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众人对火药一窍不通,赵榛这些话如果说给张大能听,他或许能听懂几分,但对杨越等人而言,无异于对牛弹琴。
众人神情晕晕乎乎,赵榛直接道:“将火药打湿以后,制成火药颗粒,可以避免这种弊端发生。”
夏言来自刑部,大概听懂了一些,从布上捡了一小簇火药颗粒,不可思议地问道:“殿下,把火药弄湿,筛成细小的颗粒,就能解决那些弊端?”
“正是!”赵榛不假思索地答道,“而且将火药制成火药颗粒,威力更大!”
赵榛说的浅显,解决弊端的方法看起来也很轻巧,众人觉得是一桩稀松平常的事情,没有放在心上。杨越忍不住将火药颗粒与提纯青霉素比较了一下,觉得后者更复杂,故对火药颗粒亦未在意。
知难行易,众人不知道赵榛的后世背景,都忽视了。
小主,
赵榛提及的火药颗粒化,在火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听下来平平无奇,但实践中发现火药药粉存在弊端,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积淀,赵榛作为后世人,直接将后世的经验拿来便用,看起来简单得很,不过在这个时代,火药并未大规模运用,很难发现这些弊端,看似轻飘飘一句话,是千百年经验的总结,在此时代提出,实为一件了不起的事。
此外,火药颗粒化,可以大大增加火药燃烧的表面积,一旦点燃后,燃烧更加迅猛剧烈,由此爆炸产生的威力更大。这是火药颗粒华的另一件益处。
当然,这个时代的火药还有其他许多可供改进的地方,比如木炭、硫磺、硝石的纯度,又比如三者的配比精度等等……不过这是赵榛以后要做的事,此时顾及不了。
赵榛没有计较众人的态度,叮嘱高迈、丁小苗继续制作,说完开门往西边厢房走去。
杨越与夏言赶紧跟了上去,经过后院时,杨越忍不住又将鲍安不见的事提了,赵榛依然不在意,对二人示意道:“他或许出恭去了?要么去茅厕找找?”
杨越信以为真,转身往茅厕找去,唯独夏言依旧跟着赵榛,进了西厢房。
房中,朱大泰、郭恭友正在摆弄一堆巴掌大小的石球,赵榛进了屋子,二人急忙起身施礼,赵榛挥了挥手致意,捡起石球,眯起眼,沿着石球嘴朝里瞅着。
朱大泰道:“殿下,这些都是霹雳火球,我与郭指挥已将里面的火药与毒粉掏干净了,有些火球里还塞了铁屑、毒粉,我俩亦清理干净。”
霹雳火球是此时宋军使用的一种火器。
宋代的霹雳火球有多种做法,一种是将火药混在一起,外面用纸紧紧地包裹起来,外留引信用来点燃,就好比做了个大炮仗。另一种做法,是将石球内部掏空,填上火药,再密封起来,此种蒺藜火球由于石球密闭性好,威力较前一种大数倍。
霹雳火球在点燃引信后,剧烈爆炸,声如霹雳,所以称为霹雳火球。
有些霹雳火球里搀着铁蒺藜、毒粉,借助火药燃烧、爆炸的威力,扩散毒烟,迸射碎铁片,杀伤扰乱敌人。
赵榛身前的就是这种搀着铁蒺藜、毒粉的霹雳火球。
朱大泰、郭恭友已经忙了一阵,桌上摆着成堆的火药、毒粉以及铁钉碎屑,赵榛甚为满意,道:“明日火药颗粒干透了,重新装回石球里,让你们见识见识这新的霹雳火球威力。”
郭恭友略懂些火器,有些不解道:“殿下,霹雳火球看似声响巨大,其实威力有限,如果将里面的毒粉、铁蒺藜去除掉,我怕发挥不了大用场。”
赵榛胸有成竹,道:“那是火药应用不当导致的,待装了火药颗粒,你就知道威力大不大!”说着,又特意叮嘱道:“这次使用霹雳火球,乃情非得已,我们要对付的那些人都是我大宋的族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些火球,更不要回装铁蒺藜,对自己人不要太阴损。”
朱大泰、郭恭友半信半疑,不过俱回禀领命。
赵榛看着石球,想了想,道:“一旦改造成功,这些霹雳火球改称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