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赵芙金急忙附在赵佶的耳旁,小声地将心中担忧告诉他。
赵佶听了之后,苦笑一声,道:“十四姐,朕之前与你说过,对我皇家而言,若皇城不保,普天之下又有几处地方是安全的?”
赵芙金管不了那么多,急忙打断道:“父皇,如今南城刚破,四下纷乱,父皇正可趁乱出城,寻找躲避之处,可不比去皇城强?”
赵佶哑然一笑:“傻妮子,你当城外是世外桃源吗?金国大军云集,几十万军马遍布城外,朕便乔装成寻常百姓亦可能被金军发觉。更何况朕乃大宋的太上皇,岂可一人一走了之……”
正说着,一个太监来到后殿,匆匆上奏:“陛下,官家差皇城使王宗濋大人前来迎候陛下前往大内,以护安全。”
赵佶仿佛算到这一场景,待太监禀报完毕,挥手让太监退下,然后缓缓俯下身子对赵芙金叹道:“就算父皇愿意出城躲避,你的皇兄亦是不准的。”
赵桓此时让他去皇宫大内,岂是为了赵佶的安全打算?
赵佶心里清楚,即便生为父子,面对皇权时亦不免产生猜忌。赵桓更加在意的是自己的帝位。自己要是出了城,只怕这个皇帝儿子心中更加惊惧。金人并非中原之主,只要想方设法与金人转圜,仍有余地,他赵桓依然可能继续做皇帝。而自己一旦脱离他的掌控,倘若重新称帝,赵桓便一无所有了。
不过这些帝王心术,赵佶不便对赵芙金明说,心中只是感慨,事到如今赵桓还不忘提防自己,默默地黯然心伤。
赵芙金亦猜出皇兄的猜忌,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安慰父亲。
赵佶附在她耳旁道:“十四姐,父皇上月本和你说好的,一起出宫看看你的心头之人,看他值不值得做我老赵家的东床快婿。若俺老赵看上了眼,立时封他做驸马都尉,如何?哈哈……”说到这,赵佶故作轻松,对赵芙金调皮地笑了笑,乃是见她满脸哀伤,想调动她的情绪。
赵芙金不为所动,一脸关切地看着赵佶。
赵佶便正色道:“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你皇兄突然派人将龙德宫把守得水泄不通,你与朕再无机会出宫,一直耽搁到现在。也不知你那心上人还在城里吗?如果在,还是要见一见的。不过朕是去不了啦,只能由十四姐你一人去了。你皇兄如今已经派人迎候朕入宫,朕不能不去啊……”
赵芙金忽然泪流满面,抽泣道:“父皇,我不去宫外,我陪着你入皇宫!”
赵佶听了之后,装作非常生气,瞪了赵芙金一眼,见赵芙金倔强地望着自己,丝毫不松口,无可奈何,伸手扳着赵芙金的肩膀正对着自己,然后叹了一口气,道:“傻妮子,依如今的形势,父皇何尝不知踏入皇宫之后将再难出走?可你清楚我赵家乃皇室,父皇背负天下人望,京中百官百姓无不巴巴看着父皇啊!朕此时要是一走了之,岂不愧对满城军民?日后又将何以面对我大宋子民?”
赵佶以天下大义自居,赵芙金无言以对,但依然要求与赵佶一起去大内。
赵佶忽然小声对她道:“十四姐,你当我不知十八哥的布局吗?”
赵芙金满脸惊诧地抬头望着赵佶,却不知他缘何口出此言。
赵佶有些得意,用手指戳了戳赵芙金的额头:“傻妮子,还记得父皇曾经几次让你出宫与人接头拿回些书信?”
赵芙金对这些事记忆犹新,赶忙点头。
赵佶呵呵一笑:“傻妮子,那便是父皇暗中相助你的十八哥!”
赵芙金一头雾水,不知赵佶话中何意。
赵佶不去管她的神情,忽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无比欣慰道:“哈哈,想不到朕诸位皇子中,能出十八哥这样的人物,朕意心满意足。”又补充道:“嗯,还有九哥康王。他出使去了,如今形势不妙,他定会保全自身,不会轻易入金营。有此二子在城外,脱离金人魔掌,我赵氏宗嗣不得断,则金人必会忌惮。如此,哪怕将来事有不霁,朕与官家反而没有性命之忧……”
赵佶身居皇位二十余载,虽然性情柔弱,但早已练就一双政治慧眼,对将来的形势看得一清二楚。而赵芙金毕竟女儿之身,哪里料得到赵佶这番洞见。
赵佶还想感慨一二,眼角余光扫到太监又匆匆而来,知晓定是过来催促动身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间紧急,赵佶来不及多说,从怀中掏出一卷书轴,塞到赵芙金手上:“十四姐,你孝心可嘉,朕本不应辜负你的好意。但如今朕还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要做,你不能随朕入宫,朕要指望你了。”
然后,指着书轴道:“今日龙德宫随迁,宫中必定纷扰混乱,看守松懈,你择机偷偷离开,出宫后想法设法找到十八哥,将朕此圣旨交给他。朕为了赵宋基业,必定要助他,以此物作为凭据!”
赵芙金这才看清楚,书轴金边黄页,是太上皇的圣旨无疑。
圣旨以金色的火漆紧封着,不知是何内容。但她见赵佶从怀中掏出来,显然早已经制作好了,一直藏在身边,可见赵佶对此十分珍视。
想到此,赵芙金不能推辞,点头答应下来。
赵佶又附在她耳旁叮嘱了几句,赵芙金懵懵懂懂,姑且先记了下来。
赵佶交代完毕之后,如释重负,看着赵芙金柔弱的脸颊,父爱忽然涌上心田,止不住眼含热泪:“十四姐,你出生皇室,本应锦衣玉食、一生无忧。可父皇失德,致国事凌乱、赵氏飘摇,苦了你了!”
赵芙金反而冷静下来,捧着赵佶的脸庞,为他擦拭掉眼泪,脸色坚毅地说道:“父皇,孩儿虽然身为女子,但亦知巾帼不让须眉,只要孩儿能为父皇解忧,虽死亦无憾!”
赵佶见赵芙金透露出几许果敢之色,也深受鼓舞,不住地抚着赵芙金的手掌以示鼓励。
眼见太监就要走到跟前,赵佶忽然想起一个人,急道:“出宫以后,你且去那里投宿。那里住着我们赵家的一位老祖宗,对你或有照应。”说完,便将那人地址告诉赵芙金。
赵芙金自无不听。
父女俩又默默地彼此注视一阵,目含深意,情不能抑,千言万语都在不言中,然后才依依惜别。