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花生原产中国(2 / 2)

汴夏 李火韦 1521 字 2个月前

军头又笑道:“我可不是开玩笑!你我既然有缘,就此留下名号。日后也好相认,如何?”

矮壮汉子见他不像在说笑,于是郑重地躬身相认。两人通报了姓名后,又悄声将住所、籍贯说给彼此听了。

赵榛听见矮壮汉子姓武。军头与自己同姓,姓赵。其他都没听清楚。想起来赵军头曾提及你夫妻二人之语。于是,不由自主地往铺子后面看过去。果然,在人群之后,一个婀娜妖娆的身影依靠在灶台边,正在下面、捞面。此时,听见外面丈夫与人打交道,忍不住回头张望。一张面孔经水雾熏蒸,又红又嫩。比擦着胭脂还好看。这里一多半食客都停下了筷头,偷眼瞟她。看呆了。

与赵姓军头相认好后,武姓汉子回过头,冲她喊道:“小潘,快来见见我新认的哥哥。”

赵榛闻言,几乎为之扑倒。

等夫妻二人与赵军头以及手下一众兄弟拜别后,铺子前立刻空出一些地方。挤在周围的士兵赶紧上前抢好位置。坐的坐,站的站。嘴中纷纷喊道“一碗芝麻酱面”、“我要两碗”、“给俺来三大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榛一行人站在人群之中,不为所动。潘姓小娘子不由地停下脚步,打量众人。见赵榛诸人的服饰穿着,不是一般打扮。知晓来人与旁边的小兵比,大不一样。急忙喊当家人:“太郎,快来招呼贵客。”

武太郎刚好给客人送好面。闻声,急忙赶过来。看出眼前一行人,来头不一般。见一众人前呼后拥,围着一位锦衣少年。把他当作西京或郑州来的大家少爷,或者是哪位巡视大吏偷偷带在身边的家人。面带歉意道:“公子,本铺场地有限。边关将士也都捧场。我想先紧着他们。您可在后边排队。排到了,咱自然招呼您。”

赵榛挥一挥手,毫不介意。

“这是当然。我们排在那几人后面。等他们轮到了,接下来就是我们。”

正说着,人群中有人惊讶地喊道:“王指挥、张指挥,怎么是你们?快来,快来。到兄弟这来。”

原来,王晏和张宪被人认了出来。听他说话的口吻,没有太多客套。

王晏和张宪正陪着上官,由不得自己。被人认出来,不好像平日那样,搂搂抱抱自在相认。王晏用手指,暗暗地指了指身旁的杨存武。那人这才注意到,杨存,陪着一个少年在人群中等候。知道一行人的身份不得了。便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然后,低下头排队。不再作声了。

不过,身边有眼力见的行伍兄弟不再少数。也有一些人认出王、张等人。有几个士兵吃好后,突然走到王晏跟前:“王指挥,你们戍守在河岸边,日夜无休。难得出来消遣一下。就坐我们这,现成的位子。”

说着,把王晏、张宪拉到前面,按到座位上。便呼啦啦挤出人群,走了。没有人质疑。目睹这一切的人,纷纷喊道“快坐、快坐,你们前军营劳苦功高,理应前座。”

赵榛坐定后,任凭杨存武安排。

不一会儿,武太郎端着托盘,送过来几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赵榛一看,是干拌面。面中均匀地拌着芝麻酱。还添了许多细碎的干果仁、咸菜。吃到口中,分明是花生仁与腌的豇豆粒儿,混着拌在面中。咸香口,又鲜又香。甚得赵榛口味。

一边吃,一边想,赵军头口中不知名的干果仁儿,想必就是指这花生。

后人皆谓花生乃明代时自美洲引进中国。今日既见到了花生,看来此言谬矣。赵榛有心问一下。便用筷子夹起一花生碎瓣,称赞道:“掌柜的,你这果仁又香又脆。是个好东西。”

“公子好见识。咱这果仁名叫千岁子,又叫长生果。那可是强筋健骨、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啊!”

“怕不是中原特产?”

“公子明见。这千岁子产自交趾……”

“交趾?我等也算见多识广,从未见过这千岁子。倒是第一次见。想来这交趾地处五岭以南。相距千里,隔山阻水。当地土产难以流传到中原!想不到,武掌柜行商足迹如此广泛。”

杨存武听武太郎说花生产自交趾,有些疑惑。于是,警惕地询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