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这个组织超出了固有历史的认知(1 / 2)

萧盼盼沉默了下来,对于这段历史她真的是惋惜无比。

无数的人曾经设想过,如果第五次反围剿不发生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那华夏大地的革命进程将会真正意义上的加速。

但历史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的现实,不经历过这样惨痛的教训,这个组织就无法真正的成熟起来。

诸葛亮注意到了光幕里萧盼盼的神情,他确定了,这次不会再赢下去了,重重包围要来了。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根据地的发展更加壮大,横跨湘赣闽粤四省,大量根据地连城一片,这使得秦邦宪(博G)越发的头脑发热,觉得争取完全胜利的时机已经到了。

“另一边,经过半年多的准备,连续吃瘪的凯申这次集结了一百万兵力,二百架飞机,分四路向根据地进攻,此次围剿,其动用了几乎自己全部的嫡系部队。以持久战与堡垒战的方式层层推进。”

一百万兵力的数据让古人感到了震惊,他们自己写书时的确喜欢夸大一下数字,但他们却知道萧盼盼嘴里的这个数字不是夸大出来的。

他们一方面好奇那支军队该怎么应对这一百万的敌人,一方面又觉得难以置信和不可理解,为什么能调动如此庞大规模的军队,却抵御不了它国的入侵。

“面对敌人的进攻,临时上层(ZY)不顾敌我的力量悬殊,实行了攻坚战策略,结局不用多言,一开始的作战就接连受挫,并在黎川发生激战,随后黎川失守,第五次反围剿也正式开始。”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是有一次转机,担任东线进剿任务的十九路军与临时上层进行秘谈,“闵变”发生,李济深于福州成立政府与凯申政府决裂,这一度打乱了其围剿的部署,使得他不得不从围剿部队中抽调九个师,另外调两个师,合计十一个师约十五万人,进军福建。”

“当时十九路军不过五万人,两个多月后闵变宣告失败。”萧盼盼顿了顿,“这次的事件应该说是有利于缓解根军地军事压力的,但在秦邦宪的影响下,临时上层认为闵变事件的领导者不值得信任。”

“等到其快岌岌可危时,这些人才意识到了唇亡齿寒,下令三军团入闵,援助第十九路军,但为时已晚。”

听到这的刘邦撇嘴摇头,说道,“这样的人不输是不可能的。”

“在剿灭第十九路军后,凯申的军队开始四路围剿,对根据地形成了合围之势。”

光幕里,地图上,一座座碉堡,一层层路障开始压缩那片红色区域,这样的画面让一些古人莫名的感到憋屈,这样的心绪让他们中的一些人感到奇怪。毕竟按照所谓的传统教育,甚至阶级立场,他们都是不应该有这种感觉的。

“在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又有一个人到达了根据地,这是个外国人,叫奥托·布劳恩,是共产国际派来顾问。”萧盼盼顿了顿,“还记得我之前提过的,国内组织和共产国际二者之间的关系吗?”

“秦邦宪对共产国际十分信任,而他本人也不懂军事,所以将指挥权全权交给了这位只指挥过一个骑兵连的奥托。”

这下是真的惊到了所有的帝王将相,也将他们之前在心中对这个组织建立起的所有正面评价打到了谷底。

诸葛亮更是大为困惑,这是被彻底架空了吗?成为了那个什么国际组织的傀儡吗?他真的无法理解。

“奥托的战略方针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完全无视了教·员的正确建议,以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方式硬拼。当年4月,敌军攻占广昌,根据地大门洞开,而就是一个广昌保卫战,主力部队就损失了5000余人,但只俘虏积毙敌方2600余人。”

“建宁之战又败,到八月,一,三军团损失约2000人。至此,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已经无法避免。事实上,在六月时奥托就已经发电报给远东局,表示江西根据地已经无法坚守。”

“9月宁都失守,10月瑞金失守,根据地被攻陷。在此情况下,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八万余人开启了被迫转移的长征。”

萧盼盼做了个深呼吸。

“整体的过程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临时上层先推行了“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了“拼命主义”,最后由此发展成了“逃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