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返城知青大安置(2 / 2)

粮食局和供销社和农林水一样,职工在下面的多,两个局返城知青只有500多人,实行了国营职工和集体职工混岗制,把人都安排到了粮库、粮店、生产资料公司和化肥库。

工交建系统中的企事业单位也不少,这一系统有1500多返城知青,相对来说,工业系统最多,占了1000人,因为他们原有酒厂、汽门芯厂、鞋帽厂等,又新增了面粉厂、磷肥厂、催化剂厂。而交通局的客运公司、货运公司职工仅次之,建筑公司的砖厂、自来水公司、住宅公司、市政、环卫处等人员也不少。

这三个局也要求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于是派生出了知青饮料厂、知青包装厂、知青汽门咀厂、公铁货物联运公司、知青自来安装队、第三建筑公司等企业。

文教卫系统中教育局返城知青居全县之首,达1000人,文化局、体委、卫生局、广播局、报社、新华书店加起来才500人。

因为知青不能当老师,艾青山的校办工厂和局招待所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14所中小学也只能安置500人。

雷晓颖统筹安排,在教育局10所小学成立了40个学前班,在文化局的影剧院、电影院建了售货窗,在新华书店成立了知青书店,在卫生局办了护士培训学校,在广播局成立了电器修理部,在体委成立了体校,在报社成立了知青报刋杂志分送站。尽管如此,也只安排了200人,还有800人安排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检法400名警务人员,也有300多名子女返城,云鹏和公安局去地区争来了办驾校的许可,在种子公司晾晒场办起了集体所有制的驾校,安排了30多人;又成立了自行车管理所,靠发自行车牌和收管理费安排了30多人;还给5个派出所,5个交通岗亭各分了4个协理员,但仍有200人安置不了。

云鹏借鉴了彭晓东说的上海安置法,不是建报亭、电话亭和冷饮亭,而是让所有返城知青在国营农林牧场中选择,各系统有选择这项的,让出他们现有的岗位,由县里统筹安排。全县有11个国营农、林、牧场及水库,拿出了1000个国营农工指标。

他没想到,1000个指标竟有6000多人报名,足见家长和知青对国营单位的青睐,宁可远离县城也去那里从事农事工作。

结果,他请出了柳维嘉,由她进行面试取舍。柳维嘉把她的知青农技推广员全选上了,才使整个知青安排工作告一段落。

别说,还真有20多名知青选择了自谋职业,有开理发店的,有开修理部的,有开刻戳店的,还有卖瓜籽的。

栗武和王美丽没了回来,因为他们在农村结婚了,和被提拔为公社助理员及站办所工职人员一样被屏于返城知青范围之外了。而那些最后一批下乡没办户口迁移的1500人,也都屏于知青安置之外了,只能进镇办企业了,这多少让下乡满两年等待国营企业招工的知青心理上得到了一点平衡。

进入11月份,云鹏终于等来了省里知青安置工作的文件。

这一文件在系统包子女的大前提下出台了许多政策:

其中有各系统可以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在国营企事业单位成立集体企业。凡以安置知青为主的集体企业,工商部门优先给予登记注册,尽快颁发营业执照。

其中还有鼓励知青自谋职业,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对单独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返城知青可以颁发个体经营执照。

这两条政策一出,省地直企事业单位率先响应,播种机厂、轴承厂、汽车改装厂、新生轮胎厂、汽车配件厂、省农科院、油坊子煤矿都挂出了劳动服务公司的牌子。

播种机厂有800多名职工子女返城,把铁塔项目和草绳机项目及锅炉烟囱项目都改成了知青分厂,实行集体性质管理,自负盈亏。

轴承厂有600多名职工子女返城,把加工轴承切削下来的铁屑交给知青回收,成立了知青铁屑经销公司,让利于知青。

汽车改装厂有300多名职工子女返城,成立了知青钣金修理分厂;新生轮胎厂有30多名警员子女返城,成立了知青废橡胶收购部;汽车配件厂有150多名职工子女返城,把汽车滤清器项目分离出来,成立了知青汽车滤清器厂,贯名第二汽车配件厂;省农科院也有50多名员子女返城,全并入了后勤生产科,成立了知青良种场;油坊子煤矿有300多职工子女返城,成立了煤矸石经销公司。

