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当土木堡变成阴谋,它的执行难度会有多大(1 / 2)

萧盼盼的一番话让于谦开始认真的思考起了自己和皇帝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于皇权本身这件事。

他明确的意识到,皇帝首先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什么能臣,什么忠臣,皇帝需要的是寄生在自己身上的触手。

作为皇帝,就必须长成一个暗藏在深宫里,但却拥有无数触手的怪物。

这个触手不能有自己的意志,更不能违背皇帝的意志,可以完美契合这些条件的人,除了小人,就只能是太监了。

皇帝和小人是天然的良配。

“关于文官合谋坑害朱祁镇的理论基础就来源土木堡之变后的政局失衡,和兵权旁落。”萧盼盼继续说道,“因为在土木堡之变后,于谦对已经被打残了三大营进行了整编,改编成了十团营。这个操作的直接结果就是大明京营的军权被彻底过渡到了兵部。”

“所以在后世的一些推论中,这是明朝皇帝开始彻底失去军权的开端,也是大明文官们这次借土木堡之变获得的最大成就。”

“是不是呢?”朱元璋和朱棣不约而同的发出了自己的提问。

萧盼盼想了想以后,反问道,“如果没有我这个自未来的人告诉你们,大明以后的以文制武成为了历代皇帝回收皇权的最大障碍,你们会怎么看待以文制武呢?”

朱元璋和朱棣呆住了,不止是他们俩,其余时代的皇帝也呆住了。

“以文制武是宋以来就定下的政治传统,根子在于唐末到五代的军阀习气达到了顶峰。所以在赵匡胤当了皇帝后,他得到了一个历史认识,那就是军队的破坏性大于文官的破坏性。这才有了以文制武的政策改变。”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庶族地主出生的文官和之前时代的文官已经不是一个物种了。这种认识到了明代也没有被任何统治者真正意识到,翻译一下就是,社会统治基础已经改变了,但政治思想没有跟着改变。”

这个概念,现在所有时空的帝王将相都已经清楚了。

“以文制武的历史走向,和科举制度的大力推广,都是皇权的必然选择。”萧盼盼认真的说道,“比如在洪武皇帝您的制度设计里,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就是相互制衡的。”

朱元璋对此很感兴趣,毕竟他现在还没有玩出五军都督府来。

“五军都督府虽然负责统兵作战,管理屯田,掌管军籍,推选将领等职能。但五军都督府没有调遣军队的权力。”

“兵部却有任免将领,升调,训练军队的权力,但不能统帅军队打仗。而到了永乐时期,永乐皇帝您对勋贵染指兵部也非常忌讳。”

萧盼盼停顿了一下,“到了仁宣时代,这种将兵权从五军都督府向兵部,确切地说,向太监身上过渡的事情就一直在发生。”

“之前已经说了,为了切断武勋和边军的联系,朱瞻基开始常设总兵,又拆分屯垦管理和出战权,然后又设置了常驻的御史巡抚,还有太监的监军。”

萧盼盼摊手,“本质上,你们这些封建帝王最担心的从来都是武将,而不是文官,这是皇权的遗传性疾病。”

这样的定性,让很多皇帝感到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