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鹏和红梅都觉得秦玉的题名更胜一筹,便让杨永忱去裱贴了,祝联营见那横木板是嵌进上下槽里的,和云鹏蹬条凳在两边往上一挫使摘了下来。杨永忱说:“这回不用刷亮油了,我能把这四个字刻出来,用墨一描就行了,我就是不会写,要是会写就能挣钱了。”
下午,女生们都去找杨保管学约秤了。杨保管拿出了两个6斤的盘秤和两个20斤的钩子秤,库里还有两杆200斤的抬秤,这些都是生产队分东西和粮食入库的必备工具。朴英素和刘娜各抢了一个盘秤,是半斤起的,红梅和黎想没去抢,柳维嘉和高萍也都是不往前争的人,她们拿到了两杆钩秤,是4斤起的。
冯队长告诉户员们听到钟声就挎土篮子到生产队,明天早饭多做一些,带上中午吃。
回户后大家便准备饭盒和水壶了,上学时,她们春冬都带饭盒,在学军时还都买了军用水壶,现在派上了用场。
张彪和栗武看完瓜地后便打起了行李,张彪决定,他俩搬到瓜窝棚去住。
蓝卫国改了明天的菜谱,要蒸大米饭、鸡蛋炒韭菜给大家带,忙着去磨稻子了。
48斤稻子只磨出了36斤大米,14斤稻壳子里筛出了4斤麸子,出米率才75%,和城市供应的每人2斤大米一样多。好在稻壳子能喂鸡,稻糠能喂猪,稻子每斤价格比城里的大米便宜了2分钱,磨米费是每斤一分钱,还有的赚。
第二天早上三点半,钟就响了,这回大家都听见了。出门时,天才蒙蒙亮,还能看见星星。到了生产队,老板子们都在套车,看不见社员,知青们站成了一排。
冯队长说:“你们有表,以后听到钟响,半个小时到生产队就不算误点。散开吧!这不是学校。”
四点钟,社员陆续到齐了,四辆车才向瓜园出发。24个社员12个知青分坐四辆车,八个女生都挤到毛驴车上,向西走了三里地,便到了瓜园。
瓜园东边有一趟榆树,在两棵老榆树上修了一个树屋,张彪和栗武便在那树屋里住,栗武的马拴在了树屋下面。靠道边搭了个人字窝棚,老瓜倌和孙子杨贵奇,小名狗剩子,在窝棚里卖瓜。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瓜地,得老瓜倌点了名的,才允许进去下瓜。他挑了9个人连同他10个人开始下瓜了。冯队长让知青们跟在这10个人后面接瓜、往车上装瓜,其他人被派去割蒿子了。
这10个人向知青们传授挑瓜的经验,叫做一弹二闻三摘。即弹出空响声后扯起来闻,如果扯起来就脱落了就不用闻,那叫瓜熟蒂落。闻到香味,但是扯不下来的就放下,那叫强拧的瓜不甜。
那瓜都挺匀称的,一个在七八两左右。挎到地头时,小队会计郑国良会用抬秤一土篮一土篮地过秤,小孙子杨贵奇记账。
户员们先可大板的车装,装到500斤后,再往二板车上装,以此类推,最后是毛驴车。
干到了5点半,四辆车都满后,一家又分了一土篮子瓜,冯队长给集体户分了三土篮子。打蒿子的社员用蒿子把车上的瓜都盖上后,早气工结束了,所有人都回家吃饭。
七点钟不用敲钟,大家便自觉到了生产队。冯队长做了四个阄,让四组抽,红梅抽到了一,她们组上了大板的车,要向北去沙城子,柳维嘉尖叫起来,因为她可以去爷爷家了;秦玉抽到了3,上了三板的车,要向西去后高家;黎想抽了4,是毛驴车,要向南去十家子;刘娜抽到了2,上了二板的车,要向东去八家子。
女生们昨天晚上开会了,统一了最低价——7分一斤,开始叫8分,最后叫6分,保证一斤瓜挣2分钱,一天为户里赚40元钱。
柳维嘉只知道她姑姑是沙城子中心校老师,她们这条线路不远,只有18里地,路过两个大队就到公社了,沿途小队也就4个。柳维嘉带上了小提琴,每过一地便拉琴,吸引人来买。但是,妇女们一问价,都嫌贵,她们的秤还是起点就4斤的,没卖出几份去。到了沙城子中心校柳维嘉找到了姑姑,姑姑凭小提琴认了侄女。姑姑给她姑夫——中学校长打了电话,姑夫把这车瓜包了,分给了教职员工。
秦玉这条线有22里地,路经3个大队,8个生产队。每到一地,朴英素便唱歌。她把《卖花姑娘》插曲改了词,唱道:“买瓜来哟,买瓜来哟,瓜儿香,瓜儿甜。要问这瓜叫啥名啊,大名就叫十道白。”
秦玉用半张图画纸把瓜的名称、产地、价格、特点写了上去,罗响也唱起了京剧,每过一地都卖出一些。