除此之外,金融系统通过开办储蓄所,电力系统通过开办电力安装公司、邮电系统通过增加合同制线路维护工和邮递员等措施,也安排了100多名返城知青。

唯有英城六建,乘机成立了怀仁县知青建筑公司,对外号称怀仁第二建筑公司,安排了400多名知青,其有有100多名是怀仁六建的职工子女,祝联营也辞职任了经理,徐佩瑶任副经理兼技术员,任民任副经理兼机械队长,张宏等3人分任财务、监理和后勤总管,将公司总部设在了范家镇。

这些中省地直企事业单位共安置怀仁县返城知青2430人,占本县返城知青的23%。

县里十分重视知青安置工作,按农林水、商粮供、工交建、文教卫、公检法5大系统成立的劳动服务公司,把没有企事业单位的部门划入5大系统,由县领导负责各大系统,成立领导小组,云鹏任组长。

农林水系统虽有6个部局,但下属单位都在公社,公社机关和站办所干部的子女不属于知青,为此返城的只有200多人,一个种子公司便需要200人,很快完成了安置任务。但是,安置的知青都是集体所有制职工,王震想用自己知青点考车票的知青都被录用了。

商粮系统虽然只有商业局、粮食局、供销社、物资局4个部门,但是商业局有八大公司,每个公司的商业网点又很多,如百货公司下有5个百货商店,饮食服务公司下有饭店、旅店、浴池、理发店,副食品公司有10个副食商店等,每个公司都相当于一个小系统,仅他们一个局就有返城知青1500多人。

他们再三要求成立单独的商业劳动服务公司,公司一成立便创办了若干个知青饭店、知青旅店、知青副食店、知青理发店、知青加油站、知青煤场子、知青浴池等,一时间,城里天天都有开业的鞭炮炸响,街面上出现了许多挂着知青打头牌子的门市店铺。

粮食局和供销社和农林水一样,职工在下面的多,两个局返城知青只有500多人,实行了国营职工和集体职工混岗制,把人都安排到了粮库、粮店、生产资料公司和化肥库。

工交建系统中的企事业单位也不少,这一系统有1500多返城知青,相对来说,工业系统最多,占了1000人,因为他们原有酒厂、汽门芯厂、鞋帽厂等,又新增了面粉厂、磷肥厂、催化剂厂。而交通局的客运公司、货运公司职工仅次之,建筑公司的砖厂、自来水公司、住宅公司、市政、环卫处等人员也不少。

这三个局也要求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于是派生出了知青饮料厂、知青包装厂、知青汽门咀厂、公铁货物联运公司、知青自来安装队、第三建筑公司等企业。

文教卫系统中教育局返城知青居全县之首,达1000人,文化局、体委、卫生局、广播局、报社、新华书店加起来才500人。

因为知青不能当老师,艾青山的校办工厂和局招待所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14所中小学也只能安置500人。

雷晓颖统筹安排,在教育局10所小学成立了40个学前班,在文化局的影剧院、电影院建了售货窗,在新华书店成立了知青书店,在卫生局办了护士培训学校,在广播局成立了电器修理部,在体委成立了体校,在报社成立了知青报刋杂志分送站。尽管如此,也只安排了200人,还有800人安排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检法400名警务人员,也有300多名子女返城,云鹏和公安局去地区争来了办驾校的许可,在种子公司晾晒场办起了集体所有制的驾校,安排了30多人;又成立了自行车管理所,靠发自行车牌和收管理费安排了30多人;还给5个派出所,5个交通岗亭各分了4个协理员,但仍有200人安置不了。

云鹏借鉴了彭晓东说的上海安置法,不是建报亭、电话亭和冷饮亭,而是让所有返城知青在国营农林牧场中选择,各系统有选择这项的,让出他们现有的岗位,由县里统筹安排。全县有11个国营农、林、牧场及水库,拿出了1000个国营农工指标。

他没想到,1000个指标竟有6000多人报名,足见家长和知青对国营单位的青睐,宁可远离县城也去那里从事农事工作。

结果,他请出了柳维嘉,由她进行面试取舍。柳维嘉把她的知青农技推广员全选上了,才使整个知青安排工作告一段落。

别说,还真有20多名知青选择了自谋职业,有开理发店的,有开修理部的,有开刻戳店的,还有卖瓜籽的。

栗武和王美丽没了回来,因为他们在农村结婚了,和被提拔为公社助理员及站办所工职人员一样被屏于返城知青范围之外了。而那些最后一批下乡没办户口迁移的1500人,也都屏于知青安置之外了,只能进镇办企业了,这多少让下乡满两年等待国营企业招工的知青心理上得到了一点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