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上趟子和拔麦子(2 / 2)

打头的大约拔出一米远左右,把最后拔下的麦秸分成两束,把麦穗相交,两手挽了一个花,那两束麦秸便连到了一起,这叫打绕子。

他把绕子的一头从垅沟穿过蒲子,把麦秸勒到一起,单腿跪在麦秸上,两手又挽了一个手花,便把麦秸打成了稇。

这时其他社员才开始行动,这是规矩,谁也不准超过打头的,一旦超了,队长就会在质量上找你的小脚。因为打头的是生产队的四梁八柱,队长要保住他的权威。

云鹏他们5个各找了一个社员去学习,直到拔到了头,他和罗响也没学会打绕子。最先学会的是常青,随后是祝联营,他俩动手能力强。任民学会了打绕子那个手花,打稇的手花学得不精,一拎就散。

只拔了一出,早气工便结束了,太阳已经升得挺高了。车来了,大车都装上了跨杠,有三米宽,毛驴车上拉着羊杂碎汤、绿豆水和荞面卷子,大家就在地头吃早餐了。这是拔麦子的特供,柳维嘉成了服务员,给大家盛汤、舀水。

大家吃饭时,柳维嘉用叉子挖了一根垅台上的土,捧进了一个小口袋,又剪下了十几个麦穗揣进了衣袋,那精细劲儿引来了社员们的议论和嘲讽,她却不去理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车进地了,是每隔四趟子一辆车排开的。户里就赊了四把叉子,云鹏和罗响用一把,轮流干,歇着的就继续学打绕子和打稇,常青他们三个则跟车去了。

太阳一出来,汗便出来了,麦芒开始往肉上粘了,开始是脖子和胳膊发痒,随后是前胸和后背,社员们都习惯了,云鹏他们受不了了,要脱衣服。

冯队长说:“都别脱衣服,去折柳树条子,插在背后。”大家按说的去做了,果然痒的轻了。

那大车真能装,200多稇麦稇装了四层,竟还能装,一辆竟装了6层,300多稇,象草垛似的,把20趟子1000稇麦稇都装上了才回走。而社员们又拔第二趟子了,直到10点钟才拔完,这块地实际有1.2垧,每人才拔了6分地。

冯队长说:“叫个老爷们,一天就能拔一亩多地。回去吃荞麦饸饹,下午拔第二块地。咱们有4块地,打了八亩地的埋伏,看今年的光景,能打8000斤麦子,明天打饼,卷豆芽子干豆腐丝。”

这话鼓舞了社员们的情绪,地里往回走时,都在拉完麦稇的地里自动散开,捡遗落在地上的麦穗,每人的背心都兜了一小兜,充满了对集体的热忱。

祝联营他们三个坐大车回去了,云鹏和罗响没去拣麦穗,因为他俩还没学会打绕子,各自拿两束麦秸在练习着手花。回到井台便脱了衣服,打水互相浇起来。

黎想的战术打赢了。三挂大车占了丁字头和丁字尾的道两边,一横两顺,女生们载歌载舞,男生们扯嗓子吆喝,司机们无不停车前来的,2000斤瓜装了50袋子,刚吃完午饭就所剩无几了。

黎想为了二喷瓜着想,带着毛驴车向西行进了15里,过了县界,到了辽河县双山公社的哈拉巴山釆石场,拉去的5袋子瓜竟以一毛一斤被抢光了。因为这个釆石场有100多人,卖啥的都没有。

女生们三天为户里挣了120元,晚上开始盼着卖二喷瓜了。然而,一场最具考验的生产活动拔麦子开始了。

当地有一句俗话说,男怕拔麦子,女怕生孩子,因为两个都是遭罪的活。拔麦子的活遭罪遭在麦芒上,那东西无孔不入,会随着汗水粘在身上,汗一干,便痒得让人坐立不安。

还好,冯队长把女生都安排到了场院打麦子。云鹏本来可以留在生产队写标语,但是他想和弟兄们同甘苦共患难,毅然加入了拔麦子的行列。

四队有80多垧地,其中在册面积50垧,帮忙地30垧。所谓帮忙地就是册外地,都是各家开荒开出来的自留地。1970年掀起的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高潮时,这些地都归集体所有了。

1970年之前,这30垧地大多种麦子,这里麦子的产量低,亩产才120斤左右,加上荞麦,亩产才160斤左右。而县里推广了一埯双株后,苞米亩产达到了200斤左右。为了提高粮食总产,县里年年都下达种植计划,规定玉米种植面积不得低于75%,公社又把征购粮任务年年提高,使小麦面积一减再减。

