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自坟前愧姓秦(2 / 2)

汴夏 李火韦 1714 字 2个月前

赵榛见状,又想到自己有意刁难他。秦桧虽然是个奸人,但此时奸行未显,报应时候未到。不好再刻意为难。转眼看秦栯跟在自己身旁,于是让他去问秦桧缺什么物资,好让田垚调派。

秦栯去了。不大的功夫,却见秦栯与秦桧并排行马,有说有笑。

小半晌,秦栯回来复命。将事情向赵榛陈述完毕,意犹未尽地笑道:“想不到在千里之外碰到了本家哥哥。”

赵榛问了才知道,秦桧与秦栯都是江宁秦家人。若论关系,二人乃同宗。秦桧生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自祖父起,秦桧一家在外地为官。所以,秦桧只能说祖籍江宁,却未曾回过江宁。秦栯则在江宁出生成长。倒是听过这个本家的大名。但在京城这几年,一直没有机会相识。今天机缘巧合,本家的兄弟在此相认。古代注重血亲关系,确实算一件喜事。难怪秦栯如此兴奋。

赵榛望着秦栯兴高采烈地离去。突然想起清朝状元秦大元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自坟前愧姓秦”。若是秦栯知晓自己与这古今第一大奸人同族同宗,不知作何感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榛饶有兴趣地在心中玩味这两句话,不自觉念出声来。立刻察觉到失言,赶紧闭上嘴巴。环顾四周,才发现秦桧不知何时跟在后面。暗暗有些后悔。

见秦桧一直低着头,默默地赶路,浑然不管身边的事物。身形举动毫无异常。赵榛才略微放下心。

秦桧似乎意识到受人注意。猛然抬起头,看见赵榛正回头看着自己。两腿一夹,催马赶到赵榛身旁。轻声问:“殿下可是有事?”

赵榛想了想。接下来的行程摆脱不了秦桧,索性不再隐瞒:“本王想告诉副使一声,接下来我们往西先去折彦质军中。”

秦桧一愣。若有所思问道:“往西?官家朝会上定的是去斡离不营……”

赵榛斜着眼睛看了看他,鼻子里哼了一声。

秦桧哑笑道:“如此也好。折彦质身在前线,殿下到他军歇脚。既不耽误行程,又可顺势而为。是两全其美之策。”

似乎怕赵榛不理解,又小心翼翼解释道:“现今局势不明。为以防万一,殿下不宜马上入敌营。在军中盘恒几日,以待时日。不要急于一时,故可谓两全其美。殿下能作此安排,下官心头的一块石头算是放了下来。昨夜到今日,下官心中一直惦记着这桩事。可惜,不能与殿下相会,只能心中干着急……”

赵榛不禁侧目看了看他。心中不由地泛起一阵嘲笑。如果不是知道眼前此人之秉性,说不定会被他蒙蔽住。暗叹,此奸人未尝不是个能人。至少有处变之才,也极会揣摩别人心思。转瞬之间,寥寥数语,自己倒像欠他一个人情。

此情此景,赵榛不能不吭声。只得假意慰勉:“有劳秦副使牵挂。啊,要怪还是怪本王没有提前知会秦副使,让秦副使记挂在心。”

秦桧赶紧顿首道:“岂敢怪罪殿下。只怪下官前几日疏忽,未到王府候命。怎能怪到王爷头上?”

先前赵榛向他解释时,他不说话。现在主动将责任揽在身上。一拉一打之间,看似不经意,但既让赵榛心中生不起轻视之意,又让人感觉颇为舒服。赵榛原先对秦桧心存芥蒂,好像弱了几分。至少在此刻,赵榛觉得他与秦桧之间似乎亲密了些。

见赵榛面色松动,起了兴致。秦桧又道:“殿下,折彦质驻军西辅,离汴京两百多里地。昨日又下了大雪,道路受阻。此行耗费时间,只怕为平日数倍之多。”

宋徽宗初期在汴京城外设置四个辅郡。东辅拱州,大概在今天的商丘一带。南辅颍昌,大概在许昌一带。北辅澶州,宋时也叫开德府,当年宋辽澶渊之盟就在此地。西辅就是郑州,处在黄河南岸,又在开封与洛阳之间,地理位置可想而知,是连接河南河东、拱卫京畿的一座军事重镇。宋徽宗后又取消了四辅郡。但是,此时正值战争期间。朝野内外仍旧习惯称郑州为西辅,凸显其地位。

赵榛点了点头。

“据报,折彦质的大营还在郑州西北,驻扎在黄河边的汜水一带。过了郑州,仍有一百多里地。”

“折彦质自然是懂兵的。汜水西是虎牢关,通西京(今河南洛阳)。北是玉门渡,渡河就是河东之地。汜水南北连接嵩岳黄河。乃控扼关中河东,出入中原的必经要道。自汜水往东,我河南之地再无凭恃的雄山险川。一旦粘罕大军渡过黄河,控制虎牢关,阻遏西京与关中援兵,进而东向可长驱直入京畿诸地。这么看来,如果一味据城固守,无异于坐以待毙。且对拱卫京畿毫无益处。折彦质此举,实乃再正常不过的用兵之法。”

“哦?”

听秦桧侃侃而谈,赵榛心中更加惊讶。不禁又转身看了看他。

忍不住赞叹一句,“想不到秦副史如此洞察局势。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呀!”

他作为后世人,鄙夷秦桧。几乎融进血液里,刻进骨子里。这点赵榛确信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随之,生出对秦桧的轻蔑之心。他心中的秦桧,本是一张脸谱。白脸猪纹,又奸又蠢。

这几天,与秦桧打了交道以后,赵榛逐渐改变想法。不过,更加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