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都是题外话,不长叙。只说这一刻郭京与马如龙之间的故事。
听他对马如龙说的一番话,提到感念大义一类说辞,似乎马如龙为郭京做事乃是为了正义?殊不知,这却是郭京哄马如龙的。
马如龙本是一介江湖草莽,岂会受人约束?他之所以愿为郭京出手,一半原因是郭京出资悬赏,另一半却是马如龙听郭京说起,沈充竟然与金国人串通在一起参与刺杀郭京。
如此还了得?若无郭京,谁人可以招得天兵天将下凡?那么汴京又将如何拱卫?想不到天下还有如此无耻之人,甘作金人的奸细,出卖同胞,正该人人得而诛之。马如龙既得知这一缘由,自是心甘情愿地替郭京办事。
不过,郭京也不敢利用他肆意横行。
自郭京被刺以来,皇城司、开封府一直暗中侦缉,始终不愿动手。郭京隐隐听得,此事似乎干系极大,十有八九与皇家扯上了关系。马如龙一直盯着沈充的行踪,屡次见沈充与宫中之人接头,亦报于郭京。那么那些沈充与皇家有关的消息不会有假。为此郭京数番托人打听,所有人都讳莫如深,到现在郭京仍未弄清楚这背后到底牵连到谁。或者说他心中也有些猜测,但却不敢深想。所以郭京不得不克制自己,不敢率性而为。
至于沈充与金人有勾结,却是官家在朝堂上金口玉言,虽无实据但谁敢说错了?这也是郭京敢招揽马如龙搜捕沈充的底气。
马如龙听郭京不能随心所欲之言,更加懊悔:“十七日大雪那夜本是绝佳的机会。我等在单将军庙前跟上沈充,又一路尾随过桥,本想到那处地方收网,却不料他还有同伙隐藏在那边,被他们守在半途截获走了。错失良机!”说到这,忍不住重重地一锤拳。
郭京听了一会,忽然揪着一处细节问道:“之前你禀报于我,说救沈充之人中有个擅使弹弓的童子。今晚沈充身边跟了一群人,其中也有童子?”
马如龙道:“正是!那晚的声音乃童子声音无疑。哦,今晚他身旁有两个童子,定是那一晚同伙的童子。”
郭京又问道:“听你刚才所说,沈充身旁还跟了几人?可清楚是何身份?”
马如龙实话实说:“昨日跟梢沈充才见到这几人。时间仓促,尚未查清身份。不过他们先前一直未与沈充一起,想来是刚找过来的。”
郭京点点头,思索了一会转头对榻下的刘无忌道:“刘师弟,诚如马壮士所言,这几人应是入了你的天丁神军。”
马如龙一直紧盯着沈充,一路相随,自然将沈充随赵榛见何道士这些事都看在眼中。
刘无忌笑眯眯地看着郭京,好似有玲珑心一般,顿时领会了郭京的意思:“师兄之意我省得!这几人既是入我天丁神军的人,如此岂不正好!师兄放心,这一行人的身份包在我身上!我定替师兄打探的清楚楚楚、明明白白!嘿嘿,我天丁神军人人造册登记,进了我天丁神军,还有我刘无忌定不了的事?要他圆便圆,要他方便方……”
且看刘无忌的样貌,满头黑发、乌黑铮亮,与郭京满头白发恰恰相反,不过同样生了一副好皮囊,看起来仙姿盎然。这也实属当然,否则他如何做这营生呢?
刘无忌一接口,便滔滔不绝。他与郭京都是神棍,靠嘴皮子吃饭。所以轮到他说话,哪里会放弃表现的机会呢?
郭京知道刘无忌的糟性,赶忙打断道:“如此也好,这一桩事便托给师弟。”又赶紧嘱托马如龙道:“马壮士,那大河坊还要多派人盯住。只要沈充还在城中,必会再去那边落脚,所以那里乃拴住沈充的重大线索,千万不可疏忽。”
刘无忌这才打住。
马如龙对郭京的话言听计从。又想到沈充是金人的奸细,如今金人即将兵临城下,忽然冒出的几人十有八九与金人的图谋有关。为汴京阖城安危考虑,更加不能马虎。马如龙当下慎重地应下郭京来。
郭京还有其他安排,眼见事情洽谈得差不多,又与马如龙、刘无忌叮嘱几句,便起身送客。
马如龙与刘无忌各率麾下离去,郭京回身站在屋子当中,想了片刻,将太炽唤到身边:“沈充近日当有阴谋,我不能坐视不理。太炽,你替为师去那里一趟……”说完又小声交代了几句。太炽听完之后,面色凝重,匆匆领命离去。
郭京这才回到榻上,重新盘腿坐好。一个道童将当中的大蜡烛挨个吹去,只留下四角蜡烛,屋内重新一片昏黑。黑暗中,郭京如鬼魅一般将道童招到身边,示意他上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