秦玉在后高家跃进大队二队遇见了班级团支书佟永利组的集体户,竟一下子买了160斤。到公社时还剩200斤了,她们开始专找集体户卖了。三板也挺配合,在公社四周找了四个集体,把200斤瓜全卖净了。
刘娜这条线最长,有28里地,要路过5个大队,12个小队。每到一地,刘娜边吆喝边唱,于波嘴甜,都有收获。
路过第三个大队头道圈时,任民发现这里有拖拉机站,里面还有机修车间和加油罐,院里有六辆拖拉机,链轨、东方红28、铁牛55各两辆,还看到了一辆日野汽车。他便忘了卖瓜,过去打探了。
刘娜的歌声引来了一些男知青,围着她调戏。二板去阻拦,被一个男知青打了个乌眼青。于波跑去大队告状,大队书记王震到场后处理了打人者,给了二板10元医药费,把剩下的瓜都买下了。
黎想这条线最近,才10里地,路上她就打定了主意,直接把车赶到了粮库。她让高萍唱样板戏吸引司机,自已给饼店老板送瓜,从那借了盆,洗了瓜送司机们品尝,她介绍瓜的名字、历史和特点。
她深知这瓜谁尝了都会买,便用了这个欲取之先予之的招术。当司机们品尝后,她说:“各位大哥不想给老婆孩子们带回去点尝尝吗?一毛钱一斤是贵了点,但是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啊,4元钱能买一袋子。这粮库里有面袋子,谁买报数,我去买袋子,袋子是白送的。”
她这么一说,七八个司机都说买了,有的还报了两袋子。一袋子装40斤,一车瓜转眼便买没了。
高萍一算账,她们卖了12袋瓜,收了48元钱,减去12元袋子钱还剩36元,上交25,还能剩11元。
云鹏和红梅都觉得秦玉的题名更胜一筹,便让杨永忱去裱贴了,祝联营见那横木板是嵌进上下槽里的,和云鹏蹬条凳在两边往上一挫使摘了下来。杨永忱说:“这回不用刷亮油了,我能把这四个字刻出来,用墨一描就行了,我就是不会写,要是会写就能挣钱了。”
下午,女生们都去找杨保管学约秤了。杨保管拿出了两个6斤的盘秤和两个20斤的钩子秤,库里还有两杆200斤的抬秤,这些都是生产队分东西和粮食入库的必备工具。朴英素和刘娜各抢了一个盘秤,是半斤起的,红梅和黎想没去抢,柳维嘉和高萍也都是不往前争的人,她们拿到了两杆钩秤,是4斤起的。
冯队长告诉户员们听到钟声就挎土篮子到生产队,明天早饭多做一些,带上中午吃。
回户后大家便准备饭盒和水壶了,上学时,她们春冬都带饭盒,在学军时还都买了军用水壶,现在派上了用场。
张彪和栗武看完瓜地后便打起了行李,张彪决定,他俩搬到瓜窝棚去住。
蓝卫国改了明天的菜谱,要蒸大米饭、鸡蛋炒韭菜给大家带,忙着去磨稻子了。
48斤稻子只磨出了36斤大米,14斤稻壳子里筛出了4斤麸子,出米率才75%,和城市供应的每人2斤大米一样多。好在稻壳子能喂鸡,稻糠能喂猪,稻子每斤价格比城里的大米便宜了2分钱,磨米费是每斤一分钱,还有的赚。
第二天早上三点半,钟就响了,这回大家都听见了。出门时,天才蒙蒙亮,还能看见星星。到了生产队,老板子们都在套车,看不见社员,知青们站成了一排。
冯队长说:“你们有表,以后听到钟响,半个小时到生产队就不算误点。散开吧!这不是学校。”
四点钟,社员陆续到齐了,四辆车才向瓜园出发。24个社员12个知青分坐四辆车,八个女生都挤到毛驴车上,向西走了三里地,便到了瓜园。
瓜园东边有一趟榆树,在两棵老榆树上修了一个树屋,张彪和栗武便在那树屋里住,栗武的马拴在了树屋下面。靠道边搭了个人字窝棚,老瓜倌和孙子杨贵奇,小名狗剩子,在窝棚里卖瓜。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瓜地,得老瓜倌点了名的,才允许进去下瓜。他挑了9个人连同他10个人开始下瓜了。冯队长让知青们跟在这10个人后面接瓜、往车上装瓜,其他人被派去割蒿子了。
这10个人向知青们传授挑瓜的经验,叫做一弹二闻三摘。即弹出空响声后扯起来闻,如果扯起来就脱落了就不用闻,那叫瓜熟蒂落。闻到香味,但是扯不下来的就放下,那叫强拧的瓜不甜。
那瓜都挺匀称的,一个在七八两左右。挎到地头时,小队会计郑国良会用抬秤一土篮一土篮地过秤,小孙子杨贵奇记账。
户员们先可大板的车装,装到500斤后,再往二板车上装,以此类推,最后是毛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