四队的80垧地按种植计划得种60垧苞米,剩下的20垧要种高粱、黄豆、小麦、谷子、糜子、小豆、绿豆、向日葵、地瓜等9个品种,一个品种平均只剩下2.1垧。

冯贵把小麦定了4垧,因为种完麦子能种荞麦,还能抽出地来种萝卜白菜。

那六道壕每隔一里地一道,中间有五块长宽各一里地的方田,除去横壕竖沟和道路外,每节地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000米,有耕地400垧,由前5个生产队耕种,六、七、八队有260垧地分布在东、北、西三面,其中六、七队各100垧,八队只有60垧。还有40垧水田在一队,一队有50户社员,耕地最多,达120垧。

四队的麦地在三道壕和四道壕中间,离生产队有3里地。清晨4点,20名社员和5名男知青抄近路,从场院和粪坑中间的茅道越过头道壕,在水沟堰上走一里地,再同样翻二道壕、三道壕就到了麦地的地头。前三道壕中间是五队的地,三道到五道壕中间是四队的地,而五道和六道壕之间的地都是一队的。南道东边的地也是这么分的,是大队出于上工距离的考虑。

那麦田和苞米地不一样,苞米地都是一垅400米长,麦田则只有50米长,镶在了苞米地的地头。这是四队最近的地,在这里种麦子是和了“丑妻近地家中宝”之说。

这片地有240根垅。社员们都是空手来的,冯队长却让知青年都带叉子。到了地头,打头的站在中间喊了一嗓子“上趟子啦!”,社员们便在他左右站开了。

云鹏他们5个也站到了排中,冯队长说:“你们先靠后,看看啥叫上趟子,然后跟着后边学放蒲子、打绕子、打稇,等大车来了你们装车就行了。”云鹏这才知道让他们带叉子来的原因。

上趟子就是每人6根垅,20个社员排了120根垅,这叫上趟子。四队的30个社员中有3亇大板,两个饲养员,一个保管员,平时都是24个劳力下地,今天为什么只来20个呢?原来有4个留在场院扬场了。

打头的大约拔出一米远左右,把最后拔下的麦秸分成两束,把麦穗相交,两手挽了一个花,那两束麦秸便连到了一起,这叫打绕子。

他把绕子的一头从垅沟穿过蒲子,把麦秸勒到一起,单腿跪在麦秸上,两手又挽了一个手花,便把麦秸打成了稇。

这时其他社员才开始行动,这是规矩,谁也不准超过打头的,一旦超了,队长就会在质量上找你的小脚。因为打头的是生产队的四梁八柱,队长要保住他的权威。

云鹏他们5个各找了一个社员去学习,直到拔到了头,他和罗响也没学会打绕子。最先学会的是常青,随后是祝联营,他俩动手能力强。任民学会了打绕子那个手花,打稇的手花学得不精,一拎就散。

只拔了一出,早气工便结束了,太阳已经升得挺高了。车来了,大车都装上了跨杠,有三米宽,毛驴车上拉着羊杂碎汤、绿豆水和荞面卷子,大家就在地头吃早餐了。这是拔麦子的特供,柳维嘉成了服务员,给大家盛汤、舀水。

大家吃饭时,柳维嘉用叉子挖了一根垅台上的土,捧进了一个小口袋,又剪下了十几个麦穗揣进了衣袋,那精细劲儿引来了社员们的议论和嘲讽,她却不去理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车进地了,是每隔四趟子一辆车排开的。户里就赊了四把叉子,云鹏和罗响用一把,轮流干,歇着的就继续学打绕子和打稇,常青他们三个则跟车去了。

太阳一出来,汗便出来了,麦芒开始往肉上粘了,开始是脖子和胳膊发痒,随后是前胸和后背,社员们都习惯了,云鹏他们受不了了,要脱衣服。

冯队长说:“都别脱衣服,去折柳树条子,插在背后。”大家按说的去做了,果然痒的轻了。

那大车真能装,200多稇麦稇装了四层,竟还能装,一辆竟装了6层,300多稇,象草垛似的,把20趟子1000稇麦稇都装上了才回走。而社员们又拔第二趟子了,直到10点钟才拔完,这块地实际有1.2垧,每人才拔了6分地。

冯队长说:“叫个老爷们,一天就能拔一亩多地。回去吃荞麦饸饹,下午拔第二块地。咱们有4块地,打了八亩地的埋伏,看今年的光景,能打8000斤麦子,明天打饼,卷豆芽子干豆腐丝。”

这话鼓舞了社员们的情绪,地里往回走时,都在拉完麦稇的地里自动散开,捡遗落在地上的麦穗,每人的背心都兜了一小兜,充满了对集体的热忱。

祝联营他们三个坐大车回去了,云鹏和罗响没去拣麦穗,因为他俩还没学会打绕子,各自拿两束麦秸在练习着手花。回到井台便脱了衣服,打水互相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