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虞带着阿鹿将买回来的桂花淘洗干净,放在簸箕上晾干,然后就赶紧去处理其他配料。
半斤糯米粉、三两面粉,加入一两半的白砂糖,以及适量的糖渍桂花,混合均匀,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至面糊黏稠,挂筷而不断。
面糊上蒸笼蒸熟,趁热将蒸熟的糕体用湿纱布裹住,不断地翻掀,揉捏直至面团光滑,糕体细腻。
揉好的糕团放入模具,整平,切成小块。再淋上桂花蜜或者撒上晾干的桂花,这道广寒糕便算是完成了。
小主,
除了广寒糕,苏虞还做了三样糕点——状元糕、步步糕以及定胜糕。
而远在汴京城的苏家,也做了这四样糕点。除了自家吃,吴氏还特意找人定了一些比较高档的食盒,将四样点心每种都装一些,然后让五郎六郎给苏家姻亲以及苏慎交好的同僚家送去。
很快,其他家也做了糕点送到苏家。这些糕点做法都很简单,用料也不外乎糖、油和粘糯米粉,取的就是个好寓意。
不过每家有各家的做法,填料也有讲究,所以还是能吃到很多不同的口味。
就比如那状元糕,家境一般的就做最基础的版本。
糯米洗净晾干,入锅小火炒熟炒香,用碾子碾成粉末,过筛后混入白糖、烧热的猪油,揉捏光滑。再分成小份,搓圆,入模具,按出状元二字,蒸熟即可。
若是家境好的,就会在糕里加入各色馅儿——芝麻糖馅儿、花生馅儿、玫瑰豆沙馅儿,甚至是猪肉馅儿。爱吃啥加啥,毕竟这道糕点,重点在于糕皮上印出的状元二字。
除了糕点,吴氏在给家里四个学子准备秋闱用品时,也给三个姻亲家的学子送去了一份考生专用清单。
秋闱考三场,每场考三天两夜,合起来就是九天六夜。
这九天,吃喝拉撒都在那小小的号房里,对于考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不小的挑战。
往届那么多年,年年都有学子病倒累倒,甚至死在号房里的情况。
所以不论秋闱还是春闱,这都是大事,疏忽不得。
吴氏准备东西时,苏虞也看了眼,想着如有疏漏也好补充一二。看完,苏虞就发现,嗯,这还真不用她多事。
吴氏准备得十分齐全,科举考试时用的文房四宝都是专制的。
毛笔要用笔杆镂空的,墨条和砚台要用薄的,镇纸、水注都要用瓷的,这是为了预防作弊,也是为了避嫌。免得考场还没进,考试用的家伙就被进场检查的号军销毁或者没收了。
生活用品准备了桐油布、羊毛卷布、两套单衣,兔毛大衣、擦汗布巾以及照明用的蜡烛。
油布是为了挡风防雨。羊毛卷布,答卷时做毡布,吃东西垫桌,睡觉时做下临时床垫。至于兔毛大衣则是为了防寒。
八月暑热未退,寒意将至。穿棉衣未免夸张,穿单衣就怕下雨。秋天是一层秋雨一层寒,落了雨,考生很容易得风寒。有兔毛大衣,冷了裹着,晚上睡觉也能当被褥盖着。
最关键是这东西只有一层,不至于像棉衣那般有夹带的风险,也就不会在入场检查时被拆卸成四分五裂。
药品有艾草、雄黄、锭子药、生姜、茶叶以及一些小药丸子。
艾草雄黄用来驱虫祛蛇,锭子药是用多种中草药熬制浓缩而成的固体膏状药,有点类似现代的风油精,起提神醒脑、消暑解毒的功效。生姜驱寒,茶叶则是为了清新口气以及提神醒脑。
小药丸子主要有四种——治疗风寒、发热、中暑,以及腹泻。每种药丸子都拿瓷瓶分装好,写上小标签,用时一目了然。
食物有米面盐糖、肉干和鸡蛋和清水。苏虞还额外推荐两样食物——烤馒头片和油茶。
肉干鸡蛋补充蛋白质,盐糖是好东西,秋闱九天,天气闷热,环境简陋,吃不好睡不好,很容易生病或者腹泻,有盐糖水能及时补充能量和电解质,不至于因为脱水昏迷。
至于苏虞着重推荐的烤馒头片和油茶则是因为八月份天气温度还比较高,食物很容易变质。烤干的馒头片,以及重油重糖的油茶(炒面)不容易变质吃坏肚子。
且她还有另外一重考虑。
这两样都是熟食,不需要怎么加工就能吃。
秋闱九天,但是真正能拿来考试的时间非常紧促。晚上天黑不能答卷,凌晨和傍晚最好也不要答卷,天黑看不清,写个错字就完了。
中午时分光线最好,但最好还是不要答卷,天热容易流汗,万一汗水打湿了卷面,卷面有瑕,结果也只能是个不录。
最后能答卷的时间就剩下早上辰时、巳时以及下午申时,这么点时间,要写诗赋、经义、策论,时间非常紧促。
这就导致一些学子考完连卷子都没写完,或者仓促之下,牛头不对马嘴、字迹潦草,完全发挥不出自己平时应有的水平。
万一时间不够,节省下来的煮饭时间没准就帮到了自己。
此外还要带打火石、木炭、小炉子以及一个小巧的铜锅。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煮点热水喝或者熬点米粥喝对身体更好。一连九天的考试,强度不可谓不大,身体舒服了才能坚持得更久。
吴氏写完清单,苏虞犹豫了一下,还是在吴氏送去的单子里加上一项——臭号免疫训练。
强烈建议诸位准备下场的考生们可提前在家中茅厕附近进行臭味免疫训练,免得不幸分到了臭号附近,被熏得头晕脑胀写不了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