼眸,懒洋洋地笑着,一把搂住奶奶的脖子,撒娇一阵儿,才笑着起身。
奶奶说还要去叫湘淑跟湘涵,摇头笑着嘟嘟囔囔:“真是一群小懒虫,跟小时候一样。”
看似抱怨的话,却难掩满心的疼爱。
湘琴边穿衣服,边眯着眼看手机。果如所料,并没有卢余的消息,倒有多条学员欣然拜年的消息。
湘琴边回边想,卢余大概还在睡懒觉。听他说,他们不必早起,也没有走亲串邻的风俗。几代人凑在一起,热热闹闹闹几天,就算过年了。
湘琴起了羡慕心思,一南一北,相距千里,风俗真是大不同。
吃过饺子,又拾掇一番。湘琴跟湘淑、湘涵一起,挨家挨户去拜年。
离家数年,亲邻们见了他们,还是热热乎乎的,忙让喝茶,忙让吃花生瓜子,忙让吃香甜的水果……总之,比小时候丰盛了好些,比去年也好了点,连稀有的榴莲都上了桌。
再看家家户户的摆设,也比前些年好了许多。有的人家,比照着城里人,收拾得干净利落,一水的城里楼房模样。
村支书家最好,新盖了两层小楼,院里栽了果树,种了花,可以想象,开了春,将会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支书家的儿子也是大学生。他一毕业,丝毫不留恋城市的繁华,回到乡里,又有政策扶持,开了个相当规模的猪场。不肖说,效益定然很好。
“亏你旺哥,从年头忙叨到年尾,攒了些钱,扒了老房子,才盖了这新房。小琴,小涵,你们有见识,觉得这房子可还行?”支书家的说着,骄傲之情溢于言外。
湘涵伶俐得很,一个劲儿赞好,嘴甜得像抹了蜜,“婶子,可太行了,比城里的别墅还好呢。”
湘淑仍低头沉默。虽说出去打过工,未曾有机会见过别墅的内部,不知该是怎么个情景。
“小淑还是不爱说话。到了婆家,可不能还这样,吃亏。”村支书家的善意地说。
村里没有秘密,湘淑订婚的事,早已人人知晓。她知道,湘琴不觉意外。
“小琴啊,听说,燕城很大。从城东头到城西头,都得一整天,是真的吗?”村支书家的又有了新话题。
湘琴想了想,才微笑着说:“嗯,堵车的时候,可不就是这样?”
又东拉西扯一阵,湘琴姐弟说还要去别家,笑着跟村支书家告辞。
待走了全村,拜过年,已近中午了。
回到奶奶家。湘琴听老妈说,刚送走一波又一波来拜年的人,这会儿堂屋还有访客呢。
女人们照例去准备午饭了。
湘琴跟湘淑要帮忙,却因不擅制作饭食一道,被奶奶赶了出来。
只得往堂屋来。
火筒边,老爸跟二叔正陪着几个男性长辈聊天。
湘琴略坐一坐,吃了几粒花生,几块炸货,饮了几口泡爆米花的糖水,跟长辈访客寒暄上几句。因实在插不上话,觉得无聊得很,就随便找了个借口,躲到睡觉的屋子来。
被褥叠得齐整,应该是有人帮的忙,不知是奶奶,还是妈妈,也许是二婶。
湘琴心暖暖的,摸摸硬梆梆的木板床,还好铺着暄软的棉被。
她坐上去,只展开一条被褥,搭在身上,后索性裹披着取暖。若说穿条棉被在身上,也是恰切得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湘琴摸出手机,自拍一张,发给卢余,无聊地打开视频,追大热的仙侠剧,恰是最后一集。
剧情太苦,明明相恋的人,却因仙魔殊途,非得你死我活,结果落得魂飞魄散的下场。
湘琴正在蜜恋中,哪受得了这个,不待看完,擦去了热泪,退出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